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谛观:赵孟頫三门记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朝夕谛观:赵孟頫三门记

朝夕谛观:赵孟頫三门记

作者: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

开 本:大32开

书号ISBN:9787534054266

定价:20.0

出版时间:2017-10-01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服务部

朝夕谛观:赵孟頫三门记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书法、篆刻爱好者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平时出门在外,想带一本经典的书法作品,方便学习、欣赏,却苦于开本太大,携带不便的烦恼应该都有遇到过。《朝夕谛观》是一套汇集历代书法精品的小丛书,内容经典,配有释文,开本也小巧雅致,口袋、书包、公文包等都是适合它们“藏身”的好去处,实乃出差、旅行、居家好伙伴。

朝夕谛观:赵孟頫三门记 内容简介

  “朝夕谛观”语出姜夔《续书谱·临摹》:“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此处的“朝夕谛观”指读帖。为此,我们特组织编撰了这套小巧雅致、方便携带的《朝夕谛观》小丛书,读者贤达若时时读之察之,必能日有所思,日有所进。为便于读者更好地赏玩,每册碑帖前还概述了作品的基本情况与艺术特色,碑帖后另附集评及名家相关论述。本册赵孟頫《三门记》即是其中一种。

朝夕谛观:赵孟頫三门记 节选

  概述  在中國書法史上,只有兩個朝代存在一家獨霸書壇的現象:一是魏晋時期的王羲之,一是元代的趙孟頫。二人均以雅俗共賞的書風著稱,王羲之是精緻中和書風的代表,而趙孟頫則是精熟温潤書風的典範。元代書法别具一種復古之風,唐代書法的宏偉開闊,宋代書法的生動跌宕,因為趙孟頫的出現而洗滌殆盡。趙孟頫「集二王之大成」並有所開拓,他吸收了二王書法的精緻之風與閒適的氣質,在結構上取其正勢,增其寬博;在用墨上,以温和飽滿的墨色為之,有珠圓玉潤之妙。變中和為温潤,使精緻為精熟,正是趙孟頫與王羲之的不同之處。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就是既精熟又温潤的代表作。《三門記》為元代牟山獻撰文,大德六年  (一三〇二)趙孟頫書並篆額。玄妙觀在古城蘇州,為著名道觀,創建於西晋咸寧二年(二七六),  屢遭興廢,記碑原在正山門内,「文革」時失落。《三門記》係趙孟頫於至元二十九年(一二九二)  所書,時年三十八歲,原作係紙本,有界格,邊白較小,字取横勢,筆似硬毫,紙為熟性。真跡已流入日本,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趙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號松雪,浙江吴興人,為宋朝皇室後裔,歷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官至兵部郎中、翰林學士承旨、榮禄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在書法、繪畫、篆刻、詩詞、音樂等方面均有極高的造詣。  《三門記》為趙孟頫壯年楷書之作,通篇一氣呵成,點畫精熟,雖有界格,但上下血氣相連,  自然而温潤之氣油然而生。在用筆上,意在筆先,筆到法隨,頗有二王法度,用筆雖無大起大落,  但盡顯變化之姿,以平和之態予以微妙表現,可謂平中見奇。在結體上,字形開張舒展,點畫精到沉著,結體取法李北海,楷書中帶有行書體態,字形扁方,撇捺開張,結構均匀,疏密合度,行筆提按幅度不大,平順流暢,豐潤婉通,於規整莊重中見瀟灑超逸。在傳統書論中,人們總是以「熟」和「精」來評價書家的藝術造詣。趙孟頫在書法上用功之勤,技巧之嫺熟,堪稱書家之典範。據傳他背臨顔真卿、柳公權、徐浩的作品時,寫完之後,與原作對照,竟不差毫厘。他的學生柳貫問他:「何以能然?」他回答説:「亦熟之而已。」趙孟頫的精熟來自長期勤奮刻苦地讀貼、臨帖與擬作。  趙孟頫的「精熟」,在書品如人品的評價體系之下,受到非議頗多,「精熟」被指為「媚俗」,董其昌説「趙書因熟得俗態」。從客觀來説,書法的任何一種技法都是辯證的,强調「過猶不及」。  世界萬物,獨有兩面。「精熟」也不例外,趙孟頫書法,可謂精熟之極,駕馭筆法和結體能力幾乎無懈可擊,但過於「精熟」,會出現筆法單調機械的問題,這一點需在臨寫時重點注意。從楷書到行書,是書法較難跨躍的一個坎,楷書的規範性筆法與行書的寫意性是一對較難調和的矛盾。筆者以為《三門記》在書法學習方面的核心意義在於:一方面可向魏碑深入,另一方面是轉向行書過程中極佳的範本。  趙孟頫書法的成功不在於榮際五朝的一品大員,不在於詩文書畫的多才多藝,不在於書法有多  少的革新,而在於一種規規矩矩的學書方法。趙孟頫自五歲臨池,勤學苦練,終老不輟。他的書法,不管楷、行、草、隸、篆書,或寫碑的李北海筆意,尺牘的王羲之氣息,小楷的王獻之神韻,都流動著一股恒定的温潤氣息。這種温潤是其在長時間沉浸書法而形成「笨方法」中慢慢磨出來的。這是學習趙孟頫書法應該獲得的核心啟示。  可以説,趙孟頫在復興古法,扭轉書法中恣肆求怪的偏執方面作用極大。他是書壇的「婉約  派」,他的書法,融合二王、李北海、顔真卿、柳公權、徐浩、宋四家於一爐,推陳出新,自成一家,世稱趙體。趙氏與顔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被學書者奉為楷模,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元代書家鄧文原、張雨、趙雍、俞和等均是趙氏書風的繼承者。在明代的「臺閣體」、清代的「館閣體」流行之際,趙書更是天下學子必學的範本:初學顔以占格,再學柳增益筋骨,再學歐明結構,*後學趙得其流美。當下初學書法的顔、柳、歐、趙的學習方法其實是「館閣體」思想的延續,也是古法的一種延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艺术 书法篆刻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