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作者:王丽英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08733166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10-09-0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 本书特色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是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 目录
**章 企业教父经济学人——柳传志天降大任于斯人从汉卡到微机面对危机,要把自己的不足看清楚整合与拆分,从南北掣肘到两眼治棋用“集成分销”与戴尔较量惊天并购,落子无悔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功成身退后的二次创业临危受命,风云再起第二章 不老的传奇——尹明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未来的出色数学家”乘风直上,鹤翔九天做大“夕阳”产业海外获利民族英雄造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政商双馨鞠躬尽瘁任重道远肩负责任与使命第三章 从修表匠到“电缆大王”——蒋锡培弃文从商小小钟表匠卖电缆赚**桶金顺时改制,万贯家资转归集体与巨头并肩,自己也成为巨头企业文化的“和”与“灵”授人以渔,优先录用残疾员工弄潮试水资本运营第四章 把互联网带人网商时代——马云自古英雄出少年初识互联网,咒语挖金矿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每天缴税100万”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第五章 商海无涯细品味——郭凡生“反梯度理论”“让知识拥有财富,以学习改变人生”“中国模式”第六章 永远的“爱国者”——冯军逐梦清华园叛逆的代价:身家220元起点,只有2平方米“村里”学历*高的推销员冯五块,声名远播“哑巴卖刀”:冯氏推销术中华旗帜扛起来“小太阳”的遗憾走自主品牌之路民族品牌国际化做一个“爱国者”做的事第七章 永争**——梁庆德父子鸿鹄之志,起于荒滩成就微波炉霸业面对洪灾,干就是硬道理!挺进国际市场规模制胜“*大限度发挥潜能”“努力,让顾客感动”向白色家电领域扩张子承父业,薪火相传第八章 我有一个梦想——黄鸣心中永不泯灭的梦想忧患与责任靠发明赚得**桶金自己动手试制太阳能顺利度过“起步期”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宝剑锋从磨砺来带着品牌走出国门与西门子“同台”,借名车营销“太阳王”在美国叫响十年内把燃气、电热水器赶出市场推动节能减排立法掀起新能源革命第九章 一个餐饮帝国的梦想——何永智风,起于青藏之末生命,要有自己的祈祷翱翔,翅膀迎着风的使命超越,梦寐以求的不懈追求直面死亡,站着革命特许经营,醒着的梦真美洪崖洞,承载重庆文化历史的城市名片一个餐饮帝国的梦想新的翱翔第十章 韩村河的骄傲——田雄带领建筑队闯京城以长远的眼光建设新农村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生产PCCP管材,提升企业竞争力善用人才,培养新农民爱民敬老见真情打造新的韩村河镇第十一章 “中国北方*大水上人文景观”缔造者——黄福水“一定要彻底改变郑各庄贫穷落后的面貌!”“不能再让农民过那种一有钱就盖房子的日子了!”“让农民成为投资人,让大家一起致富!”“好日子要未雨绸缪!”“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农村建设要提升农民的素质”高瞻远瞩,后天蓝图致谢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 节选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是一本关于成功者的著作。以往,成功者总是被加上层层光环,但是《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作者认为,平实才是一个人生活的常态,企业家也不例外。所以,《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力求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有关奋斗和奋斗的历程,也告诉我们成功是因为人性中闪光的品质,比如坚韧、勇敢、执著、诚信和责任,而不是因为其他。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 相关资料
插图: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下海经商渐成潮流。许多敢于试水的人纷纷成了弄潮儿,柳传志的联想也应运而生。柳传志1966年大学毕业,1970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做计算机。当时做计算机主要是为了标志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做完之后不是把它变成产品,进行批量生产销售出去,而是放在一边,接着再做第二台,技术人员写论文,提升职称,然后涨上很少的几块钱了事。从打倒“四人帮”之后,柳传志连续参加过三台机器的设计,也获得过三次奖,在大家都觉得顺理成章时,柳传志却觉得没有意义,因为这实际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帮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提出了关于科学院科技改革的做法。他建议把科学院的研究所分成两类,一类做基础性研究,主要是研究物理、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另一类做应用型研究,希望通过办企业把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当时几乎没有人敢做,柳传志却很想试试。那一年柳传志40岁,正值“不惑之年”,很想去尝试这件事情,一方面希望能够体现和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就是看到太多的研究成果变成一篇篇论文束之高阁,“于国于家无益”。柳传志希望通过办企业,去尝试“高科技产业化”这件事。于是,他与十位同事一起走出学术象牙塔,在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共同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的前身。这一全新的开始,让在当时便有着超前理念的柳传志看到了机遇:“我自己本身感到是机遇来了,特别的兴奋,但那却只限于少部分人。”柳传志的家原来就在计算所这一片的像自行车棚一样的房子里。中国当时,不管是科学院还是其他地方,大概从1966年“文化革命”之后就没盖过房子了。人不断增加,大家就这么挤着。一些比柳传志年龄大将近10岁的老科学家都一样挤在单砖砌的房子里,房上就是一层石棉瓦,冬天非常冷。柳传志一家4口人就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房子里。为了解决空间的拥挤,当时家里所有人都学会了自己动手摆家具,所有的床、桌子全都是折叠的,白天把床折叠起来变成沙发,晚上就把桌子板凳折叠起来,再把床拉开。他们家最多的时候住过7个人,连岳父、岳母在内。他们在房间里拴绳晾衣服,下面就是做饭的锅,结果有一天,袜子就掉到了汤锅里。创业是艰难的,因为当时不仅物质条件简陋——中科院提供给他们的办公场所是小小的传达室,在精神上也是一片茫然——这些刚刚走出象牙塔的知识分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手中的20万元钱,也没有主营方向,只能学着别人的样子做买卖,什么能赚钱就卖什么,于是就免不了上当受骗,免不了要交些学费。柳传志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资金紧缺:“资金问题是第一大问题。当时研究所给我投资了20万元钱,真的要做企业,比如开发产品就需要钱。很多人会认为20万如果拿到今天是一笔很多的钱,但买鸡蛋、猪肉的确能买更多,但要买我的生产工具电脑的话,当时电脑7万块一台,只能买3台,而且很不幸,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被人骗走了14万,所以当时资金很紧缺。”1987年,原本身强力壮的柳传志开始出现身体不适,头晕、失眠等症状,甚至常常在夜里突然惊醒,医生诊断是美尼尔综合症,却无法解释病因。柳传志自己心里很清楚,这病是被吓出来的。原来,在联想业务初期曾经有一笔价值300万元的生意,柳传志和同事费尽千辛万苦从科学院借到了钱,然后将钱汇到深圳直接进口微机。可钱汇过去了,微机却迟迟不见踪影。柳传志当时急红了眼,直飞深圳。那家公司负责人的家里却没人,他便守在门口整整一夜。柳传志坦言:“当时拿块砖头拍他脑袋的心都有……”300万元,对现在的联想来说可能只算得上九牛一毛,但在当时,对于柳传志却是太重要了,这笔钱甚至关系到联想的前途和命运。以至于当期待中的微机终于运到北京,柳传志因为过于兴奋而落下了直到今日还常常折磨他的后遗症。在经过几番磕磕绊绊的摸索之后,他们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经营方向。1985年,柳传志和同事们'靠出卖劳动力、帮人查验、装配计算器等挣了70多万元,他们决定投资开发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经过不断的改进、翻新版本,联想汉卡很快占领了市场,公司的名称“联想”就来自其第一个拳头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1988年,联想汉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业初期,联想人通过办展会、做平面广告、门牌广告等多种方式对“计算所”品牌进行了塑造,而“诚信”成为当时的联想人所一贯坚持的理念。柳传志常说:“一个好的技术力量、好的适应价格、好的销售服务、去争取和赢得一个好的用户市场,这就是我们信誉的全部内容。”而这一时期“研究员站柜台”、“诚信对客户”等故事成为打造“计算所”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988年4月16日,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开创高科技外向型产业动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之所以选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则表明了联想人树立自己品牌的坚定信心。联想最初的业务主要是负责在中国内地代理销售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以及东芝(Toshiba)公司的计算机产品,但柳传志不甘于一直做这种“为人作嫁”的工作,一直在积极准备自己制造和销售PC的计划。当然在代理销售的过程中,联想也从这些外国公司中吸收了如何开发销售渠道的先进经验,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凭借这个销售网络,在后来的几年中联想自己制造的系列PC的销售量出现了稳步增长的趋势。
传记 财经人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