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二十六]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故-[二十六]

温故-[二十六]

作者:刘瑞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9539819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13-07-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温故-[二十六] 本书特色

        2013年推出的第三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日本军医小野正男拍摄的日占区的图片共20余幅,它们不仅真实再现了中国城市刚刚沦陷时的情形、被战争破坏的景象,还无意间记录了民国时期旧城生活的景观和形态,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献价值。         本辑“特稿”专栏,杜高《劳动教养:比路还长的回忆》,回忆了1957年到1970年自己亲身经历的长达十二年的劳教岁月和这期间同被关押的巫宁坤、从维熙等难友;《老戚:纪念一位忘年之交的难友》,方子奋讲述了1969年在白下区看守所结识的忘年之交老戚在日本人的宪兵司令部的特工队破案、“文革”初期结识逃亡女子的传奇人生。         “往事”专栏,康狄《日本人为什么要杀害张作霖》分析了张作霖被日军杀害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一生的历史功绩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评价;杜元《一个抗战军人的“日本情结”》则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一名抗战期间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做了八年军医的抗战军人与两个战俘和留学日本期间结识的学友、几位日本人之间的交往和故事。          “人物”专栏,吴海滨《早年罗尔纲的“一边倒”》梳理了罗尔纲的思想历程和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学思想,探讨了其在思想上“一边倒”向人民、在政治上“一边倒”向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商昌宝《茅盾在“反右”运动中》以史料分析了茅盾在“反右”运动中的一系列言论和艰难处境。          “口述”专栏,《从大学教授到工会干部》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二部分,1950—1958年的口述记忆;《我的父亲林损》,由林守瑜女士回忆父亲林损——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的知名教授的访谈录音整理而成。         “记忆”专栏,沙漠《难忘的“拜托”》详细记录了自己跟朱厚泽交往的经历,文字细致入微、真诚感人;陶恒生《沧海寻踪:一个中国家庭的变迁》讲述了父亲陶希圣、伯父陶述曾等陶家的家族故事;黄且圆《山雨欲来》回忆了1956年到1958年的北大校园,马寅初校长因提出新人口论的被迫离开、北大师生自编刊物《红楼》的出版等等;柳红《三十年秋风吹过》重温了三十年前,从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备考到1982年大学毕业的生活;张际会《正在消失的词语:农村少年的“文革”记忆》回顾了少年时代对“右派”、“走资派”、“大字报”等的记忆。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本辑《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六] 内容简介

        1. 《温故》公民记忆——12年不堪回首的劳教岁月 + 34年前看守所结识的难友老戚 +柳红回忆30年前和高考有关的日子+ 农村少年的“文革记忆”         2. 《温故》珍贵文本——青年学者张晖和好友维舟1994—2000年间来往信札首次完整发表 + 刘绪贻口述1950年代从大学教授到工会干部的8年生活+黄万里的女儿黄且园女士的遗作“山雨欲来”         3. 《温故》故人故事——被日本人杀害的张作霖 + 早年罗尔纲的“一边倒” + 茅盾在“反右”运动中 + 忆朱厚老的二三事+陶希圣之子 陶恒生引述“一个中国家庭的变迁”         4. 《温故》中国影像——沦陷区的城乡风貌:一个日本军医的影像记录

温故-[二十六] 目录

[特稿]专栏
杜 高《劳动教养:比路还长的回忆》
十二年的劳动教养,监禁、苦役和饥饿,毁灭一个人的意志和思想能力,使人变成一个求生的动物,使人失去“人”的自我。我被恐惧包围着,把真实的“我”掩藏起来,向世界露出一个假象,用谎言换来安全。
方子奋《老戚:纪念一位忘年之交的难友》
倏忽之间,离这次拜访扑空,不觉过去三十四年了,距那个夜晚**次见到他,更已达四十四年之久。这些年在与一些朋友谈及往事时,我多次提到过老戚,不少朋友对本文所述的故事颇感兴趣。
[往事专栏
康 狄《日本人为什么要杀害张作霖》
他用高超的手腕对付日本人,对他无可奈何、恼羞成怒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狗急跳墙地在皇姑屯炸毁了他的专列,一代枭雄的生命就此泯灭。本文分析了张作霖被日军杀害的直接原因,以及主要原因,并对张作霖一生的历史功绩进行简单梳理,并进行简要评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文化评述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