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作者:方长安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6199695 定价:119.0 出版时间:2017-03-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本书特色
由方长安*的《中国新诗接受史研 究(精)》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 09BZW052,2013年结项,结果为良。主要内容是考察 研究近百年来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既梳理 、研究了新诗接受史的外在形态,又揭示出其内在嬗 变逻辑、特征与根源;既研究了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 创作、诗学建构的关系,从传播接受角度深化了对新 诗情感空间、审美形式生成发展的认识,又论析传播 接受对新诗“经典”生成所起的作用,敞开了“经典 ”塑造的历史,对新诗经典化现象与问题作了深入研 究与反思。该研究对重新认识百年新诗“经典”具有 重要意义。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目录
导论**节 传播、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生成第二节 传播与中国新诗现代性发生第三节 读者阅读接受与新诗经典化 **章 选本和文学史著中的胡适新诗及形象塑造**节 选本视野中的《尝试集》第二节 文学史著中的胡适新诗与形象 第二章 郭沫若接受史与白话自由体新诗合法性**节 接受史与形象生成第二节 《女神》出场及其经典化第三节 选本与《凤凰涅槃》沉浮 第三章 闻一多新诗接受史与形象塑造**节 《红烛》《死水》接受史及其逻辑第二节 文学史著对闻一多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政治和诗学话语中的徐志摩与经典塑造**节 话语冲突中徐志摩诗人形象嬗变史第二节 选本与《再别康桥》的经典化 第五章 李金发接受史与现代主义审美意识生成**节 萌动、营造与初叙第二节 培育、渲染与言说第三节 质疑中展示与阐发第四节 压制与苏醒第五节 彰显与内化 第六章 戴望舒诗歌接受史和《雨巷》的经典化**节 戴望舒诗歌接受史第二节 选本与《雨巷》的经典化 第七章 卞之琳诗歌接受史和《断章》的经典化**节 卞之琳诗歌接受史第二节 选本与《断章》的经典化 第八章 政治、诗学与何其芳诗歌接受史**节 语境更替与接受流变第二节 选本与“何其芳现象” 第九章 政治与诗学对话中七月派诗歌接受史**节 七月派诗歌接受史综论第二节 读者视野中的艾青形象第二节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经典化 第十章 语境、读者与冯至诗歌命运**节 冯至诗歌的传播接受历程第二节 读者批评与冯至诗歌创作关系第三节 《十四行集》走向“经典”之路第四节 冯至及其诗歌命运沉浮因由 第十一章 诗学和政治空间中的“中国新诗派”**节 “九叶派”到“中国新诗派”命名更替第二节 选本与穆旦诗歌经典化第三节 语境更替与穆旦的沉浮 第十二章 选、评与新诗发展建构——以《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为个案的考察**节 选评原则第二节 编选体例第三节 编评取向第四节 新诗发展观 第十三章 百年新诗接受与经典化反思**节 批评与文本意义揭示第二节 选本与诗人诗作遴选第三节 文学史著与诗人诗作定位第四节 三重向度之关系第五节 新诗经典化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绍兴和议前的朝政研究
下一篇:仪礼丧服服叙变除图释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