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之爱-精装
藏书票之爱-精装作者:子安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5517438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9-01-0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老友老书 029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031
林 肯 迷 035
从《五月花号社团》到《燃烧的切尔西》 039
研究纹章的图书管理员 043
哈佛大学毕业的外交官 045
霍普森为爱妻制作的书票 047
康涅狄格州州立图书馆的捐赠者 051
麦克唐纳为爱妻制作的两枚书票 055
目录学家乔治·萨根特 057
与书票结缘 061
狄更斯自用书票 065
钢铁大亨弗雷尔的夫妇书票 069
肯特的爱妻—— 萨利 073
偷书者的下场唯有被绞死 077
小普利策夫妇 079
摘 星 081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 083
规 矩 085
好书如好友 089
伟大的遗赠 093
活到老学到老 097
美国藏书票管理员 099
马克·斯基纳图书馆 103
美国藏书大家 107
大家闺秀 109
约翰·科雷拉尔图书馆 113
美国藏书家弗兰奇 117
贝尔蒙特公共图书馆 121
美国的麦绥莱勒 123
《人人杂志》 127
人生的书写者 131
如果人人都是天才,那天才又有何意义? 135
波士顿勃朗宁协会 139
保罗·霍根 143
阳光男孩 147
历史是时代的见证 151
高明的垂钓者 155
英国插图家惠斯勒 159
英国贵族夫妇 163
《牛津英语辞典》“Murray辞典” 167
不打无准备之仗 169
皆大欢喜 173
马克斯门 177
冒烟的礼帽 181
汤普逊与梅内尔家族 185
英国作家夫妇书票 189
兄弟藏书票 193
英国著名排印专家 197
弗兰德伦 201
“哥特工作室” 205
书 痴 209
书 山 213
丹麦腓特烈藏书票博物馆 217
树下的读书女 219
英国读书协会 221
布拉格的旧书店 225
捷克版画名家库哈尼克 229
印刷主题 233
人生是一本大书 237
在鲁博追寻我的麦绥莱勒情结 241
艾略特《荒原》中的女子 245
塞维林情结 249
波兰旧书店淘票之一 253
波兰旧书店淘票之二 257
波兰卡利什图书馆 259
波兰邮票和纸币设计大师 263
“狡猾”的画家 267
电脑版藏书票 271
求欢同枕前,梦破云雨后 275
书中孕育 279
在古老的沃·塔斯 283
捷克藏家波普 285
双语票主 287
知识源泉 291
20世纪早期捷克藏书家 295
歌德在耶鲁 297
教堂的图书馆 301
美国目录学家 303
南非总督 307
难道是“Selexyz”书店? 311
纽顿的拍卖 313
书山有路勤为径? 317
书斋外的空战 319
为我的朋友制作藏书票 321
一个没有藏书的房间好比一个灵魂出窍的躯体 325
英国神学家 329
英国纹章学作家亚瑟 331
整理藏书 335
中世纪的哲人 337
附 录 340
藏书票之爱-精装 节选
作家俱乐部
早在19世纪,“社交”这个词并未被发明。但在现实社会,文人墨客却将“社交”的含义完全融入到了他们的创作生活中。适合各阶层的各式沙龙、社团盛行一时,仅伦敦就有近500家俱乐部。许多名人望族都是一身兼及多个俱乐部的会员。事实上,每位作家近乎都是某一俱乐部的成员。此票就是享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国著名文人社团“作家俱乐部”内部图书馆所使用的藏书票。“作家俱乐部”于1891年在伦敦由英国小说家沃尔特·贝桑特(Walter Besant,1836—1901)爵士创办,原隶属于英国作家协会,是其姊妹机构。俱乐部受众群体不分男女,为作家提供了一个会晤攀谈的社交场所。1892年,俱乐部迎来了**次正式见面会,出席的会员中不乏文坛巨匠,其中就有毛姆、J. K. 杰罗姆、E. M. 福斯特等。我们熟知的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爵士曾多年担任俱乐部的会长,兴致来了他会捧着自己刚“出炉”还未公开的手稿朗读给其他会员,殊不知有几位会员有如此福分,也许福尔摩斯迷就是从他们中率先产生的。“作家俱乐部”当年对会员入会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一个会员必须出版过至少一部精装著作才有条件申请加入。在现今,俱乐部早已改变了这一刻板的规矩,只要是和文学写作有关联的人士都可入会,甚至包括出版商、代理、记者等。若干年间,俱乐部的会员如过眼云烟般来去匆匆,从旧时的王尔德、丘吉尔到现时的英蒂亚·奈特(India Knight)、安德鲁·奥黑根(Andrew O’Hagan)。至今,俱乐部设立了多个文学奖项,如作家俱乐部**小说奖、多尔曼*佳游记奖、巴尼斯特弗莱彻爵士奖。1976年,“作家俱乐部”与“艺术俱乐部”合并。
作家的俱乐部当然少不了图书馆,此票是1897年由美国印象派画家、插画家乔治·爱德华兹(George Wharton Edwards,1859—1950)制作。一位伏案写作的智者被屋外大自然的各种元素吸引,不自觉地停笔向外张望。这幅画面似乎在提醒人们,文学创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有时回首窗外放眼大千世界,走出家门去触摸自然的真切才是人文艺术家们*不可丢掉的品质之一。
收藏/鉴赏 其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