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东部城镇发展历史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淮东部城镇发展历史研究

江淮东部城镇发展历史研究

作者:陈饶著

开 本:26cm

书号ISBN:9787564166793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19-08-0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6.2.1 区域行政格局的完善
6.2.2 城镇空间的体系
6.2.3 自然地理的变迁
6.2.4 道路交通要素变迁
6.2.5 人口要素变迁
6.2.6 经济要素空间分布
6.2.7 文化要素的变迁
6.3 江淮东部城镇发展历史的空间网络建构
6.3.1 历史要素空间网络建构的目的
6.3.2 历史要素空间网络建构的内容
6.3.3 江淮东部城镇历史空间网络建构
6.4 江淮东部城镇形成特点和空间结构
6.4.1 江淮东部城镇形成特点
6.4.2 江淮东部城镇的空间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因漕运而兴的沿淮扬运河城镇体系
7.1 淮扬运河沿岸城镇发展现状及问题
7.2 江淮运河发展与沿岸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
7.2.1 运河的发展与城镇体系的变迁
7.2.2 沿运城镇形成及变迁的原因
7.2.3 沿运城镇形态空间特点
7.3 运河城市的漕运空间研究——以淮安为例
7.3.1 江淮运河对淮安所产生的历史价值
7.3.2 水系变迁与两淮城镇群的形成与发展
7.3.3 明清淮安老城漕运空间研究
7.3.4 清江浦漕运空间的变迁
7.4 对比研究——临江运河水系变迁与扬州城镇历史空间演变
7.4.1 运道变迁与扬州城镇体系形成
7.4.2 运道变迁对扬州老城空间的影响
7.4.3 两淮城镇与临运城镇的对比研究
7.5 基于历史视角的沿运城镇未来发展的策略探索
7.6 本章小结

8 因水文地貌变迁而兴的里下河城镇体系
8.1 里下河地区城镇发展的现状
8.1.1 城镇经济发展现状
8.1.2 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2 里下河水乡城镇体系变迁
8.2.1 黄河夺淮之前——里下河水乡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8.2.2 黄河夺淮之后——里下河水乡城镇体系快速发展
8.2.3 黄河北迁之后——里下河水乡城镇体系的衰落
8.2.4 新中国成立后的水利建设——里下河水乡城镇体系再发展
8.3 里下河水乡聚落群空间形态特征
8.3.1 里下河地区聚落群形态特征
8.3.2 江淮东部其他地区聚落群形态特征
8.3.3 聚落群空间分布与城镇产业结构现状
8.4 里下河水乡城镇的空间形态特征
8.4.1 人工水系开凿与城市空间形态变迁——以泰州老城为例
8.4.2 水文地貌的演变与城镇的发展——以兴化为例
8.4.3 水系对古镇的空间形态影响——以溱潼为例
8.5 基于历史规律的里下河城镇未来规划探索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因盐业而兴的沿海城镇体系
9.1 淮盐的地位及江淮沿海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1.1 淮盐的地位及价值
9.1.2 两淮盐业城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9.2 两淮盐场发展与滨海城镇体系变迁
9.2.1 秦汉时期——“煮海为盐”聚居点的出现
9.2.2 隋唐时期——沿海城镇体系的萌芽阶段
9.2.3 宋元时期——淮盐经济发展高峰与沿海城镇体系的形成
9.2.4 明清时期——沿海城镇体系的成熟阶段
9.3 清末民初——废灶兴垦与江苏沿海近现代城镇规划建设
9.3.1 废灶兴垦与沿海盐垦公司的建立
9.3.2 沿海近现代城镇体系的初步形成和区域规划
9.4 江淮沿海城镇空间变迁特征
9.4.1 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的变迁
9.4.2 城镇防御体系的建设
9.4.3 沿海人工水乡城镇的逐步形成
9.4.4 盐场内部空间的分布特点
9.5 淮盐城镇空间变迁——以草堰一大丰为例
9.5.1 盐场的历史沿革
9.5.2 古盐业集散地——草堰镇的空间形态变迁
9.5.3 大丰公司规划特点及城镇的形成
9.5.4 小结
9.6 基于历史研究的淮盐文化线路的构建初步探索
9.6.1 淮盐文化线路属性
9.6.2 淮盐文化线路的初步建构
9.6.3 淮盐文化线路三个层面及保护措施
9.7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基本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江淮东部城镇发展历史研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