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作者:张艳臣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313209153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8-08-0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外语研究论丛”之一,首先介绍了靠前化翻译人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然后探讨了黑龙江省靠前化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靠前化翻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接着,阐述了靠前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本书总共包括5章。章介绍了靠前化翻译人才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包括靠前化、人才、靠前化人才、靠前化翻译人才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交际法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第2章介绍了靠前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包括靠前化翻译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本土化倾向和政策保障。第3章介绍了黑龙江省靠前化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4章介绍了靠前化翻译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能力建设方式和价值取向。第5章介绍了靠前化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即留学生教育,分别介绍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和俄罗斯留学生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本书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YYB105)的研究成果。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目录
第1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1.1 国际化翻译人才的内涵
1.1.1 国际化的内涵
1.1.2 人才的内涵
1.1.3 国际化人才的内涵
1.1.4 国际化翻译人才的内涵
1.2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建构主义理论
1.2.2 交际法理论
第2章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
2.1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2.1.1 三元价值取向
2.1.2 生态价值取向
2.1.3 战略价值取向
2.2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本土化身份建构
2.2.1 国际化翻译人才本土化身份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2 国际化翻译人才本土化身份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2.3 国际化翻译人才本土化身份构建的策略
2.3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
2.3.1 需求侧逻辑下的外语教育政策
2.3.2 需求侧逻辑下外语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2.3.3 供给侧逻辑下外语教育政策的改革思路
2.4.4 高等教育问责运行的结果性机制
第3章 黑龙江省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3.1 “一带一路”倡议对黑龙江省新型国际化翻译人才提出的要求
3.1.1 黑龙江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
3.1.2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翻译人才的含义和特征
3.2 黑龙江省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3.2.1 生源方面的问题
3.2.2 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3.2.3 考核方式方面的问题
3.2.4 教师方面的问题
3.3 黑龙江省新型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3.3.1 提高生源规模和质量
3.3.2 设置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色课程
3.3.3 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
3.3.4 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第4章 国际化翻译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
4.1 国际化翻译教师的核心素养
4.1.1 国际化素养
4.1.2 理论素养
4.1.3 语言素养
4.1.4 翻译技术素养
4.1.5 辨别素养
4.2 国际化翻译教师能力的建设
4.2.1 国际化翻译教师翻译能力的建设
4.2.2 国际化翻译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建设
4.3 国际化翻译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
4.3.1 个人价值取向转变为战略价值取向
4.3.2 知识价值取向转变为实践价值取向
4.3.3 中庸价值取向转变为创新价值取向
4.3.4 学术价值取向转变为生态价值取向
第5章 黑龙江省培养国际化翻译人才的重要举措——跨境教育
5.1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
5.1.1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留学人员跨境流动现状
5.1.2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现状
5.1.3 黑龙江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机构现状
5.2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未来发展路径
5.2.1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从战略高度谋划对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
5.2.2 借力“龙粤合作”契机,努力提升对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层次
5.2.3 结合“双一流”建设,打造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跨境高等教育合作品牌
5.2.4 落实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和引导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赴俄开展跨境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索引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节选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1)能力说。“能力说”由Chomsky提出,1965年,Chomsky提出了“能力”和“行为”两个概念。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生而俱有的语言学习体系,是对语言知识体系的抽象概括和系统掌握。也就是说,人具备学习某种语言知识的天然特性。他把语言知识等同于语法知识,语言能力就是语法能力,学习某种语言知识实质上就是学习某种语法知识。人类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类本身的遗传基因。语言行为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实际应用,因此,语言知识和语言行为是两个概念。“能力说”的其他代表人物包括Wilss,Harris等。Wilss认为,翻译者须掌握对源语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译语文本的设计交流能力。Harris认为,人类普遍具备双语能力,双语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先天语言技能。双语者,只要具备必要的、充分的语言能力,就能成为天生的翻译者。 (2)构成说。有关翻译能力“构成说”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逐渐达到高潮的,主要观点就是翻译能力是由一些相关子能力构成的,这些子能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翻译能力水平的高低。Lesznyak认为,翻译能力包括两个部分:源语理解能力与译语交际能力。Neubert认为,翻译能力包括五种子能力,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主题能力、文本能力、转换能力,其中转换能力可以支配其他子能力。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习得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PACTE认为,翻译能力包括六种子能力,分别是双语交际能力、非语言能力、心理一生理能力、职业一工具能力、转换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转换能力起核心作用。 (3)认知说。翻译能力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转向认知视角,代表人物有Shreve,Gutt,Risku等学者。Shreve认为,翻译能力就是专业交际能力,也是一套认知图式,译者可以依据翻译情境和功能来选择翻译方法和形式。随着翻译经验的累积,译者会自动把翻译情境和翻译形式内化为自身认知图式,使译者形成条件反射,在以后遇到相似情境就自动选择同一翻译形式。Gutt提出了人类具有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超强能力,并提出了元表征翻译能力观。“元表征”就是指针对某一表征而形成的表征,即人们既具有自我表征现实世界的能力,也具备了解他人表征现实世界方式的能力。Risku提出了翻译能力认知模型,认为翻译能力包括宏观策略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行为规划和决策能力以及译者自我管理能力。后来,Risku以情境和具身认知理论(Situated and Embodied Cognition)为基础,探究翻译行为与个体经验和环境之间的认知关系,指出作为认知活动的翻译具有经验性、自我组织性和交互性,译者经验和社会影响是翻译行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外语 英语学术著作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