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作者:邱兆祥等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780206856

定价:23.8

出版时间:2009-04-0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三、区域经济及货币合作安排了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基本空间
四、边贸的人民币结算积累了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宝贵经验
第二节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意义
一、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
二、降低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
三、增加区域内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
四、我国银行体系获取结算收益
第三节 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对策及建议
一、开放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
二、逐步建立海外人民币清算系统
  三、建立适合促进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外汇管理方式
  四、取消人民币现金出入境限额
  五、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机制
  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银行卡支付系统
第七章 人民币区域化与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节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与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一、跨境流通阶段
二、融资货币阶段
三、储备货币阶段
第二节 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区域化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
二、有利于对境外流通人民币的监管
三、有利于实现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
四、有利于形成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指标体系
五、有利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人民币融资
第三节 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
一、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短期冲击
二、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长期影响
第四节 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及风险防范
一、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风险防范
结论 加快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节选

**章 货币区域化理论及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分析
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在目前阶段,人民币的区域化并非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货币一体化,而是通过与区域内货币的长期合作和竞争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在区域内金融、贸易中发挥其关键货币的职能。那么,人民币区域化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前是否已经具备条件?人民币能否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呢?本章结合货币区域化的有关理论采用大量数据论述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节 货币区域化的定义及理论
 一、关于货币区域化的定义
  纵观货币演变的历史,货币从自由货币发展为国家货币是一个地域内各个经济主体提高信用合作程度的结果。同样地,在一个区域内,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相互依赖关系的强化,使货币突破一国国界而成为流通范围更广的区域货币,即出现货币区域化。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优货币区域是一种“*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刘力臻、徐奇渊等(2006)认为,货币的国际区域化是货币国际化的中级阶段,当一种货币在一个国际区域内替代当地货币成为共同使用的货币时,该货币的国际化便进入国际区域化的层次,如拉美地区的美元化亦可视为美元的国际区域化;货币国际区域化的另一种表现是通过货币间的长期合作*终整合为一种新型的统一的国际区域货币,如欧元。根据这一定义,货币的区域化是货币国际化在地域上由近及远的扩张过程。当货币区域化在地域上进一步扩展,*终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核心货币时,便实现了货币全球化。
张礼卿、孙志嵘(2005)认为,货币区域化通常是指在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内,有关国家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经济政策协调乃至某种形式的制度性安排,实行永久性固定汇率安排或采用单一货币的过程。
可见,货币区域化首先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存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共同使用的货币;其次,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看,这种货币在该区域内行使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储备手段等职能;再次,货币区域化可以通过区域内货币长期合作,成员国放弃本国货币发行权,*终形成统一的区域货币,如欧元:*后,货币区域化阶段不是所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如美元在国际化之前就没有一个先在本地区推广再向国际进军的过程,而是实现了国际化以后才开始区域化的进程,在南美地区建立了美元货币区。这种货币区域化是在政府法定或者私人部门的事实选择下,某种国别货币*终直接取代他国货币并充当区域货币,从而发挥区域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区域化的理论
(一)*优货币区理论
与货币区域化直接相关的理论是*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1961)*早明确提出的。*优货币区理论的出发点是说明一个*优货币区应具备的条件,通常用能否成功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来判断一个货币区是否“*优”。蒙代尔(1961)、麦金农(1963)、凯南(1969)、英格拉姆(1969)、哈柏勒(1970)与弗莱明(1971)、托维尔与威莱特(1970)、明兹(1970)等经济学家分别从要素流动程度、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金融一体化、通货膨胀率的相似形、政策一体化程度以及政治因素等角度阐明了组成*优货币区应具备的条件。
蒙代尔主张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确定*优货币区的标准。蒙代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些地区可以放弃自己的主权货币而采取共同货币。蒙代尔认为,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转移。当人们将对B国的商品需求转移到A国的商品上时,就会引起两国之间支付的不平衡,引起B国的失业和A国的通货膨胀。如果A国和B国希望消除两国问的收支不平衡,在两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其结果可能造成:A国的价格上升,或B国失业增加和工资削减;而要同时消除两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则是不可能的。他认为,需求转移是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两个开放小国的模型中,即使满足马歇尔一勒那条件,汇率调整也只能解决不同货币区之间的收支失衡问题;在一个货币区内部,只要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能够高度自由流动,就可以依靠要素的转移来消除需求转移所造成的冲击,而不必借助于汇率浮动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一国出现逆差,就可以通过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来弥补,而无须通过汇率的浮动来实现贸易收支的平衡,从而这一区域的国家可以组成单一货币区。这样,既可以降低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并减少相对价格的不确定,又有利于抵抗外部冲击,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在这个区域内,成员国之间使用单一货币或实行固定汇率,而与区域外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其效率是*优的。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金融/投资 货币银行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