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作者:李建军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56822546

定价:50.0

出版时间:2016-10-01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本书特色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采取平行比较的方法来解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从经历和人格、政治热情和政治意识、爱情主题、女性形象、浪漫主义、悲剧意识、梦境意象、幽默感与喜剧性、死亡意识、诗性意味、基本价值图景等角度,比较两位戏剧大师的同异,进而揭示东西方文化在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共同性。平理若衡,照辞如镜,不随意褒贬,不在两位伟大戏剧家之间畸轻畸重,妄分轩轾。该书既有中国学者的传统思维,又有西方学者的现代方法论,材料翔实,视角独特,深入浅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是国内**部全面分析、比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匠的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内容简介

2016年,对于东西方文化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去年十月,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访问时提出了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建议,以加强中英两国文化交流。这一倡议得到热烈的响应,今年以来,中英两国以多种形式掀起了纪念汤圣、莎翁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精心策划,力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创作出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重要著作——《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我们出版《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本书,努力通过纪念这两位双峰并峙的世界文化伟人的方式,推动东西方文明的理解与交流。这是首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文学作品,开风气之先,得学术预流。但我们深知,并世双星共相辉映,每每与共,天下大同。将汤翁与莎翁相提并论,我们并不是为了分出高低,而恰恰是追求在理解中共享人类文明。 本书作者李建军在这本书的创作中,用“燃烧自己”的方式,充分调动深厚的学养储备,认真研读作品,参考书目达188种之多。以认真本分的态度来创作这样厚重的学术著作,在今天抄袭成风、照搬照抄西方概念进行僵尸式研究的情况下,尤其难能可贵。李建军先生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态度,使这本书成为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填补了国内汤莎比较研究的空白,具有汤莎比较研究的里程碑意义。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目录

小 引  7

**章 兰有秀兮菊有芳:如何比较与评价两位巨擘 10
一、汤显祖并不逊色,无须汲汲于“走出去”  12
二、文运取决于时代,莎士比亚幸逢其时  17
三、在平庸的时代创造文学奇迹,汤显祖更显非凡 27
四、文学之美,首在语言,而汉语之韵致不可移译  33

第二章 牡丹与玫瑰:两部风致凄美的爱情经典  40
一、杜丽娘与朱丽叶:为爱而死,为爱复生  41
二、现实的与象征的:两部剧作的叙事策略  54
三、悲剧与悲喜剧:彻底性与未完成性  61
四、花园意象:爱情发生的经典场所  69
小 引  7

**章 兰有秀兮菊有芳:如何比较与评价两位巨擘 10
一、汤显祖并不逊色,无须汲汲于“走出去”  12
二、文运取决于时代,莎士比亚幸逢其时  17
三、在平庸的时代创造文学奇迹,汤显祖更显非凡 27
四、文学之美,首在语言,而汉语之韵致不可移译  33

第二章 牡丹与玫瑰:两部风致凄美的爱情经典  40
一、杜丽娘与朱丽叶:为爱而死,为爱复生  41
二、现实的与象征的:两部剧作的叙事策略  54
三、悲剧与悲喜剧:彻底性与未完成性  61
四、花园意象:爱情发生的经典场所  69

第三章 汤显祖的心意状态与写作风格  76
一、尚奇:文学精神与养成之道  77
二、唯情:多情的心性与温情的写作  88
三、亢直:端翔的气骨与坚正的批评  100
四、评价:“死文学”还是“活文学”  115

第四章 汤显祖的戏剧写作与精神向度  132
一、梦境:被动的境遇与积极的策略  133
二、反讽:欲望与权力的虚幻图景  139
三、情结:政治理想与精神解脱  147
四、态度: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  155

第五章 莎士比亚戏剧的意义世界及其表现  163
一、真、善与美:莎士比亚的理念与经验  163
二、情感教育:人类应该如何相爱和相处  176
三、政治生活:具有核心意义的叙事内容  193
四、正义精神:生活与叙事的伦理准则  214
五、完美境界:戏剧魔力与修辞效果  233

第六章 崇仰与焦虑:阐释莎士比亚的态度  262
一、冷静的热爱:英国莎学研究的客观与邃密  263
二、轻诋与推重:法国文学界的两种认知态度  292
三、理性的宾服:德国学者和作家的真诚崇拜  319
四、激赏与误读:俄国作家和批评家的两歧反应  343
五、精神的还乡:美国批评家的共鸣与认同  372
六、理性与人性:梁实秋莎学研究的路向与意义  389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其他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名人传     下一篇:1949-1962-影中独行-莱辛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