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讲义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

作者:孟森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7613534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0-01-01

出版社:岳麓书社

清史讲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清史体例;清代种族及世系;八旗制度考实;开国;巩固国基;全盛等。

清史讲义 目录

**篇 总论
 **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清史体例
 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
 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实
第二篇 各论
 **章 开国
 **节 太祖
 第二节 太宗
 第三节 世祖
 第二章 巩固国基
 **节 圣祖嗣立至亲政
 第二节 撤藩
 第三节 取台湾
 第四节 治河
 第五节 绥服蒙古
 第六节 定西藏
 第七节 移风俗
 第八节 兴文教
 第九节 盛明之缺失
 第三章 全盛
 **节 世宗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特定之制
 第三节 武功之继续一——收青海及喀木
 第四节 武功之继续二——再定西藏
 第五节 武功之继续三——取准噶尔
 第六节 武功之继续四——取回疆
 第七节 世宗兄弟间之惨祸
 第八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上——禅学
 第九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下——儒学
 第四章 嘉道守文
 **节 内禅
 第二节 嘉庆间兵事一——三省苗
 第三节 嘉庆间兵事二——三省白莲教
 第四节 嘉庆间兵事三——海患
 第五节 嘉庆间兵事四——畿辅天理教
 第六节 道光朝士习之转移
 第七节 鸦片案
 第八节 鸦片案究竟
 第五章 咸同之转危为安
 **节 太平军上
 第二节 太平军中
 第三节 太平军下
 第四节 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
 第五节 平捻
 第六节 平回
后记

清史讲义 节选

《清史讲义》内容简介:清末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则《清史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而政府之递嬗,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卒蒙弛禁与否未可知。要之,吾辈今日之讲清史,犹未能认《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则于史学上,无一定之史书可作根据。但论史之原理,一朝之经过,是否有为修正史之价值……。

清史讲义 相关资料

清史体例清史今皆只可谓之史料,未成正史。唯《清史稿》为有史之轮廓,后有修订,大约当本此为去取。则《清史稿》之与前史异同,其为斟酌损益之故,即吾辈治清史所应讨论者也。纪志表传,四大总类,仍前不变。纪有十二,最后为《宣统纪》。据金梁《校刻记》,言初拟为今上本纪,后改定。今上本纪之名,自为不合,称《宣统纪》,亦属变例,宣统乃一国纪年之号,非帝身所独有,若称宣统帝,犹为宣统朝之帝,否则以逊国而称逊帝,亦尚相符。古有易代而前代之君存在者,修史时其君已亡。则由后代为之追谥,而即以谥人史,若汉之献帝,元之顺帝。皆是。清逊帝独在,而《史稿》已成,无谥可称,似当以逊帝名纪。志自十六:日《天文》、《灾异》、《时宪》、《地理》、《礼》、《乐》、《舆服附卤簿》、《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交通》、《刑法》、《艺文》、《邦交》。其《交通》、《邦交》两志,为前史所无,今以时政重要,专为作志。其《灾异》则所以变前史之《五行志》。时宪即历,清避高宗讳,改历书为时宪书,其实时宪乃清历之名。历代历皆有名,且或一代数名,而历之公名不变。清改明之《大统历》为《时宪历》,至历字成讳遂去之。《史稿》作志,历志竟称《时宪志》,假如明之《历志》,岂可作《大统志》?但文字因避讳而流变,其例亦多。姑不论。第其志中全载《八线表》,篇幅占全志三之二。夫《八线表》为步天济算之用具,习算者人人挟之,且充用之《八线表》,亦无需密至七八位。清修《明史》,已用新法列图,即具八线之法,而不必尽推其数。今何必于志中括其用具?若果为便用计,则岂不更有《八线对数表》乎?学校习算之生皆挟一表,书非难得,史志又非便人工作之文,不应浪费篇幅。以《灾异》变前史之《五行》,不可不谓为进步。又仿明《五行志》,削事应之附会,似皆取长去短;然所载事目,仍拘于五行之分项,岂非矛盾?夫果以灾异而后志,则必有关于国计之盈绌,民生之登耗,若水旱、饥馑、疾疫之类,载之可也;一时一地之物异。一人一家之事变,载之何为?尤可异者,狂人、服异二事。人之狂为生理中之事,以医学为统计,人之狂者正多,何时何地不有狂人,而《志》独载雍正三年七月一狂人,云:“灵川五都廖家塘,有村民同众人山。砍竹不归,一百四十余日始抵家,所言多不经。”清一代二百六十八年,只有此一狂人,其狂之程度又甚驯善,若在世俗言之,乃小说家所谓遇异人得道者。以此列入《灾异志》,当是清国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中国史 明清史

在线阅读

上一篇:沈阳考古文集-第2集     下一篇: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