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疑难热点问题及对策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疑难热点问题及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疑难热点问题及对策

作者:魏利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2373457

定价:

出版时间:2015-06-01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5.31.2 几本《规范》对于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规定的差异
5.31.3 《规范》对抗震墙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用量作出规定,要求按相应的截面
配筋率和规定的钢筋数量中二者的较大值采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
哪些问题
5.31.4 关于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问题
5.31.5 《高规》条文说明: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可随剪力墙
轴压比的大小有所不同。设计如何把控
5.31.6 十字形剪力墙如何设置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
5.31.7 剪力墙墙肢*大轴压比限制要求的新变化
5.31.8 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条件
5.31.9 如何合理读取计算程序对剪力墙配筋及边缘构件配筋结果
5.31.10 规范对剪力墙的截面配筋有哪些要求?计算软件是如何计算的
5.32 本次《规范》修订对抗震墙的计算和组合弯矩有哪些调整
5.33 对《抗规》6.7.1?2 条的合理理解问题
5.34 设计如何合理界定与把握个别框支剪力墙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差别?
工程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35 对《抗规》6.1.1 条文说明的合理理解问题
5.36 新《规范》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有端柱时是否需要设置框架梁的问题
有何变化,如何理解
5.37 对于一些较短的墙到底是“按柱设计”还是“按墙设计”?有何异同
5.38 《抗规》6.6.4?3 条规定: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
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满足《抗规》6.6.4 式要求。《规范》作此规定的
原因是什么?有柱帽的平板是否也应满足此要求
5.39 《抗规》与《高规》对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配筋率限值有何差异?这个要求如何
正确理解
5.40 《规范》为何规定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配筋直径应增大
2mm?该条文如何正确理解
5.41 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规定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筋面积的比值
5.42 抗震设计的双肢墙,多遇地震作用下《规范》规定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
那么是否允许出现大偏心受拉?出现拉力如何处理
5.43 建筑距发震断裂不到10km,但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覆盖层厚度等参数符合
《抗规》4.1.7 条1 款,地震动参数需不需要乘以放大系数1.5(1.25)
5.44 如何理解《抗规》4.1.1 条和4.1.6 条中对于半挖半填场地的地段评价和场地
类别划分
5.45 某工程场地为三级阶梯状,地勘报告将其划分为“抗震一般地段”。此时是否
需要按《抗规》4.1.8 条规定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系数
5.46 《抗规》5.1.1?2 条及《高规》4.3.2?1 条: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
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如何理解
5.47 实际工程中的临街商住楼或带底层车库的砌体住宅楼,设计时如何依据
《抗规》7.1.2 条进行界定与把控
5.48 砖混房屋半地下室的嵌固如何判定?当地下室为大面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的车库,上部为多层砖房时,车库顶板是否可作为上部砖房的嵌固端
5.49 《抗规》表7.1.2 注2 规定:室内外高差大于0.6m 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
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这一规定设计应如何理解
5.50 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结构布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51 《抗规》表7.1.6 对承重窗间墙*小宽度提出了限值要求。此处的“窗间墙”
是指房屋所有的“洞口间的墙”吗
5.52 《抗规》7.1.7 条第2 款第2)项规定:砌体房屋的平面轮廓尺寸不应超过典型
尺寸的50%;当超过25%时,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这里的“典型尺寸”
设计如何正确理解
5.53 《抗规》7.1.7 条第2 款第5)项规定: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墙面洞口的面积如何合理选取
5.54 《抗规》7.1.7 条第2 款第6)项规定: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
其累计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这是基于什么原因
5.55 设计人员怎样理解《抗规》中砌体房屋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的规定
5.56 《抗规》7.1.8 条第1 款规定: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如何理解与把握这里的“个别墙段”与“均应对齐”
5.57 底框—抗震墙房屋山墙处是否必须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框结构中加入的混凝土墙除满足刚度要求外,有无其他要求
5.58 《抗规》7.1.8 条第3、4 款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上部砌体楼层与底部框架楼层的侧向刚度比值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里的侧向刚度如何计算
5.59 《抗规》表7.2.3 只适用于带构造柱的小开洞墙,对于没有设置构造柱的小开洞墙,设计应如何考虑
5.60 《抗规》表7.3.1 注:各类多层砌体房屋应在部分纵横墙交接处及大洞口两侧部位设置构造柱,其中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 的洞口。如何理解与应用
5.61 《抗规》表7.3.1 要求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楼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设置构造柱。设计如何把控
5.62 《抗规》7.3.1 条表7.3.1 中规定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应设构造柱。这里较小墙垛是如何界定的
5.63 设计对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设置问题如何把控
5.64 《抗规》7.3.2 条第1 款: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纵向钢筋和箍筋仅规定了
直径和间距。其钢筋强度等级有无要求
5.65 《抗规》7.3.2 条第4 款:构造柱可不设置单独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设计执行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5.66 《抗规》7.3.3 条第2 款规定: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
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需采取加强措施。请问可以采取
哪些加强措施
5.67 《抗规》7.3.6 条要求跨度大于等于6m 的钢筋混凝土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
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实际工程中是否可通过梁下设置
构造柱来处理
5.68 《抗规》7.3.13 条要求砌体结构房屋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
标高,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 的台阶逐步放坡。当采用桩基时若桩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