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作者:周川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334-5607-8

定价:120.00

出版时间:2012-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实际上都身兼多种类型。教授兼任教务长、院长、校长,或院校长改当教授专事教学,都大有人在。有的教授、校长弃教入仕,官至司长、部长、省长,反之有的官员、党魁、技正、名医名商等等,转身进入高校或任教或掌校,也不鲜见。在近现代中国,由于职业流动自由,加之社会动荡不安,各色人等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进出出,在当时实属司空见惯。因此,就这些人物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专一程度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粗略地划分为比较“纯粹的”和“阶段性的”高等教育人物两类。前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基本都在高等学校内直接从事高等教育,而后者只是在职业生涯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在高等学校里从事高等教育工作。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一类“间接性的”高等教育人物,他们的主业在高校之外,但是他们或者出于职务的需要,或者由于个人的原因,抑或由于偶然的因素,曾经涉及高等教育领域,或是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活动,并且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他们可以看作是高等教育领域外的高等教育人物。

总体而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他们的高等教育经历本身,更反映在他们的社会属性,如政治派别、信仰主张、人格品性等诸方面。即便是那些相当“纯粹的”高等教育人物,他们的高等教育经历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复杂的一面,不可能完全摆脱党派纷争、战争威胁、校政多变的影响。而那些相当“阶段性的”人物,他们的高等教育经历,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的虽然志在做“纯粹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无奈环境风云变幻,人际错综复杂,身不由己,只得时作时辍;也有的可能是官场失意,且将高等教育当作某种“退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的或许是将高等教育当作某种“出路”,暂且栖身于高等学校内,一有机会便扬长而去。至于那些“间接性的”高等教育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本来就是更为复杂的政客、官吏、军阀、商贾,在这些身份背景下从事的高等教育活动,千差万别,更是不可以道里计。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群体的这种复杂性,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政局动荡不安,战火延绵不绝,主义五花八门,社情光怪陆离,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就是生长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谓生逢乱世。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人们,哪一个能免受环境的影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呢!

然而,也正因为生逢乱世,环境艰险,所以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和成就,就显得更加来之不易;众多先驱者们为此进行的开拓和探索,也就显得更加不同凡响。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无论属于哪一种类型,也无论他们的个人经历及其背景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那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们曾经在中国从事过高等教育,并且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影响,他们为此经历了更多的艰辛和磨难,付出了更多的辛劳和努力,甚至更多的牺牲。如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个复杂的群体之中,不乏诲人不倦、甘作人梯、可媲万代师表者;不乏心无旁骛、著书立说、终成绝代大师者;不乏除弊兴利、改革校政、开高等教育一代风气之先者;不乏秉持道义、追求真理、身陷囹圄仍不改其志者;不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身奉校堪称圣人君子者;甚至不乏为民族大义、为办校护校、为保护师生以死抗争英勇献身者……这就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群体虽然错综复杂,然而却不失其品位和高度的写照,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虽然艰难曲折,然而却不失其生动和辉煌的写照。

人是历史的主体,也是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要深入地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就离不开对高等教育人物的研究。然而,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群体中,除了少数极著名者之外,大多数几乎都还名不见经传,其中不少人对我们来说简直闻所未闻。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他们不是“人物”,而是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被尘封、埋没久矣。即便是那些很著名的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虽说近年来正日益成为学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但是,这些探讨大多囿于他们各自所属的学科领域,而且许多议论也只是停留在“故事”和“逸闻”的层面上。真正把他们作为“高等教育的”人物,系统研究其高等教育业绩、思想、意义的工作,其实做得还很少。为存史的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就有责任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出来,还原他们,研究他们,纪念他们。

其次,这些高等教育人物,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和开拓者,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前辈。因此,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评价他们的成败得失,也有助于为今日的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竖起一面历史的明镜,让今日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们,能够有所参照,有所比较,有所借鉴,有所归依。前人做了什么,我们又做了什么?前人是如何做的,我们又是如何做的?我们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抑或在哪些方面愧对前人?明镜高悬,我们才能更真切地认识自己,更准确地找到前进的方向,更自觉地矫正自己的所作所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

上一篇:教师的经济学素养     下一篇:生命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