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的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债务的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作者:特纳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8659626 定价:59.0 出版时间:2016-04-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债务的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本书特色
《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挑战了当前经济学界和公共政策界的流行观点,即经济增长需要信贷增长,只要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胀,信贷扩张并不可怕,反而有利于经济和金融稳定。 然而,事实证明,大多数信贷并非经济增长所需,相反,它们助推了房地产繁荣和萧条,导致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后的债务积压和经济衰退。 特纳解释了为什么要运用公共政策管理经济增长和信贷创造的配置,为什么需要将债务作为一种经济污染而对之征税。 他还破除了印发货币会导致有害通胀的错误观念。 为了摆脱过去政策失误造成的困境,有时需要将政府债务货币化,也即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
债务的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目录
|目录|债务和魔鬼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前言 引言 **篇膨胀的金融**章金融成就一切的乌托邦扩大实体经济借贷和储蓄日趋复杂的金融体系 金融越大,收入越高 金融的影响:危机之前对金融的好评 金融深化——经验证据 第二章无效率的金融市场危机前正统观点的理论基础 无效率的和非理性的市场:真实世界的真相 市场无效率的启示:零和金融活动和不必要的成本 金融密集度、市场完善和不稳定性 正确的结论和错误的结论 第二篇危险的债务 第三章债务、银行及货币创造债务合约和银行的积极作用 债务合约的危险 银行及其创造的货币 第四章太多的错误债务不同类型的信贷 为消费融资的信贷 为投资和过度投资提供资金的信贷 为现存资产融资的信贷:房地产的重要地位 房地产在财富中的重要性上升 房地产与杠杆——信贷偏向及信贷与资产价格周期 第五章陷入债务积压困局日本:矿井中的金丝雀 美国和房债 修复银行不足以修复经济 债务并未消失,只是转移 没有更好的政策选项吗? 第六章自由化、创新与变本加厉的信贷周期全球化与放松约束 国内市场自由化 证券化、结构化和衍生品:影子银行与银行间市场 梦想与现实 市场完善的幻觉 风险管理的幻觉和“末日机器” 变本加厉的信贷周期-更多的错误债务 追逐收益:高成本的零和博弈? 信贷扩张和追逐收益率的根本动因 第七章投机、不平等及多余的信贷名义需求增长的必要性及潜在来源 以信贷融资的投机 贫富差距、信贷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全球失衡 长期停滞与长期需求不足? 第三篇债务、经济发展与资本流动第八章债务和发展:金融抑制的功与过打破常规,成功赶超 金融抑制、“强制储蓄”和投资规模 信贷配置和投资质量 以信贷融资的浪费 转型的挑战 艰难的选择 中国:无危机的转型? 第九章太多的错误资本流动:全球和欧洲的幻觉全球金融一体化:虚幻的好处 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欧元区的错觉 第四篇修复金融体系第十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与银行家们无关不相干的银行家 错误的观念 管理信贷创造而不仅仅是修复银行 第十一章修复基本面房地产和金融不稳定 贫富差距加大 全球失衡 其他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十二章废除银行、对债务污染征税、鼓励公平废除银行:取缔私人货币创造 对债务污染征税 股票和股债混合工具:金融创新有益于社会吗? 第十三章管理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利用利率工具抑制信贷繁荣 限制银行的信贷创造 监管影子银行:降低信贷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约束借款人和高息贷款 结构化改革:建立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栅栏 反市场和反增长? 太多的自由裁量权和太多的责任? 第五篇摆脱债务积压第十四章财政赤字货币化——打破政策禁忌我们从未弹尽粮绝 去杠杆化——没有其他好办法吗? 公开的货币融资——三个具体选择 政策禁忌 第十五章债务和魔鬼——危险的抉择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财政纪律 欧元区是个特例——一个无法修复的问题? 货币融资只能是一次性的吗? 长期经济停滞——持续运用货币融资的理由? 债务与魔鬼之间 后记 注释
个人理财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股市高频收益率波动和风险预测
下一篇:P2P网贷基金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