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作者:王静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14061713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10-06-0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本书特色
他曾拒绝巴菲特的入股投资
他用十余年时间成就一个商界传奇
从一文不名到中国首富,王传福如何完成这一财富神话?
剖析比亚迪成长之路,解读王传福成功密码
◆王传福为什么要拒绝巴菲特的大手笔投资?
巴菲特提出要以5亿美元收购比亚迪股份,但是,王传福却拒绝了巴菲特的好意,原因是“我们商量了一下,他如果真投进来5亿美元,就要给他20%股权,那就得稀释管理团队的股权。”而且,如果巴菲特占有的股权太多,审批流程会很繁杂,*后国家还不一定能批准。
◆比亚迪为何屡屡身陷“专利门”
2002年和2003年,三洋公司和索尼公司分别以侵害专利为由将比亚迪在美国和日本告上法庭。接到起诉书后,比亚迪聘请知名律师,查找专利文献,四处搜集证据,做好了积极的抗辩准备。他们向法院提交了答辩书及大量相关证据,否认侵犯专利。*终,比亚迪在美国与三洋公司握手言和,在东京战胜了索尼。
◆扑朔迷离的“富比之战”大揭秘
2006年6月,富士康旗下两家子公司状告比亚迪侵犯商业机密,并索赔500万元。
2007年7月,富士康再次以侵犯商业机密为由起诉比亚迪。
2007年12月,富士康表示**批官方鉴定书出炉,结果表明,比亚迪存在侵犯富士康商业机密的事实。
2008年2月,比亚迪发表公告称,送交鉴定机构的关于比亚迪侵权的资料有被篡改可能,它或将无法作为证据被使用。
2008年3月,富士康撤销此前对比亚迪的民事诉讼,同时申请刑事诉讼。
2008年3月20日,比亚迪副总裁夏佐全被拘留,两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一年零四个月。
2008年12月,比亚迪称,公安机关已经撤销关于比亚迪的一切调查。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的富比大战进入扑朔迷离阶段。
◆巴菲特为何没有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选择了王传福?
2009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巴菲特为了力挺王传福,不仅亲自来到车展现场,他甚至还主动佩戴了“byd”的logo,表示自己是byd的一分子。会谈结束后,巴菲特送给了王传福一个钱包,似乎在寓意他对比亚迪充满信心,王传福会帮他把钱包装满。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巴菲特对王传福的信心?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内容简介
从白手起家到成为汽车业内的黑马,更引来股神巴菲特于金融风暴中入股,从而一举登顶中国内地首富宝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决胜商海的秘诀是什么?对于巴菲特来说,王传福的魅力和价值何在?本书将从他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人才观念、商业模式等方面做深入分析解读。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目录
前言:王传福成为危机中“剩者”的价值**章 巴菲特看中的人
2009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巴菲特为了力挺王传福,不仅亲自来到车展现场,他甚至还主动佩戴了“byd”的logo,表示自己是byd的一分子。会谈结束后,巴菲特送给了王传福一个钱包,似乎在寓意他对比亚迪充满信心,王传福会帮他把钱包装满。
要么偏执,要么输光
他的创富故事比史玉柱更生动,比杨惠妍更激励人心
“股神”投资比亚迪:资本家质疑,王传福拒绝
第二章 比亚迪创造中国奇迹
1995年,王传福毅然辞去“铁饭碗”,怀揣借来的250万元,带着20名员工,在一个租来的旧车间里创办了比亚迪。1997年,比亚迪抢占了镍镉电池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16.37亿港元。员工从初创时期的20人增至2万余人。
三年成为镍镉电池市场的老大
八年成为全球“电池大王”
比亚迪招股:王传福说“这些数字都很保守”
比亚迪布局3c:郭台铭噩梦开始了!
10亿骑自行车的老百姓都是潜在市场
第三章 巴菲特需要王传福的“技术概念”
王传福或许和美国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坚信着同样的生存法则:“成功是一种了不起的除臭剂,它可以去除你过去所有的气味。”当比亚迪有朝一日成为像索尼或者东芝一样的企业时,它之前倍受质疑与否定的模仿式创新只能被看成是其成功的必然路径。
突围:从oem到odm,再到obm
“一切技术都是纸老虎”
在模仿中创新,比亚迪成为了“正在潜行的大鳄”
从被告到告人:成功是一种了不起的除臭剂
第四章 新能源标杆吸引巴菲特
从这些行动来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概念正在演变成新能源概念。比亚迪正在进入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王传福希望把比亚迪打造成一家新能源产业企业,而这当然是吸引巴菲特的重要原因。他所苦心打造的“未来村”当然是其在资本市场上吸金的重要筹码。
他给了汽车一颗电动的心
王传福的核武器——铁电池
王传福才是“未来村”的主人
新能源产业神话何时上演?
第五章 比亚迪是中国式低成本的创新样本
市场正在不断饱和,企业的利润越做越薄,降低成本成为了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出路。比如富士康,为了降低成本,郭台铭在富士康内部提出了“cost down”、“企业竞争=成本竞争”等概念。同为代工企业的比亚迪却可以比富士康更低价,甚至可以凭借成本优势从富士康抢订单。这样的低成本优势当然是比亚迪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所在。
管理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企业家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