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作者:段宝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8718552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08-03-0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目录

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保护民间文化保护的艰苦历程看韩国对“无形文化财”的保护和开发民间文艺百问百答小引1.什么是民间文艺2.为什么说国民间文艺是一切文艺的根?3.有人说民间文艺是就是原始文艺,对吗?为什么?4.文艺上的雅俗结合律是什么?5.继承民间文艺优良传统是否就是向后看?6.文艺工作者、爱好者特别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什么要学好民间文艺学?7.中国民间文艺学如何产发生和发展?8.如何学好民间文艺学?9.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只是民间文学吗?10.民间文艺有哪些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节选

非物质文化又译为“无形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它是看不见的,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根基,它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内容极其丰富,是我们改善人民生活、开发文化产业所特别需要的重要精神财富。而文化产业却是21世纪新兴的重要产业,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文化产业的产值已超过制造业成为**大产业。美国的音像制品出口贸易额已居美国出口贸易的**位。因为人民收入的提高,文化消费的支出已远大于物质消费的支出。文化产业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已愈来愈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相关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什么?这是一个新词,许多人不大了解。根据联合国和国和国务院文件,我们可以明确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民间文化。  从历史上看,民间文化的保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是动态的。  静态的保护,主要是对民间文化成果加以记录、收集是保存。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美,它是民众在口头和行为中创作和传承的,是随时而变化的。由于它的时代性,如不及时记录、保存,就会自生自灭。例如孔子编了《诗经》,就保护了“诗三百”,使其不致失传。后来的收集乐府民歌,虽然是为了当时的实用和文艺欣赏、创作的需要,但也记录下许多民歌。正如鲁迅所说:“此外消灭的正不知有多少。”(《门外文选七.不识字的作家》)五四时期北大歌谣研究会为创作新诗和民俗研究而搜集歌谣,后来又发展到风俗调查会,搜集了许多民间美术、生活用具等文物,实际上又是一种保护。可惜这些文物今已不存。静态的保护还包含民俗文物的保护,需要建设民俗博物馆,关于这个问题我已写了一篇《何时建一座民俗博物馆》在2005年6月2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召集已有许多种民俗博物馆在兴建起来。有了博物馆,搜集来的文物和作品才不致再次流失。  第二种保护方法是动态的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长远地活下来,使之适应当代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作者简介

段宝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专家。所著《笑话——人间的喜剧艺术》获中国文联“山花奖”、《中国民间文学概要》获意大利人类学彼得奖;主编的《民间诗律》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研究最佳著作奖、《民间文学词典》获北方十省民间文学一等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