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政治1000客观题突破200核心考点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5年-考研政治1000客观题突破200核心考点

2015年-考研政治1000客观题突破200核心考点

作者:阳光考研命题研究中心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0187396

定价:

出版时间:2014-01-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十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十二、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三、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十四、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
十五、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十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十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十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十九、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二十、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二十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二十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二十三、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二十四、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二十五、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十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二十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二十八、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二十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三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三十一、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三十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三十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十四、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三十五、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三十六、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三十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三十八、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三十九、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四十、“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四十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
四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
四十三、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
四十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四十五、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四十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四十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四十八、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四十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五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五十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十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十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五十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五十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五十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五十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五十八、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五十九、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六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
六十一、确立劳动、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六十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六十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六十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六十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十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十七、统筹区域发展
六十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十九、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七十、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七十一、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七十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和重要意义
七十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七十四、尊重和保障人权
七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七十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七十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七十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七十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八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八十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八十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八十三、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八十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八十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八十六、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八十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八十八、党的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四、民族意识的觉醒
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七、戊戌维新运动
八、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九、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十、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十二、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十三、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五、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十六、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十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十八、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十九、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二十、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二十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二十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十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二十四、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考试 考研 考研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