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

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

作者:原廷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2836931

定价:100.0

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 节选

《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内容简介: 1556年,华县特大地震造成83万人死亡,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死亡人数*多的一次地震。那么这“83万”的数据如何得来,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大的人员伤亡呢?时隔450多年后,为了使世人对这次巨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课题组依据《中国历史资料年表》、《历史地震资料汇编》、《陕西通志》(1542年)以及各种地方志等历史资料,较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了前人关于华县特大地震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此次地震的综合研究。

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 相关资料

插图:关于华县特大地震的原定震级,1992年谢毓寿对此提出疑义,并在《1556年关中大地震的震级》一文中,提出华县特大地震的震中烈度应为Ⅻ度,建议震级应取8.5级。1995年,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编辑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将华县特大地震列为294号,除地震三要素沿用1971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外,将震级定为8%级,极震区定为华县、渭南两县,而破坏区包括陕、晋、豫的华阴、潼关、朝邑、永济等94县,波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11省的130余县。《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还列出了华县特大地震的前震和余震活动记载。本次研究,我们使用新的地震目录,在大陆块体构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历史地震资料,结合我国大陆8级强震总体活动特点和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深入分析了华县特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特点,包括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增强、震源区地震平静、地震活动短周期突出、地震成组活动以及震后余震等。尤其是通过余震分析,认为主震发生的当天,曾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的强余震。利用震源区最新的小震活动资料,对震源区现代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次研究还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对渭河盆地古地震研究和重复间隔进行了研究,指出华山山前断裂全新世以来大地震重复时间间隔大体在2000~2500年左右。关于发震构造的研究,1957年《地球物理学报》刊载的《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一文中,郭增建从华县特大地震等震线以及极震区恰与秦岭和渭河谷地的交界带相重合的迹象,推断1556年华县特大地震震源地方断层的走向可能是北东东向,倾向渭河,与临潼一潼关间的大断层一致。1980年王景明认为,1556年华县特大地震极震区地震主断裂带沿北北东向弧形展布,延及70km以上,垂直断距大于5m。并认为该次大地震的发生是渭河断裂带继承性活动的结果。1989年张安良等认为,华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迹象,反映华山山前断裂带应是1556年华县特大地震的发震断层。1991年李永善等认为,1556年华县特大地震极震区呈纺锤状,分布于渭华断裂带北侧。极震区长轴方向与渭华断裂带断裂走向一致,等烈度线向北散开,向南收敛与渭华断裂带北倾正断层型断裂黏滑的活动效应一致,推测1556年华县特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渭华断裂带。

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历史 史料典籍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