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作者:曹晖著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010076980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09-03-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视觉历来被公认是人类*高贵的感官,它不但让我们领略了大千世界里美不胜收的姹紫嫣红,而且通过它我们获取了对于世界的认知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定义为事物是其所是,追根溯源,直接形式的哲学底蕴。视觉形式是视觉艺术的在方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和艺术概念,它源于19世纪20世纪初德语国家的艺术史和美学理论。视觉艺术是西方艺术与美学的重要题域。《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基于西方视觉艺术的视觉形式考察》以本文视觉艺术为考察对象,以德语国家的视觉形式理论为出发点,重点从知觉方式的变化(触觉方式、视觉方式等)、视觉形式的静态结构(表层和深层结构分析)、文化-历史(世界感、生命感)等维度对视觉形式进行考察,详细探讨了视觉形式的本质、视觉形式的分期、视觉艺术形式的范式、视觉形式艺术的接受以及视觉形式艺术的应用等问题,为我们勾画了西方从古至今视觉艺术的发展脉络,从而为置身于图像时代的人们从事视觉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目录

序言
论文摘要
导言
0.1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0.3 问题的提出
0.4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0.5 本书基本结构
0.6 研究方法

第1章 视觉形式理论的来源及其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1.1 形式主义和感觉主义
1.1.1 以费德勒、希尔德勃兰特、沃尔夫林、李格尔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路线(建立的艺术科学学派)
1.1.2 以费歇尔、李普斯、沃林格尔为代表的感觉主义路线
1.2 世界感、生命感和艺术意志
1.2.1 世界感、生命感——作为文化史一部分的视觉形式研究
1.2.2 艺术意志——建立在艺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史研究
小结

第2章 视觉形式的本质探究
2.1 从形式到视觉形式
2.1.1 形式的内涵
2.1.2 形式的分类
2.2 视觉形式的内涵及其要素分析
2.2.1 视觉形式的研究对象及其内涵
2.2.2 视觉形式要素分析
小结

第3章 西方视觉艺术中视觉形式的分期及其风格的转换
3.1 视觉形式的分期及其表现
3.1.1 **阶段:原始艺术时期的“无机形式”
3.1.2 第二阶段:古典艺术时期的“有机形式”
3.1.3 第三阶段:现代艺术时期的“无机形式”
3.1.4 第四阶段:后现代艺术时期的“无形式”
3.2 视觉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其转换
3.2.1 视觉艺术风格形成和转换的外在因素
3.2.2 视觉艺术风格形成和转换的内在因素
3.2.3 视觉艺术风格转换的实质:视觉范式的转换
……

第4章 视觉形式的接受
4.1 视觉形式的发生与接受原理
4.1.1 视觉形式的发生原理
4.1.2 视觉形式的接受原理
4.2 视觉形式接受阈限的扩容
4.2.1 影响视觉形式接受的因素
4.2.2 心理接受阈限的扩容途径

第5章 视觉形式的应用
5.1 视觉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5.1.1 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
5.1.2 视觉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5.2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形式分析(以VI设计为例)
5.2.1 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5.2.2 VI——视觉识别设计的形式特征和审美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节选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基于西方视觉艺术的视觉形式考察》的主题是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视觉感官历来被公认是人类*高贵的感官,它不但让我们领略了大干世界里美不胜收的姹紫嫣红,而且通过它我们获取了对于世界的认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开篇就说,天下人天性好求知,证据之一便是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而一切感官之中,*高贵的是为视觉。因为且不论行动,即便我们一无所为,我们也乐于观看万事万物。而知识,就在万事万物的差异之间显现出来。可见,视觉就是知识,就是理性,就是光明。那么,形式呢?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定义为事物是其所是,这个道理是不难理解的。比如一栋房子,它之所以成其为这一栋房子,根由是在于它的物质材料或者说内容,即土木石料乃至钢筋水泥一类呢?还是在于它的形式,即建筑师心中的蓝图?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此而言,“形式”也是秉承了柏拉图“理念”的传统,它就是为天下母的“道”,也是有名万物之母的“名”。

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 相关资料

第1章 视觉形式理论的来源及其与文化、历史的关系1.2 世界感、生命感和艺术意志德语国家的视觉形式研究传统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19世纪盛行的历史一文化研究,即将艺术史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来进行探讨。这种流派深受黑格尔历史主义的影响,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卡西尔(Enst Cassirer)、布克哈特(Burckhardt)等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家的研究都沿着这一方向进行。另一方面则是19世纪兴起的心理学的影响,如布伦塔诺(Brentano)和冯特(Wilhelm Wundt)的心理学理论,希冀从知觉方式变化的角度来探讨视觉艺术的发展规律,形成了“艺术科学”的研究方向,或称“形式主义”方向。这一方向强调艺术形式的自律性,不提倡从艺术品所处的时代和其他外在因素中探究艺术形式的发展规律。从整体上来说,二者不能完全脱离而存在,若想深入研究视觉形式的概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剖析。 后记 与“视觉形式”这一问题结缘应始于大学时代,当攻读艺术设计专业的我刚一接触到现代艺术乃至“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流派的时候,心为之澎湃。是什么使得马列维奇的作品与之前的艺术风格迥然相异?是什么使得构成主义的作品那样纯粹和富有冲击力?是形式。艺术的形式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当我的导师王旭晓教授提出“视觉形式”这一选题时,我深为王老师的独到眼光所折服,也为能够将这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我的博士论文来研究感到欣喜和幸运。我的论文,从始至终都凝结着王老师的无尽心血。忘不了她为了我论文提纲的修改,在“水穿石”咖啡馆一字一句与我讨论的情景;忘不了三年中我们一次次的有关人生、事业的促膝长谈。为了我能够更好地开展毕业论文的写作,她将刚刚分到手的教授工作室无私地借予我使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