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作者:王昀燕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0106092

定价:75.0

出版时间:2014-09-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本书特色

本书深度专访十六位曾与杨德昌共事的电影人——小野、吴念真、柯一正、余为彦、舒国治、杜笃之、廖庆松、陈博文、张惠恭、鸿鸿、陈以文、王维明、陈骏霖、金燕玲、张震、柯宇纶。他们涵盖了制片、导演、编剧、录音师、剪辑师、摄影师、演员等多重身份。他们或是以友人的立场发声,或是从师徒的关系出发,抑或循着个人的专业提出见解,情理交织,全面回顾了杨德昌的创作生涯,多侧面、立体式地还原了这位电影哲人及其作品。藉由这些所网罗的珍贵的**手史料,藉由这些走过台湾新电影的资深电影人对那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时光的追忆、缅怀与思索,揭开了台湾电影史上异常动人的一页,为热爱台湾电影的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时代记录,也为读者亲近杨德昌电影作品独辟了一条非凡的蹊径。 书中附有“杨式电影”台北场景地图、大量私人珍贵照片、杨导原创手绘手稿及杨德昌作品年表,都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杨德昌电影乃至台湾电影的重要参考资料。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内容简介

杨德昌是台湾新电影的主力旗手,代表了台湾电影的巅峰,他的去世被认为是“台湾独立电影时代的终结”。 20年前,杨德昌用电影语言表现了现代化浪潮裹挟下台湾都市人的困惑与纠结,今天,他的电影同样观照到了内地物质腾飞而灵魂委顿的人们的真实境遇,这使得杨德昌去世后所引发的对其人及其电影作品的关注热潮经久不息:2007年,第44届台湾金马奖将“终身成就纪念奖”颁给杨德昌;2011年,金马影展评选出“五十大华语导演”,杨德昌名列第二;2011年,第四届新人电影节“杨德昌回顾展”北京开幕,杨德昌电影首次在中国大陆公映;2012年,世界著名影评人、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付东向杨德昌致敬的《杨德昌的电影世界》在中国大陆上市。 小野、吴念真、舒国治、张震等资深影人深情讲述与杨德昌相濡以沫的合作时光,全面回顾杨德昌创作生涯,多侧面、立体式地还原这位电影哲人及其作品。 随书附赠“杨式电影”台北场景地图、私人珍贵照片、杨导原创精美手绘手稿。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目录

推荐序
林文淇:“我都没办成,你办得成吗?”
作者序
天真的冲动

台湾新电影旗手
小 野:重振新电影的决心与志气
吴念真:他在写论文,而非描述
柯一正:遥想那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时光

亲密战友&友人
余为彦:相信就能看得见
舒国治:他本身就是*强的阵容

专业技术人员
杜笃之:创作长路上,相互倚赖的合作伙伴
廖庆松:每一部片子里都有他的影子
陈博文:让影像成为有想象空间的载体
张惠恭:展现自然光源的丰富层次

杨德昌的子弟兵
鸿 鸿:我好像也掉进同样的回圈里
陈以文:戮力追求一种绝对
王维明:打开新的思维方式
陈骏霖:讲自己想讲的故事

杨德昌的演员们
金燕玲:放手去演,自然地融入角色
张 震:他就是我的模范
柯宇纶:拍电影是我人生中*快乐的事情

附录1
杨德昌×台北 电影场景散步地图
慢游《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与《一一》电影场景
附录2
杨德昌年表
附录3
杨德昌作品年表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相关资料

杨德昌是世界电影的殿堂级人物,他代表了台湾电影的巅峰,对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有着突出的贡献, 他对电影语言进行拆解的手法、通过电影对心灵透彻的剖析,已经超出电影的范畴。 ——焦雄屏(台湾地区著名电影制片人、电影学者、影评家)

杨德昌告诉我们:一部电影可以解释整个世界,一部电影也可以囊括中国社会的全部。——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

如果抛开地域因素不谈,我们几乎可以说杨德昌是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在他的手中,拍电影的艺术实践变成一种对社会变革清醒而复杂的认识手段。——[法] 让- 米歇尔付东(世界著名影评人、电影史研究专家、法国《电影手册》杂志前主编)

杨德昌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震慑人心的美,不论是光影、色彩、人物、活动,还是人周围的城市生活, 都能在他的镜头中互相协调配合。——[ 美 ] 马丁斯科塞斯(世界电影基金会主席)

杨德昌的另类之处,在于他创造出了不仅台湾地区罕见、而且除日本外整个亚洲都前所未见的西方化的冷静的知识空间。——[日] 佐藤忠男(当代著名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现任日本电影学校校长)

杨德昌的电影风格,像是跳开一个距离,观察、理解整个社会状态后,做出的综合评述。他在写论文, 而非描述。——吴念真(台湾地区著名电影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