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4-品剧日记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97-2004-品剧日记

1997-2004-品剧日记

作者:廖奔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8731902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0-04-0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7-2004-品剧日记 本书特色

这套“思想与文化研究丛书”,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赓续传统、面向未来”为主旨,以思想与文化研究为重点,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力求熔思想品格、文化品性、艺术品位、科学品质和社会品行养成于一炉,使大学生在道德情操、人文情怀、艺术情调、科学情趣和社会情愫的陶冶上有所提升。本书为《品剧日记(1997-2004)》分册。

1997-2004-品剧日记 内容简介

由于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从感觉和印象出发,不经修饰,也不需事先装潢门面,因而有一个特点是“诚”,即它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报刊评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完全讲真话,讲实话,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话则讲,无话则止。
我感觉,当我着意要为某戏写一剧评的时候,和写日记来评价一个戏是不一样的。前者心态很庄严板正,后者很随和家常;前者像从事一项正式报告,后者像和人聊天,前者板着面孔,后者放下架子……

1997-2004-品剧日记 目录

1997年12月16日话剧《虎踞钟山》
1997年12月28日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1997年12月31日话剧《蛐蛐四爷》
1998年1月1日儿童剧《认识你真好》 话剧《男儿有泪》
1998年1月3日话剧《老兵》
1998年1月4日话剧《尊严》
1998年1月6日话剧《虎踞钟山》
1998年1月7日话剧《炮震》
1998年1月9日话剧《日月》
1998年1月11日话剧《男人兵阵》
1998年1月12日话剧《绿色的阳台》
1998年1月13日川剧《变脸》
1998年1月24日话剧《三姊妹——等待戈多》
1998年5月2日音乐戏剧《三毛钱歌剧》
1998年5月14日话剧《官兵拿贼》
1998年6月15日话剧《冲出强气流》
1998年6月24日话剧剧本《沧海争流》
1998年10月31日越剧《荆钗记》
1999年10月11日话剧《水下村庄》
2000年1月4日话剧《生死场>座谈会
2000年8月22日话剧《日出》
2000年8月23日话剧《原野》
2000年9月1日晋剧剧本《深宅大院》
2000年9月3日话剧《第十七棵黑杨》
2000年9月14日川剧《变脸》
2000年9月15日话剧《抓壮丁》
2000年9月17日周贻白诞辰100周年纪念研讨会
2000年9月19日蒲剧《土炕上的女人》
2000年9月28日民间歌舞《好一朵茉莉花》
2000年9月29日话剧《虎踞钟山》
2000年9月30日话剧《秦淮人家》
2000年10月1日话剧《抓壮丁》
2000年10月2日话剧《“厄尔尼诺”报告》
2000年lo月4日话剧《商鞅》
2000年10月5日话剧《世纪彩虹》
2000年10月6日话剧《沧海争流》
2000年10月7日话剧《脊梁》
2000年10月8日话剧《洗礼》
2000年10月9日话剧《工人世家》
2000年lo月10日话剧《父亲》
2000年10月11日话剧《沧海争流》话剧《走向胜利》
2000年10月12日话剧《古井巷》话剧《生死场》
2000年10月14日昆剧《花魁记》
2000年10月18日齐飞戏曲剧作研讨会曹禺戏剧奖·剧本奖评奖
2000年10月25日音乐剧剧本《未来组合》 闽剧《灞陵伤别》
2000年10月26日蒲剧《土炕上的女人》
2000年10月31日评剧剧本《琴笳赋》
2000年11月4日舞剧《妈勒访天边》
2000年11月23日五音戏《腊八姐》
2000年11月25日雁剧《香火》
2000年11月27日豫剧《老子、儿子、弦子》
2000年12月1日眉户剧《祥林嫂》
2000年12月3日晋剧《大院媳妇》
……

1997-2004-品剧日记 节选

《品剧日记(1997-2004)》,本书内容包括1997-2004年的精典话剧剧本。

1997-2004-品剧日记 相关资料

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何孝充飞南京,晚在南京军区礼堂看前线话剧团演出《虎踞钟山》。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也自广州绕道来看。看完后占祥表示定下这台戏,由中国文联邀请进京演出。编剧邵钧林(该团团长)、嵇道青据江深原著改编,导演沈西平。题材为英雄传奇,写20世纪50年代刘伯承将军在南京开办军事学院,将战争年代里许多立过战功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组织起来接受培训,而聘请包括许多国民党军队的被俘高级将领等专家为之授课,克服了重重人为困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建军路线的战略大转移、迅速走上现代化道路所做出的业绩。这在当时自然有着超前意识,历史上刘伯承曾经为此受到了高层的严厉批判,被指为军事教条主义。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实现现代化装备与训练方面迈入新的历程,社会观念已变,目前又恰值革命英雄题材创作之风方兴未艾,拈出这段历史插曲作为戏剧舞台的表现对象,编剧颇具只眼。此剧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给人以历史厚重感,具备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而又处处以情动人。戏的情节编制很干净、很顺溜,观看起来没有此类题材剧本常会给人造成的审美阻隔,在朴素平实中见真情,不意念化,生活气息浓厚。作者很熟悉编剧法,许多场景处理得很好,戏剧冲突一个接着一个,常给观众以“发现”。我在看前担心会被人物和语言的虚假引起反胃,看时却有数次感动得热泪盈眶。观看过程中观众掌声不断,有时是因为喜剧情境的贴切,有时是因为人物性格的诙谐,有时是因为语言的睿智。舞台手法大体为写实,创造出感人的戏剧力量。据剧团说,该剧在广州第五次中国戏剧节上演出,30余位评委一致投赞成票;在部队演出、在上海文联组织为文化界人士的演出以及一般公演中,观众的反响都十分强烈。这说明此戏雅俗共赏,立意与艺术性俱好。英雄传奇的戏能够写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舞台艺术戏曲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丰子恺插图艺术选     下一篇:我爱蔡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