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
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者:侯卫东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1046065 定价:428.0 出版时间:2016-08-01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本书特色
侯卫东主编的《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多年来在应县木塔所做的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记录。内容包括应县木塔历史变迁、应县木塔现状、应县木塔的检测与监测、应县木塔的保护措施几个主要方面。本书通过实际检测和科学分析,对应县木塔保护的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目录
序 引子:应县木塔保护的世纪之争 **章 应县木塔概述1.1 基本情况1.2 应县沿革1.3 佛宫寺沿革1.3.1 佛宫寺历史1.3.2 佛宫寺格局1.4 应县木塔沿革1.4.1 始建年代1.4.2 木塔所历地震1.4.3 木塔所历战争1.4.4 历史上的维修1.5 应县木塔近年的维修与加固1.5.1 1928年至1935年维修1.5.2 1970年代维修1.5.3 2008年木塔屋面保养维护1.6 应县木塔已有研究 第二章 应县木塔现状2.1 一层2.1.1 一层土墼墙内隐蔽柱2.1.2 —层土墼墙2.1.3 一层柱底标高2.1.4 一层副阶2.1.5 一层梁袱、普拍枋、阑额、铺作、平闇枋2.2 二层2.2.1 二层平坐层2.2.2 二层明层2.3 三层2.3.1 三层平坐层2.3.2 三层明层2.3.3 二、三层柱子标高变化2.4 四层、五层及屋顶现状2.4.1 四层2.4.2 五层2.4.3 屋顶2.5 底部三层木构件残损勘察评估2.5.1 残损类型2.5.2 构件残损程度评估2.5.3 一层明层构件残损勘察2.5.4 二层平坐构件残损勘察2.5.5 二层明层构件残损勘察2.5.6 三层平坐构件残损勘察2.5.7 三层明层构件残损勘察2.5.8 残损状况严重的关键受力构件 第三章 检测与探测3.1 木构件材料检测3.1.1 检测方法3.1.2 采样与选点3.1.3 检测数据分析3.1.4 木构件2D成像检测3.1.5 木构件材质情况小结3.2 一层土墼墙地质雷达探测3.2.1 地质雷达探测工作方法3.2.2 现场探测3.2.3 探测成果3.3 碳十四测年检测3.3.1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测年及祁英涛先生的分析3.3.2 木塔办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所做测年数据及初步分析3.4 木塔地基与基础检测3.5 动力特性检测3.5.1 监测目的与仪器设备3.5.2 测点布置与测试内容3.5.3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3.5.4 阶段性结论 第四章 监测4.1 结构变形监测概况4.2 局部结构倾斜变形监测4.2.1 拉线位移计变形监测4.2.2 倾斜位移计监测4.2.3 局部结构倾斜变形监测的阶段性结论4.3 整体结构变形监测4.3.1 仪器设备及工作流程4.3.2 监测点位与实测周期4.3.3 监测数据处理4.3.4 数据分析与评估4.4 地面脉动及地震监测4.4.1 监测方案4.4.2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4.4.3 监测结果4.4.4 地面脉动与地震监测的阶段性结论4.5 环境监测4.5.1 监测目的4.5.2 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4.5.3 监测仪器及技术指标4.5.4 阶段性监测的结论4.6 风荷载及风效应实测与分析4.6.1 现场实测方案4.6.2 木塔周边风速实测及分析4.6.3 木塔表面风压实测及数据处理4.6.4 考虑结构动力效应的木塔风荷载计算4.6.5 小结 第五章 应县木塔结构力学计算与变形影响研究5.1 应县木塔结构体系的特点5.2 应县木塔结构铺作(斗棋)计算模型5.2.1 明层外槽铺作5.2.2 平坐与明层结构层单元5.2.3 整体结构计算模型线性图5.2.4 塔顶与塔刹5.3 有限元模型5.3.1 塔基与底层墙体5.3.2 整体结构有限元基本模型5.3.3 材料参数5.3.4 构件单元几何参数5.3.5 荷载参数5.4 整体结构有限元线弹性静力计算5.4.1 考虑结构演变的有限元模型组5.4.2 荷载工况5.4.3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检验5.4.4 带斜撑模型(1933年以前)计算结果5.4.5 现状结构模型(2010年)计算结果5.4.6 斜撑(夹泥墙)对整体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5.5 二层倾斜变形对应县木塔结构力学性能影响5.5.1 对整体结构层间水平位移的影响5.5.2 二层典型柱子受力分析5.5.3 不同风向下的结构位移5.6 结构动力分析5.6.1 应县木塔结构与地震5.6.2 地震波选取5.6.4 柱子内力时程分析5.6.5 小结 第六章 铺作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6.1 铺作节点试验模型6.2 铺作节点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6.2.1 应县木塔斗棋材性试验6.2.2 应县木塔典型铺作节点三维有限元模型6.2.3 计算实例6.2.4 小节6.3 二层明层柱头铺作力学I生能试验研究6.3.1 试验概况6.3.2 试验方案6.3.3 试验现象6.3.4 试验结果与分析6.3.5 小结6.4 主要结论 第七章 应县木塔信息化7.1 应县木塔测绘7.2 历史影像资料7.3 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系统 第八章 木塔维修加固研究8.1 落架维修8.2 整体支撑加固方案8.2.1 钢支架基础的考虑8.2.2 柱架构造的考虑8.2.3 梁架8.3 上部抬升二层落架(局部抬升部分落架)方案8.4 严重倾斜部位抢险加固研究8.4.1 措施一:对倾斜严重柱加设辅柱8.4.2 措施二:外槽恢复环向斜撑——设置交叉拉索8.5 现状抢险加固方案8.5.1 加固方案主要内容8.5.2 加固施工设计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
下一篇:画说北京故事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