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四十五讲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史记》人物四十五讲

《史记》人物四十五讲

作者:山崎正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1126594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18-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史记》人物四十五讲 本书特色

  《人物四十五讲》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精心刻画了春秋至西汉时期的50多个主要人物,旁及近1000个次要或不知名姓的小人物,或简叙其事,或仅记其言,笔墨虽少,亦得其神。走出成王败寇的历史惯性,立足人文关怀,剖析人性隐幽,构筑了形形色色、各具性格的《史记》人物画廊,演绎出可歌可泣的人性哀歌。

《史记》人物四十五讲 内容简介

1. 探讨《史记》文本背后的文化积淀。《史记》文本简洁有力,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如司马迁曾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评价李广,作者给出三种解读:一、“即使桃李不说什么,桃李树下也会自然有路形成。”这表明,只要为人品行高尚,人们就会被吸引而自发地聚集在他周围。这样的解释应属于儒家观点。二、“只要桃李不说什么,树下就自然会有路形成。”属于庄子的思想流派,是说不自作聪明地解释为人之道,顺其自然就能抵达至道。三、“桃李不说话,而树下却自然地走出了路”,既没有“即使”,也没有“只要”的意思。因为李广少言寡语,不善言辞,也不发牢骚。 2. 发常人未发之论,虽属一家之言,亦新人耳目。如对于首次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作者指出“陈胜在大泽乡决定发动起义,不过是饿鼠咬猫的故事而已”,接着分析陈胜“反抗统治权力的观念”更甚于“解救农民的观念”。这为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为何走不出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怪圈作了富有知见的解释。 3. 比对史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关于程婴和公孙杵臼的故事,只在《赵世家》和《韩世家》中有,《春秋左传》和《国语》中都没有讲到。作者通过钩稽史实比对史料,判定事件发端于“未亡人与人的通奸”。赵氏为了抹去不光彩的历史,“炮制出一个赞颂祖先名声的故事”。对于司马迁何以采信这个故事,作者作了合于逻辑富于同情的推理。 4. 关注边缘人物,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人性隐幽。如作者在史料稀少的情况下,合理推测刘邦项羽鸿沟和议推手侯公的行为动机。再如,对于桑树下的饿汉示眯明报恩救赵盾后不留姓名的举动,作者指出“贵族和平民间不可通约的痛苦”使示眯明不愿意在“另一个世界的人”面前敞开自己。诸如此类,呈现出《史记》立足人文关怀的解读方法。 5. 融入樱花、武士道、俳句等日本元素,呈现历史上日中文化交流图景。作者解释日本人同样喜欢悲剧人物项羽,是因为项羽勾起了观赏樱花落英时的心情和无法抹去的英雄情结。日本人武田信玄使用写着“风林火山”字样的旗帜,即是从《孙子兵法》中取材。松尾芭蕉的《奥之细道》中写有这样的俳句:“象泻蒙蒙雨,淋打合欢树上花,楚楚赛西施。”即取材于《吴越春秋》中西施的故事。

《史记》人物四十五讲 目录

中文版序 日文版序 译者序 **讲 厄运缠身 第二讲 不屈十九年 第三讲 家族厄运 第四讲 悲情名将 第五讲 恩怨分明 第六讲 忠义无悔 第七讲 淫乱与权势 第八讲 易水壮士 第九讲 追逐兔子的梦 第十讲 霸主末路 第十一讲 漂泊岁月 第十二讲 马肉飘香 第十三讲 桑树下的饿汉 第十四讲 与死者之约 第十五讲 知遇之恩 第十六讲 出奇制胜 第十七讲 “混小子”的报复 第十八讲 变革者的悲剧 第十九讲 宰相与车夫 第二十讲 功业之殇 第二十一讲 鼎之轻重 第二十二讲 怨恨的种子 第二十三讲 卧薪誓言 第二十四讲 苦胆励志 第二十五讲 富豪陶朱公 第二十六讲 门客的生计 第二十七讲 壮心不已 第二十八讲 漠北铁骑 第二十九讲 险途漫漫 第三十讲 土著与汉人 第三十一讲 鸿鹄之志 第三十二讲 乌江哀歌 第三十三讲 将军与统帅 第三十四讲 国士无双 第三十五讲 贫贱之交 第三十六讲 夜叉的嫉妒 第三十七讲 韬光养晦 第三十八讲 叛乱始末 第三十九讲 阿谀之徒 第四十讲 函谷关的蝴蝶 第四十一讲 理想与现实 第四十二讲 百家争鸣 第四十三讲 君子之仁 第四十四讲 成仙之道 第四十五讲 天道是与非

《史记》人物四十五讲 作者简介

  山崎正,1935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东京大学毕业。曾任东京都官员、财团法人东京都老年人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并先后担任日本北陆大学法学系教授和田园调布学园大学社会福利系教授。2003年被收入“马奎斯世界名人录”。著有《史记点描》(公人社,1987)、《美国的地方财政》(劲草书房,1993)、《天文观测站建设记》(公人社,2014)等。山崎正在日本北茨城建有一处天文观测站,配备有其手制的口径分别为50cm、100cm的两台天文望远镜。自2006年起,独居山上,从事天文观测工作。 许云鹰,1953年出生于上海。曾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任职日语翻译,1995年赴日留学,获日本桃山学院大学经营学硕士学位。归国后任职于上海财经大学。译著有《城市开发与证券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