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中国诗歌
访问中国诗歌作者:西渡,王家新 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11203622 定价:36.8 出版时间:2008-11-01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
访问中国诗歌 本书特色
中国23位**诗人访谈录
重读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诗歌在一个巨变的时代艰难前行的一串串足迹。它们是诗的见证,也是心灵和历史的见证。
——西渡
我注意到有人已经快到无法慢下来,我注意到人正失去虚度他时间的能力,正像也失去了自己的精力变得集中的天赋。
我知道人几乎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仅担任一个角色,尤其是现在,一个诗人无疑是一头恐龙,并无生存的可能。
——朱朱
访问中国诗歌 内容简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性质既是革命性的,又是建设性的。历史的发展似乎又一次验证了庞德的命题“诗人是一个种族的触须”,剧变中的社会现实在这一时期的诗歌文本中得到了丰富而真实的反映。
本书收录了对当代中国***的23位诗人的访谈,这些诗人是:昌耀、牛汉、林莽、杨炼、翟永明、柏桦、张曙光、王家新、孙文波、肖开愚、陈东东、清平、蔡天新、西川、臧棣、西渡、桑克、周瓒、朱朱、姜涛、胡续冬、冷霜、蒋浩。在这些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为了建筑新的诗歌理想,阐释写作动机,探讨写作技巧,不约而同地拿起了批评之笔。这就为我们理解20世纪90年代丰富的诗歌文本提供了独特而难以被替代的参照系,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手资料。
访问中国诗歌 目录
昌耀“荆冠诗人”的*后声息——答《青海日报》记者张晓颖
牛汉
历史结出的果子——答《诗刊》记者晓渡
林莽
我一直在努力寻找那些寂静中的火焰——林莽访谈录
杨炼
“在死亡里没有归宿”——答问
翟永明
完成之后又怎么样——书面访谈
柏桦
诗人要勇敢,要有形象——答杨键、朱朱、韩雪等
张曙光
生活、阅读和写作——答钢克
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节选)
孙文波
生活:写作的前提——答文林
肖开愚
个人写作:但是在个人与世界之间——肖开愚访谈录
陈东东
它们只是诗歌,现代汉语的诗歌——陈东东访谈录
清平
对西渡提问的一些回答
蔡天新
诗是可以携带的家园——答《东方时空》记者
……
访问中国诗歌 节选
昌耀
“荆冠诗人”的*后声息①
——答《青海日报》记者张晓颖
张晓颖(以下简称张):您常自喻是一个“头戴荆冠”的诗人,长期以来,您和您的诗都曾受到不应有的冷遇。应该说,今天这种状况已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无论是专家还是读者,都对您和您的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此,您想说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荆冠”改为“桂冠”?
昌耀(以下简称昌):其实凡是我写的东西,我感受到的都是时代给予我的。我在诗中写出我对时代的感受,写出我的美学追求、我的社会理想。至于是否被人接受,是否被人肯定,对我并不重要。读者层次是多种多样的,我不可能叫他们都接受,也不必强求。您说我的诗曾受到冷遇,我想这是正常的,但是我觉得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我的同时代人,以至于年长一代的读者,都还能接受我的东西,这点我感到很欣慰。我的创作基本上分两大块:一个是在艺术上的有益探索,这方面比较偏重一些;另一个是抒写我的内心世界,谋求与更多的读者沟通。另外有少数比较难读的诗,在圈内被叫好和欣赏。前几年我的创作已积累到一定程度,但是出版比较困难,这就使我的诗普及程度不够。在这方面,青海人民出版社做了些工作,为我出了几本书,但多数还要靠我自己发行。我对自己写的东西是比较自信的,因为我写东西不是单纯为了去当一个诗人。
……
访问中国诗歌 作者简介
西渡,1967年8月生于浙江。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l989年毕业后任职于北京某出版社。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草之家》、《风或芦苇之歌》,诗论集《守望与倾听》,编选过《太阳日记》、《彗星——戈麦诗集》、《戈麦诗全编》、《北大诗选》、《先锋诗歌档案》、《经典阅读书系·名家课堂》等。
传记 文学家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