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全二册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全二册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全二册

作者:杨乃乔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9098082

定价:180.0

出版时间:2014-05-0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全二册 本书特色

      杨乃乔、刘耘华、宋炳辉主编的《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上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的会议论文集,这部论文集共遴选了中外与会学者的优秀学术论文110篇,共148万字,分上下两册。根据所选入论文的多元研究面向,我们为其界分了八种透视领域:“学科总论”、“回归文学性与比较诗学”、“国际文学关系与影响研究”、“‘文化记忆’与流散写作”、“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经典的跨文化诠释”、“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与教学”。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上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结集出版的记忆形式总结了中外比较文学研究者在这个时期所给出的当下性思考,就其厚重的学术价值而言,无论是对于中外比较文学研究者,还是对于有志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其都是一部具有前沿性、历史性与总结性的学术参考文献。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全二册 内容简介

    遵照历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的惯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后,杨乃乔、刘耘华、宋炳辉对此次会议的与会学者所提交的4o0多篇论文进行了遴选,从中提取出110篇学术质量优秀的论文,以编辑出版一部148万字的会议论文集——《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上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纪念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当然,我们编辑出版这部论文集也更是以文本的形式来记忆这次不可复制的盛会,也更是为中国及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当下者与后来者提供一部在学术上相互交流及可具有文献参考性的文本。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全二册 目录

前言
学科总论
  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些思考
  对比较的重新思考
  “文学性”与比较诗学——一项知识的考掘
  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之精神基础
  ——试论勒内·艾田伯的“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   前言
学科总论
  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些思考
  对比较的重新思考
  “文学性”与比较诗学——一项知识的考掘
  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之精神基础
  ——试论勒内·艾田伯的“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
  面对文化研究的挑战:比较文学的未来
  东西方不同文明文学比较的合法性与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
  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世界文学的跨文化反思与学科重估
  在西方的目光下——当代文学价值评判与世界文学标准
  作为交往媒介的世界文学及其未来维度
回归文学性与比较诗学
  interliterariness and the interliterarv commun
  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
  比较诗学的方向:回到钱锺书
  穿越文化疆界与回到历史现场——再读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读本》
  “文学”的解放
  选择的西化:两种审美态度及其现代命运
  互动与启迪:跨文化研究的求知动因
  《海天诗话》与中国比较诗学的滥觞
  火焰与灰烬之思——德里达的“符号学”
  隐喻与转喻:诠释学视域下西汉“《春秋》学”的两种话语模式
  ——以《春秋》之“楚庄王伐陈”为例的分析
  从汉代经学诠释学看“《诗》无达诂”的生存论意义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诗学:从刘若愚到余宝琳
  韦恩·布斯与当代西方伦理批评
  《庄子》、《文心雕龙》与现象学方法
  “文姬归汉”的个人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离散精神原型”
  ——兼论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
  亚里士多德的准绳——论莱辛《汉堡剧评》对《诗学》的解释
  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跨文化阐释
  庖丁解牛与《资本论》创作一关于劳动与工作的“艺术性质”
  福柯的“异托邦”思想与比较文学方法论新探
  以时间的方式思考存在——卡夫卡的时间叙事体系研究
  历史书写中的知识暴力——论斯皮瓦克的历史观及其对历史档案的解读
国际文学关系与影响研究
  论新世纪中国的俄苏文学研究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元地理想象:实践与反思
  中外文学关系的史料学研究及其学科价值
  布莱希特对“四川”的接受与互动
  胡适眼里的海外汉学——以胡适与阿瑟·韦利的交游为例
  梁实秋莎评特色论
  “何必非真”的审美原则与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
  徐志摩剑桥诗歌的中英文化背景分析
  从日本儒学看日本人的战争认识
  为揭露英国社会的弊端还是为中国进行辩护
  ——评迪金逊的《约翰中国佬信札》,兼论“东方信札”体裁特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学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2014-太阳和闪电-贰     下一篇: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