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第十四辑)
原道-(第十四辑)作者:陈明,朱汉民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11191790 定价:34.0 出版时间:2007-11-01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原道-(第十四辑) 内容简介
生命是复杂的,需要、追求和标准都是多方面的,但活着、活下去并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展延续自己,是生命体*本能*自然的要求。文化生命同样如此。如何使得文化生命获得健康畅达的发展,在尽量吸取外来养分的同时,更好地壮大自身,在适应时代条件、现实要求的同时,使自己一以贯之的精神得到创发和张扬,尽可能多地获得生命活力,这应该是众多学人系念于心的问题。在儒家与现象学的分合之际去论证生活儒学的可能性,从道与政的关系中把握中国政治演进的规律,从对殷商时代宗教神灵谱系的梳理来考察中国宗教精神,以康德哲学来参证孔子仁学实践理性的精义,对东西方不同特质的个人主义进行比较,从金融学角度来观照儒家文化的得失,立足于艺术思潮来探讨复古以开新的文化实践,儒家与基督教就共同关切的问题展开对话、斟酌异同,直面儒学的危机去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并重建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如斯种种,反映出学人们在中西古今的张力中探察儒学生命的旧影与新踪、往鉴与前景的多向度尝试和努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主干的儒学,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结构、多维面向的生命体,在历史上承担了血缘纽带、人文教化、政治认同、终极关切等功能,在进入现代情境之后,有些功能在弱化,如家庭、家族方面,有些功能在转换,如政治认同方面,有些功能则待开发,如教育、身心安顿等。对于这样一个与民族生命紧相焊接的生命体,《原道》不愿做本质主义理解和教条式的持守,而倾向于从生命体之丰富性、复杂性和立体感上去加以体察和分析。本着因时损益的原则,主张眼光向下面对既定事实、适应现实条件,在变换的情境中去历史地、具体地把握生命体的正当要求、可用资源和回旋余地,争取生存空间和历史合理性的*大化。
原道-(第十四辑) 目录
热点访谈孔诞、儒家与中国文化:从教师节谈起——李泽厚先生访谈录
儒学、儒教与文明对话:儒教的人文主义理解——杜维明先生访谈录
儒教问题
对话或独白:儒教之公民宗教说随札
中国语境中的儒教与世俗化问题
儒教是教非教的再讨论
关于儒教争论中的方法论问题
鬼神、文化生命与存在方式上的远方——儒教祭祀精神
儒家、儒教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从个体和整体的角度探讨与研究
思想与学术
儒学与现象学的分野——关于《生活儒学导论》的对话
道与政:中国政治的发生
仁学实践理性
两种个人主义:西方与儒家
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一个儒家版本的有限民主
复古思潮中的青绿山水
对话与评论
寻找合理性:一场即兴的对话
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评陈来《传统与现代》
古典新诠
技艺与道——道家的思考
儒家思想中孝的身体性维度
天下儒学
文化体认与信念伦理——从一耽学堂看中国文化建设
编后
原道-(第十四辑) 节选
儒教是教非教的再讨论 李向平
【内容提要】“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几十年争论,焦点集中在儒教是否有一个至上神,是否存在以此为中心的宗教制度或组织。实际上,即制度即分散的社会存在形式,决定了中国儒教的关系主义宗教模式,进而摆脱了以至上神为核心的宗教定义方式,决定了儒教的宗教性表达形式,不像基督教那样,具有一神教排他性而予以制度化。因此,儒教既有对现实权力秩序的制度依赖,亦有个人信仰者的弥散型道德讲求。其大,可囊括天下;其小,能独善其身。这就建构了中国儒教的社会学意义。
【关键词】儒教关系主义宗教模式
对于中国宗教,尤其是对中国儒教及其与中国社会关系的认识,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以儒教对应于基督教信教伦理等问题的时候,这个联系尤其紧密,同时也涉及儒教是否是宗教的问题。如果儒教不是宗教的话,那么,这种对应式的研究是否还有意义呢?因此,对于中国儒教是否为宗教、它的社会特征如何的讨论,自然与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一、儒教构成的单向性问题
“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学术争鸣,源自五四,却肇始于1978年底,在中国大陆无神论学会成立的大会上,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的任继愈先生首次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1979年他去日本访问,写有一篇学术报告《儒学与儒教》。这篇报告后经补充改写,以《论儒教的形成》为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期。任继愈关于儒教是宗教的提法,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的流行观念。继而在20世纪80年代,任继愈在他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研究室,发表了一系列以儒教是宗教为中心的论著,详细地展开了“儒教是宗教”的论述。这些研究触及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并由此而开始了一场历时20多年的学术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儒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中国有没有宗教,儒教是不是宗教,在古代中国本来不是问题,但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之后,这个问题被重新提了出来。五四以来,崇信科学而并推崇儒学,其思想具有无神论的色彩或倾向,先后呈现了以科学代宗教、伦理代宗教、美育代宗教的种种思潮。也有像梁启超那样,认为中国没有宗教的原因,是不存在像教会这样的宗教组织,仅仅是祭祀和报恩的观念,根本用不着认为中国还有宗教的观点。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