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现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作者:贾蔚昌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10084725

定价:112.0

出版时间:2009-12-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现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山东地方史文库》历经三年多努力,终于正式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今山东沂源一带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虞舜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后期,山东地区即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这里曾产生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其中*著名的有: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家墨子、孟子、庄子、荀子;政治家管仲、晏婴、诸葛亮、房玄龄、刘晏;军事家孙武、吴起、孙膑、戚继光;科学家和发明家扁鹊、鲁班、汜胜之、贾思勰、燕肃、王桢;文学家和艺术家王羲之、刘勰、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孔尚任以及中国共产党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等,其余多如璀璨明星,不可胜数。这些先贤们的思想和业绩都已载入史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的历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是一部灿烂辉煌的历史。山东人民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值得后人去发掘、探讨、借鉴和发扬光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内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在山东地方史的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编写出版了包括《山东通史》在内的一批研究地方史的著作,为后人探讨和研究山东历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现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目录

前言
通纪
一 北洋军阀在山东统治的继续和山东人民反帝反北洋军阀斗争的发展
(一) 五四爱国运动在山东
(二) 王尽美、邓恩铭与中共山东地方组织的建立及初期革命活动
(三) 田中玉督鲁与熊炳琦长鲁
(四) 国民革命运动在山东的开展
(五) 青岛工人的反日大罢工和“青岛惨案”
(六) 张宗昌督鲁
(七) 国民革命运动在山东的继续和失败
(八) 国民党军队进入山东和“济南惨案”
二 国民党在山东统治的建立和山东人民反帝反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一) 孙良诚、陈调元主鲁
(二) 韩复榘主鲁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农村武装暴动
(四) 山东工人运动的曲折发展
(五) 浪潮迭起的山东进步学生运动
(六) 山东“乡村建设运动”
(七) 中共山东地方组织艰难曲折的地下斗争
(八) 山东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 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占领和山东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一) 日军进攻山东和韩复榘率部退逃
(二) 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起义
(三) 台儿庄战役
(四)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五) 国民党在敌后山东重建政权和军队
(六)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在山东的实施
(七) 日本侵略者对山东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八) 整军、整风和精兵简政
(九) 山东抗日根据地内军民的艰苦斗争
(十) 减租减息与改善雇工待遇
(十一)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
四 国民党力图重建在山东的统治和人民解放战争在山东的胜利
(一) 国民党力图重建在山东的统治
(二) 山东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与准备自卫战争
(三) 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及其被粉碎
(四) 山东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
(五) 山东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六) 济南战役和山东全省解放
(七) 山东人民对全国解放战争的支援
典志
一 政区
(一)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山东政区
(二)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山东政区
(三) 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区
二 政权
(一) 省级政权
(二) 地区级政权
(三) 县级政权
(四) 区级政权
(五) 乡 (镇) 村级政权
(六) 司法机关
三 军事
(一) 军事机关
(二) 军队
(三) 附:外国侵略军在山东
四 党团
(一) 中国国民党山东地方组织
(二) 中国共产党山东地方组织
(三)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地方组织
(四) 中国青年党山东地方组织
(五) 中国农工民主党山东地方组织
(六) 三民主义青年团山东地方组织
(七) 中国民主同盟山东地方组织
(八) 中国民主社会党山东地方组织
五 民众团体
(一) 农民团体
(二) 工人团体
(三) 妇女团体
(四) 青年团体
(五) 商人团体
六 经济
(一) 农业、工业、矿业
(二) 渔业、盐业
(三) 交通运输
(四) 财政金融
(五) 商业
七 文学艺术
(一) 文学
(二) 艺术
八 学术
(一) 经学诸子学
(二) 史学
(三) 考古学、古器物学
(四) 方志学
(五) 社会学
(六) 教育学
(七) 语言文字学
九 科学技术
(一) 农业科学技术
(二) 工程科学技术
(三) 医学科学技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