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作者:厉震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3959783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5-06-0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一、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扩写而成的,导师为余秋雨教授。   本书**次将中国伶人性别文化这一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为薄弱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不但具有原创价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突破意义。正如导师余秋雨教授所称:“这些课题,是一般的戏剧理论研究方法所难于触及的”,确立了“戏剧文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戏剧行为中人类既隐秘又普遍的生态和心态”,“又具有填补空白的突破意义。”   主要内容如下:   **章绪论   第二章伶人性别的权力话语和编排   第三章史学虚构和想象的伶人性别气质   第四章文士和伶人的性别面具人格   第五章伶人性别的社会表演和语境   第六章伶人原罪意识的性别体验   第七章伶人性别的反串表演主题   第八章结语   主体内容简介如下:   第二章论述了权力和伶人性别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伶人性别构成了代表权力话语的一种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权力话语又对伶人性别产生一种出格焦虑,建立了伶人社会性别制度以及支持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体系,存在着权力对伶人性别的编排和制衡性质。   第三章则从伶人性别的史学气质角度进行论述,男性伶人在史学中出现了男性化的历史印象,表现出一种政治化的素质,即讽谏、义烈、献媚、谋逆、伶官等,女性伶人由于演艺活动进入公共领域,从而演艺行为,成了女性伶人一种历史印象标识。   第四章描述了男性文士和女性伶人之间的独特而又微妙的文化人格联系,由于男性文士社会身份的多重性,必然会在与女性伶人的关系上,存在一种“表演”性质,而表现出一种双重人格,在使女性伶人成为自我拯救的“假面”以后,又对女性伶人实施一种压抑,反映了男性文士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某种内在默契。   第五章阐述了由于男女伶人“卑贱者”和“色情者”的特殊社会性别身份,为整个社会所隔离和孤立,而这必然会使男女伶人成为了社会人类群体的“异类”,男女伶人的生存形态,也就构成了一种社会表演,舞台演艺和现实生活都转化为一种表演。   第六章分析了男女伶人的原罪意识,构成一种男女伶人的集体无意识的出身情结,而使男女伶人产生一种病态而扭曲的职业人格,例如报复、补偿、自贱、孤傲、献媚等。   第七章审视了男女伶人的反串表演现象,它的人文、美学和历史背景与动机,以及男女同演、男女混演、男演女班和女演男班等表现形态。   二、学术意义   一是本书在在戏剧文化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上作出了可行性的探索,以找到一条有别于戏剧理论研究的途径,从而探索建立一种戏剧文化学研究的学理方法。   二是本书使中国伶人性别研究,开始提升为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将戏剧文化学的“文化”概念作了高层次定位,探索一个族群的集体心理,乃至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   三是本书是对对中国伶人性别文化通论研究的一个尝试。   四是本书采用“社会科学的历史研究”,即将历史的材料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中国伶人性别文化,能够使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在较多的学科向度上展开,产生一种一般的戏剧理论研究方法所难以达到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五是本书坚持一种“陌生感”原则,作为本书具体学术运作的一个基本研究形态。

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次将中国伶人性别文化这一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为薄弱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不但具有原创价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突破意义。正如导师余秋雨教授所称:“这些课题,是一般的戏剧理论研究方法所难于触及的”,确立了“戏剧文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戏剧行为中人类既隐秘又普遍的生态和心态”,“又具有填补空白的突破意义。”此书由余秋雨先生作序。

中国伶人性别文化研究 目录

目录

序(余秋雨)

**章 绪论

**节 社会性别与性别角色

一、性别分析范畴

二、社会性别概念

三、文化构造的社会角色

第二节 伶人的特殊性别和角色

一、两性的较量关系

二、伶人性别角色的符码化

三、男权社会他者的女性伶人

四、女性伶人的“公共领域”男性化

第二章 伶人性别的权力话语和编排

**节 权力的性别确证和占用

一、性别角色和权力话语

二、权力和性别的互动意义

第二节 权力的性别制衡和编排

一、权力的性别失控和抑制

二、权力的性别防备和转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