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法•感悟 ——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4)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智慧•教法•感悟 ——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4)

智慧•教法•感悟 ——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4)

名师云集,课例精选

作者:陶继新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865-0

定价:35元

出版时间:2017-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八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主体内容的结晶,精选了9位中语名师的课堂实录,并选择了听课教师有代表性的评价意见汇集成书,这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富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现任《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目录

序  陶继新
 
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实录  韩军
《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讲座实录  韩军
听课回响
名篇遇名家,果有名堂  安徽 夏黎明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山东 赵建军
 
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洪镇涛
《试谈“语感教学”》讲座实录  洪镇涛
听课回响
语言,语文教学之本  内蒙古 耿玉峰
仰“涛”声,慕师心  山东 葛静
 
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教学实录  王岱
听课回响
最是本真显风流  福建 刘宗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山东 徐伟
 
课堂实录
《春望》课堂教学实录  刘霞
听课回响
吟诵举象联读  广西 李佳桦
浅唱低吟,走进诗歌  山东 朱莲莲
 
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黄玉峰
听课回响
一堂课,一首诗,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  山东 袁丽
名家课堂如沐春风大师风范激情飞扬  山东 丁丙双
 
课堂实录
《看云识天气》课堂教学实录  王君
听课回响
我来问道无余话,尽在王君课堂中  河北 陈晓东
指点行云平仄起  河北 黄志研
 
课堂实录
《四块玉·闲适》课堂教学实录  赵谦翔
听课回响
诗书丛里且淹留  河北 马连成
语文原来是绿色  山东 陈秀君
 
课堂实录
《伟大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  孙鸿飞
听课回响
诗意的生命灵魂自由的率性道场  黑龙江 王豪
匠心让天堑变通途  山东 李靖
 
课堂实录
《窗》课堂教学实录  程翔
听课回响
语文课堂必须真探究,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福建 庄美珍
简约本真,谓之大成  安徽 李莉萍

精彩节选

  序

  这本书是“第八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主体内容的结晶,也是应广大与会人员的要求结集成书的。

  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全面塑造的教育。它是关于健康人格塑造、人性境界与人生理想提升以及个人社会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说道:“语言反映了一种极为独特的追求,一个民族正是通过这种追求,才能够在语言中实现其思维和感知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在语言运用与理解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文化,是语文内容的人文精神所在。语文教学即以此为前提,在师与生之间承载着语言知识与文化积淀的交融,践行着生命主体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对话。此之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连续八年来,我们举办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

  当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状态不佳,课堂教学的量与质存在问题,精神品质很难有效地形成。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明确说道:“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包括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的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所以,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正因如此,纵览当下学科体系,语文原应当是教师最爱教与学生最爱学的学科。因为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体验生命的不同意义,一如英国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所说:“每个作品所传达的,绝不是表面绚丽的文字或情节而已,而是其背后都蕴含了对生命的爱与期待。”然而,就是这样一门根本上来说是人类寻找精神之根的智慧之学与情感之学,在现实中却失语了。究其原因,语文教师是需要高品位的文化支持的,没有对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背诵,就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优质语系。而现在一些语文教师,平时很少读书,特别是很少阅读与背诵经典文化,教学参考书成了他们必备之书,甚至成了教学的唯一依靠。结果,教起学来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语言,也没有生命的激情,只是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并不是说备课不认真,只是,没有文化积淀,只是鹦鹉学舌,教与学当然也就缺失了人文的色彩、生命的意蕴。更重要的是,教学若干年后,甚至连在大学里学到的一些文化也丢掉了。于是,上课不再快乐,也不会精彩,而是一种应付,甚至是一种痛苦。其实,更苦的是学生,他们不喜欢教师的课,可又要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迫不得已地听下去,而且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整整十二年。于是,学习语文就成了一场又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非但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品质,甚至连学生的心理也很难健康起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