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逸史-冯自由回忆录-上下册
革命逸史-冯自由回忆录-上下册作者:冯自由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6043038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11-10-0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革命逸史》第五集由张继题名、蒋中正题字,共录史料31则,部分先已公开刊载于民国前后国内外各杂志、日报,部分则源于冯氏早先所写《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一书所载每次革命军起义始末之修订与添补。所据同于前四册。
《革命逸史》第六集共录史料22则,部分先已公开刊载于民国前后国内外各杂志、日报,部分则源于冯氏早先所写《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一书所载每次革命军起义始末之修订与添补。所据亦同于前五册。
“逸史”之名,相对于“正史”而言者也。若谓“正史”为“在朝者”所述或所认之历史,则“逸史”就是“在野者”所述或所认之历史。故凡民间之记载及历代相传之遗闻轶事,皆可归入“逸史”名下。冯自由自述“逸史”与“正史”之区别云:“逸史又称野史,其所以异于正史者,则正史以简约明达要言不烦为主。而逸史之旨趣,则在于搜罗世闻之典章、故实、嘉言、懿行、旧闻、琐语、奇谈、艳迹,一一倾囊倒箧以出之。体例无须谨严,记载不厌琐细,既可避文网之制载。亦足补官书之阙漏。”(冯自由《革命逸史·自序》)
“补官书之阙漏”,可为“逸史”之职责,但非为其全部职责,更非为其主要职责。“逸史”或“野史”之主要职责,是在“正史视角”之外,提供“另类视角”,是实现“视角转换”或“视角互补”。在同一视角下增补材料或捡漏拾遗,只是“量”的不同:“转换视角”,则有“质”的不同。“补官书之阙漏”,亦不无价值,然若与“正史”站在同一视角看历史,则历史之大量信息,就被损耗了。仅在史料上“补官书之阙漏”,无足道也;只有在视角上“补官书之阙漏”或“补官书之未备”。方得谓之上乘。
冯自由《革命逸史》,乃系超过百三十万言之巨著,甚为“补史料”之作欤,抑或为“补视角”之作欤?著者以为两者兼备焉。
朱寒冬、高红以为冯氏之书只为“补史料”之作,非为“补视角”之作。其言曰:“它与国民党史界的诸多革命著作一样,都是以兴中会、同盟会和国民党为系列编写党史或革命史,而对光复会、日知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往往有所忽略。”地域上则偏向广东、香港及海外华侨集居地,而忽略“两湖”、“江浙上海”两个“革命中心”。“打下了这种所谓‘正统史观’的印记”。(《冯自由与<革命逸史)》,《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第4期,页93—94)既被斥为“正统史观”,当然就没有增补“新视角”。
但却增加了“新史料”。朱、高两人之文只在“新史料”层次上肯定冯氏之书:“冯自由撰写的《革命逸史》,为我们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历史资料,对此应当予以肯定。”(同上,页94)。这些“新史料”包括作者个人之私藏,如“民元临时稽勋局调查表册”及早年“笔记函牍”等。
韩戍则以“辛亥考古”评冯氏之书:“幸而有冯自由和《革命逸史》的‘辛亥考古’,让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又重新为我们知晓。”(《冯自由和(革命逸史)》,《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第8期,页136)但此处所谓“考古”,似仍停留于增补“新史料”之层次,谓其“写史时抛弃党派偏见,慎之又慎,力求准确”,有肯定其增加“新视角”之意。但措辞并不明确。
傅国涌则多少论及“新视角”之问题,谓其革命史“不虚构、不夸张、不隐晦,是尊重事实的”(《由国民党失意元老转为历史学家的冯自由》,《炎黄春秋》2002年第2期,页24);又谓其《革命逸史》“侧重于个人传记和逸事”,可以弥补《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之不足(同上,页25);又谓其“并不是为个别领袖树碑立传,而是忠实地记录了革命史上无数无名英雄抛洒热血、舍生取义的业绩”,“为后世留下了难得信史”(同上,页25)。“不虚构”、“侧重于”、“并不是”云云,都是一种“新视角”之表征,只是傅先生没有明说而已。
著者以为冯氏《革命逸史》作为“野史”之一种,既有增补“新史料”之功,又有增补“新视角”之功。此处所谓“新视角”,当然是相对于“官史”而言。立于“官史”之视角,看到的是A面;立于“野史”之视角,看到的却是B面。两面可以互相对立,但却一定是可以互补的。如李燮和,“官史”看到的是其“臭名昭著的‘筹安六君子’之一”之一面,冯氏之书看到的却是其光复上海、促成江浙独立等“辛亥功臣”之一面。再如杨衢云、秦毓鎏、尤列、陈少白等辛亥先驱,“官书”看到的是他们“属于黄兴和华兴会体系”之一面,冯氏之书看到的却是他们或“比孙中山先生资格更老”,或“和中山先生并称为‘四大寇”’之一面。在A面被推为“正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情形下,能够看到另一侧“与众不同的历史”,看到“B面之历史”,当然是有功于“新视角”的。
冯氏曾撰《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载《民报》第4号页97—122,1906年4月),构建出一整套“社会主义思想”,因之“应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陶季邑《从<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看辛亥时期冯自由的社会主义思想》,《益阳师专学报》第14卷第1期页74—76,1993年2月)
冯氏又撰《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大赛会游记》(少年中国报社印行,1915年6月1日),视世博会为“网罗文化之集合体”及“诱导文化之催进器”,特从“文化主义”之视角观察世博会,对于“中华文化”有批评,亦有赞颂。(陈占彪《尘封近百年的冯自由世博会游记》,《世纪》20lO年第4期,页16—19) 以上两例说明,冯自由尚不失为一个有想法、会思想之人,看问题之视角常能与众不同。其《革命逸史》之写作,亦当不差于上述两作:多多少少有功于“新视角”之增补,决不走“人云亦云”之路。
今将冯氏《革命逸史》列入“民国名人回忆录”系列,故更名为《冯自由回忆录》。望读者诸君察之。
西元二千十一年九月十三日于北京
革命逸史-冯自由回忆录-上下册 目录
革命党人的理想与奋斗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总目录:馆藏目录卷
下一篇:孔氏南宗研究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