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激浊扬清千古事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史记故事-激浊扬清千古事

史记故事-激浊扬清千古事

作者:司马迁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5816722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6-06-01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史记故事-激浊扬清千古事 本书特色

《激浊扬清千古事——史记故事》一书辑录了《史记》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体编撰而成。满足青少年学习历史、了解《史记》的需要。

史记故事-激浊扬清千古事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是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前104—前101年)年间,约三千年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情况。它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全书分为书、表、本纪、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具体体裁:“书”,记载个别事件始末的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现代的专门科学史相近,记载制度的沿革,共8篇;“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通史的脉络,共10篇;“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帝王的政绩,共12篇;“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共30篇;“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其中少数列传有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共70篇。其中本纪、世家和列传是《史记》的主体,它继承了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乃至诗歌的丰富创作经验,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的发展进程,即“以人系事”,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先河,同时也达到了史传文学的高峰。 《史记》的成功与它的文学成就分不开。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作者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史记》中描写的历史人物众多,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作者生活的汉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位及不同职业的人物的生平、事迹,而具有鲜明人物性格特征的就有八九十人之多。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不赞成“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的做法,这就使“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学习的典范,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可以说《史记》历史中有文学,文学中有历史,是历史与文学的高度统一。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或前135年—前90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其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史,有广博的知识和修养,治学态度严谨。司马迁在随父移居长安之前,经常帮助家人干一些耕牧方面的农活,十岁时,随父移居长安,开始诵读古文。约十七岁,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春秋》,向孔安国请教古文《尚书》,进一步增进了他的学术修养,同时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广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他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二十岁时开始了漫游生活,直到三十六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二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其间他游历了长江中、下游和今山东、河南、甘肃、内蒙古等广大地区。在游历的过程中,他不是简单地游历,而是观察所去之处的风土人情,收集、整理、考证史料,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百姓的生活,体察百姓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生活阅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形成了他健全的人格和对现实与历史的认识,也丰富了他写《史记》的史料和思想。 前110年,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司马谈因病未能参加,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临死,他把自己多年的夙愿——写一部记载“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事迹的史书的任务,交给从西南回来的司马迁。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命,含泪对父亲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以后,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这为他写作《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开始为写《史记》做准备工作,大量地阅读、整理国家藏书处的史料、图籍和档案。 就在司马迁为写《史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潜心著书的时候,前99年,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李陵事件”。由于触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治罪下狱,第二年他受到极为耻辱的“腐刑”。这对于司马迁来说,远比让他死更为痛苦。这一事件在他思想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灵魂受到极大的震撼。对专制君主的残暴、法制的残忍、上层社会的冷酷,对来自于外力压迫的人生的不可抗拒有了新的认识。他曾一度想到自杀,但是他又想到史书的编著还没有完成,便决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隐忍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史记》的著述中。 五十岁时,司马迁遇大赦出狱,做了中书令。虽然中书令的职位比太史令高,但担当这一职位的人是宦官,这极大地刺激了他,常常使他感到奇耻大辱。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司马迁《报任安书》)。就是在这种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心境中,司马迁完成了他的《史记》。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史记》中的人物看到司马迁自己的影子。 《史记》无论是在中国史学史上,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愧为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修建了汉太史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冈上,择势而建,气势雄伟,风景秀丽,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在线阅读

上一篇:品读经典 史记     下一篇:明清史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