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世界史:美国(全3册)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看得见的世界史:美国(全3册)

看得见的世界史:美国(全3册)

作者:王成军主编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518331659

定价:118.0

出版时间:2019-05-01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看得见的世界史:美国(全3册) 节选

  从独霸到衰落的西班牙帝国   哥伦布为“旧世界”发现了新大陆,同时也为西班牙王室找到了一大笔财富。他于1493年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又名海地岛,*初被命名为西班牙岛)留驻了一批移民,这批移民为西班牙人带回了墨西哥蕴藏着巨大财富的消息,引起了一股探险的热潮,掀开了西班牙人对美洲展开侵略和殖民行动的序幕。短短百年间,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同时在美洲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是当时世界上*富强的国家。但也就在这百年间,它又迅速衰落,在美洲不再占据绝对优势。   *初的探险和殖民   众多资料表明,哥伦布至死依然认为他到达了亚洲附近,而不是一片新大陆。1507年,人们终于认定那是欧洲人之前从来不知道的一个新世界,并以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航海家亚美利加·韦斯普奇的名字将其命名为亚美利加洲,也就是美洲。此后,西班牙王室以更大的热情鼓励对这片新大陆及其周边海域进行探险。   1513年,西班牙人巴斯科·德巴尔沃率领一支探险队,穿越巴拿马地峡来到中美洲的西岸,看到了巴拿马湾并由此发现太平洋。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人斐迪南·麦哲伦受雇于西班牙王室进行了首次环球航行,他在这次航行中发现了麦哲伦海峡,并因是首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而名留青史。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西班牙探险者继续在中南美洲沿岸探索并逐渐把探索范围扩大到北美洲——他们在北美洲东岸进入圣劳伦斯湾并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而西岸的行动略为迟缓,但也几乎进入今美国华盛顿州境内。   与此同时,哥伦布当初留下的移民和后来者已经开始在加勒比海中的诸多岛屿上定居并展开殖民行动。这些行动把当地的原住民作为奴隶,为殖民者发掘和开采金矿。金矿开采的收获并不大,但却给当地原住民带来了灭顶之灾——原住民大批死亡,可供驱使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在同一时期,西班牙在欧洲本土和海上与更为老牌的海上强国葡萄牙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战争。随着交战的胜利和西班牙实力的增强,它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大为提高。与葡萄牙对海外新领土的所属权纷争也越加激烈。1494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双方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由此确定了一条“教皇子午线”以划分两国在欧洲大陆以外的势力范围。此条约几经修订,*终确认南美洲除巴西以外均为西班牙所有,西班牙获得了对这片新大陆的独占权。   消灭两大文明   取得独占地位的西班牙人当然不会满足于加勒比海诸岛,他们怀着对新大陆巨额财富的贪婪和渴望,开始对中南美洲内陆展开探险行动并对原住民进行军事征服。   1519年,得知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藏有大量金银财宝后,西班牙驻古巴的一名官员埃尔南·科尔特斯组织起一支500人左右的军事探险队,深入美洲大陆。他们从尤卡坦半岛登陆,一路来到了特诺奇蒂特兰,受到当时阿兹特克帝国皇帝蒙特苏马二世的热烈欢迎——因为后者以为科尔特斯这些白人是当地预言中的白皮肤神明。然而,科尔特斯却觊觎阿兹特克人的财富,他的手下与阿兹特克人发生激烈冲突,蒙特苏马二世在代表本族人与西班牙人谈判时遇刺,后不治身亡,科尔特斯的探险队遭到大规模围攻并被迫撤出特诺奇蒂特兰。   尽管损失惨重,科尔特斯却没有退去,而是与他的印第安盟友一起围攻特诺奇蒂特兰。西班牙人在战斗中虽然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令阿兹特克人伤亡惨重,却因人数太少而难以取胜。比战争更可怕的是,他们给阿兹特克人带来了瘟疫——天花,像加勒比海诸岛的原住民一样,阿兹特克人大量死亡,就连接替蒙特苏马二世的皇帝都死于天花。同时,科尔特斯的围城行动也使特诺奇蒂特兰遭受饥荒。终于,两年多之后,*后一位阿兹特克帝国皇帝瓜特穆斯投降,并在几年后被绞死。阿兹特克人的抵抗虽然又坚持了很久,但阿兹特克文明却因此灭亡了。科尔特斯为西班牙在中美洲建立了**个大型殖民地。   五年之后(1526),另一位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从巴拿马南下到达南美洲,与秘鲁一带的印加帝国遭遇。皮萨罗在获得西班牙国王的准许后,于1532年开始展开对印加帝国的征服行动。与科尔特斯相比,皮萨罗的军队人数更少,仅有168人,但与科尔特斯一样,他拥有武器上的优势并获得当地原住民的支持,得到一支数十万人的同盟军。更为重要的是,天花和其他流行病同样帮了他的大忙,而印加帝国的两个王位继承人之间的争夺也削弱了帝国的力量。得益于此,皮萨罗很快在战斗中胜利并俘获了印加国王。不久,国王被绞死,印加帝国灭亡。   至此,中南美洲完全向西班牙人敞开大门,广阔的土地被西班牙独霸。   进军北美与帝国形成   从16世纪30年代末开始,西班牙人便踏上了北美大地。1541年,埃尔南多·德·索托——印加征服者皮萨罗的助手之一,率领探险队进入今美国东南部,到达密西西比河流域。第二年,另一位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科罗纳多北上寻找传说中的金银珠宝未果,但他进入了今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远到达堪萨斯州。   真正的殖民定居开始于1565年。这一年,西班牙探险家佩德罗·蒙尼德兹·德阿维莱斯从佛罗里达半岛东北部登陆,在那里建立起圣奥古斯丁城堡,使之成为西班牙人在北美洲的**个定居点及重要的前沿军事基地(该城至今仍有人居住,并被认为是北美洲*早的城市)。   33年后,另一位西班牙探险家唐璜·德奥尼亚特从墨西哥北上进入北美洲,他征服了当地的普韦布洛人,建立起广阔的殖民地,这就是新墨西哥,其重要的政治中心圣菲建于17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役使印第安原住民开拓牧场、放牧牛羊。当然,他们也遭到了普韦布洛、阿帕切和纳瓦霍等部族的不断反抗和袭击,并一度被赶出新墨西哥。直到17世纪末,西班牙才彻底占领了这一地区,逐渐同化了普韦布洛人,开始了较稳定的殖民统治。   在此期间,西班牙也不断向南美洲纵深挺进,占据了越来越广阔的领土,包括今智利、阿根廷等地1580年至1640年间,欧洲大陆上的西班牙王国和葡萄牙王国合并,使巴西亦被置于西班牙人的统治之下。   迅速衰落及其原因   然而,这种西班牙独霸天下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17世纪初期,英国、法国、荷兰就开始了它们在北美洲的殖民,对西班牙独霸地位构成了威胁和挑战。此后短短不到百年间,英法两国在北美洲实力大增,远远超过了西班牙对这片土地和居于其上的原住民的影响、控制与统治。而在世界的其他部分乃至欧洲大陆,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老牌海上强国和殖民帝国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也在削弱,并逐渐被那些新兴的“后起之秀”取代,不复往日之荣光。   总的说来,西班牙的衰落有其自身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等方面因素,但18世纪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法等国乃至在北美大陆上建立起来的美国迅速赶超,这也构成了主要原因。但是,当单纯地讨论西班牙为什么没有保持其在美洲的独霸地位,并在其控制的中南美洲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这一问题时,西班牙与英国、法国等国,尤其是英国,在对待殖民地的态度以及开发殖民地的动机等方面的差异是*主要的因素。   首先,在西班牙王室鼓励和许可下进行的一系列探险活动及殖民行为主要是趋利的,仅仅以攫取财富为目的,没有上升到发展经济的高度。其次,西班牙王室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程度也没有给它们建立相对独立的政治体制提供机会。同时,西班牙人的移民方式并没有在这些海外殖民地建立起完全(或至少主要是)由欧洲人构成的欧洲社会,而是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社会——既是西化的,同时也包含原住民的某些特质,如宗教、语言、文化等。   与之相对,英国、法国等国一踏上北美洲大陆,就在重商主义的驱使下,以一种国家鼓励的,由移民家庭相对自由和自主地开拓和发展的方式建立殖民地。   独立战争——美利坚合众国的立国之战   在17、18世纪的欧洲和北美,先后爆发了三场影响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使人类的历史和文明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与先后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英法不同的是,北美的革命是伴随着殖民地独立战争同步进行的。这场长达8年的立国之战,不但使北美挣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枷锁,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而且在人类历史上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资产阶级政体。   大陆会议   莱克星敦的枪声响过之后,不管是大英帝国还是北美殖民地方面都意识到,依靠和平谈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已经基本上毫无希望,也就只有刀兵相见了。英军开始向殖民地大举进攻,意图彻底剿灭这些新大陆的“叛匪”,而殖民地的民兵们也开始秣马厉兵,准备迎接战争的残酷考验。   莱克星敦之战爆发后的第21天,也就是1775年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再次齐聚费城,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接下来的战争问题。此时的局势对于殖民地一方来说很是不利,英国利用海军优势封锁了殖民地沿岸的各个港口,阻断了海上的交通和外援,陆军则从加拿大和纽约出发,南北对进,企图将13个殖民地一举“腰斩”,割裂*发达的新英格兰地区同其他殖民地的联系,然后各个击破。殖民地的代表们面对这严峻的局势,在会议上做出了三项重要决定:一是发行自己的货币,建立独立的北美经济;二是组建正规的反英军队,由华盛顿任总司令;三是向外国购买武器,并且积极寻找外国同盟军。会议很务实地提出了避免决战、保存实力、相继破敌、争取外援的战略方针,深孚众望的弗吉尼亚州代表乔治·华盛顿先生被任命为大陆军的总司令。   这场被后世称为“第二次大陆会议”的紧急磋商,解决了战争初期殖民地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尤其是为刚刚组建的大陆军选择了一位出色的领导者。性格坚韧沉默的华盛顿曾在英军中服役多年,参与指挥过英法七年战争的多次战役,官至上校,是各位代表中为数不多的职业军人。在约翰·亚当斯等代表们看来,华盛顿的能力、威望和人品都堪称上等,是能够将各殖民地手中零散的武装力量整合起来,凝聚人心,来跟强大的大英帝国对抗到底的人,有他在,殖民地抗击英军的武装力量才能被称之为“军队”。   上任伊始,华盛顿带领大陆军主动出击,首先拔掉了英国在北方几个孤立的据点,然后避开英军主力挥师东进,包围了守备空虚的沿海重镇波士顿。华盛顿深知大陆军的战斗力还不足以应对残酷的城市攻坚战,所以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在波士顿外围结寨固守,卡住敌人的咽喉要地,利用坚固的防御工事来弥补部队战斗力上的差距,然后摆开阵势等着敌人的援兵过来送死。   英军果然被他这一记“攻其所必救”调动起来,马萨诸塞州总督盖奇匆忙组织了2200名援兵,向围困波士顿的民兵阵地大举袭来,殖民地的民兵们则依托波士顿郊外邦克山和布里德山的优势地形顽强防守,歼敌近千人,令英军的解围行动无功而返,殖民地方面取得了成军以来的**场大胜。   华盛顿继续有条不紊地制约着英军的行动,1775年冬天,他先后派了两支偏师攻入加拿大,在英军的后方搅得天翻地覆,迫使敌人不得不抽调部队回援,“南北对进”的计划破产。至1776年3月,经过近1年艰苦的围攻,波士顿终于被拿下,殖民地方面反抗英国的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次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方的士气,坚定了跟英国战斗到底的决心,而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即将冉冉升起。   《独立宣言》   1776年,又是一个5月,费城迎来了召开第三次大陆会议的各方代表。这次大家探讨的不再是跟英国的战与和,或者还能再从国王那里讨价还价拿到多少利益。这一年的战争已经使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做这片土地的主人,而不是听命于大洋彼岸的某个国王皇帝,他们甚至还有义务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进行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实验。   这场会议的讨论结果就是《独立宣言》,这份文件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是如此重大而深远,它破天荒地喊出了:“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其影响力即使在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而对于当时的人们,《独立宣言》*现实的意义则在于,它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76年7月4日,也就是宣言发表那天,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   但是毫无疑问,《独立宣言》的发表也彻底激怒了英国,仅仅一个月之后,英王乔治三世就集结了3万大军,在海军舰队的配合下水陆并进向纽约杀来。华盛顿再次料敌机先,指挥1.9万人的大陆军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进行阻击。然今时不同往日,这次进攻纽约的英军都是从本土调来的精锐部队,还有从德意志招募的职业佣兵,不管是人数还是战斗力比起华盛顿的部队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双方甫一交战,大陆军就被打回了乌合之众的原型。如电影《爱国者》中所展现的,英军在阵地战中赢得不费吹灰之力,以至于其统帅甚至轻蔑地嘲讽道:“这群乡巴佬让我的胜利丝毫没有荣誉感。”   即使强如华盛顿也无法挽救北美大陆军的颓势,兵败如山倒,英军一路把华盛顿从纽约撵过了整个新泽西州,一直追到了宾夕法尼亚才停住脚步。华盛顿的手下溃散到不足5000人,军容狼狈,缺衣少食,在12月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士兵们都绝望地看着他们的统帅——我们还会胜利吗?   这可能是美国革命史上*黑暗的时刻了,英军的凶猛攻势一度让人有了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要灭亡在1777年元旦的错觉。但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向意志坚定的华盛顿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么绝望,在众人都感觉活不过明天的时候,他那冷静而坚韧的目光中所流露的信念,使他及士兵们有力量在不利的态势中,捕捉难得的战机,寻求绝境求生。   大概是觉得乡巴佬们已经不堪一击,加之冬季来临,英军放慢了追击的脚步,主力在普林斯顿休整,3000名打前锋的黑森雇佣军隔着特拉华河扎营,与华盛顿对峙——这群来自德意志的大兵们因为跟殖民地的人语言不通,打起仗来格外凶狠残暴,英军的指挥官非常倚重他们。然而这些职业佣兵们此刻也无心恋战,一心想去周围抢劫老百姓好过圣诞节。华盛顿就抓住了这个时机,在1776年的圣诞夜,趁英军集体麻痹大意的时候,出人意料地率领2400名勇士冒着严寒偷渡过结冰的特拉华河,突袭英军大营,黑森雇佣军首当其冲,几乎全军覆没,大陆军则只伤亡6人,取得了一场堪称奇迹的大胜。   这场被后世称为特伦顿战役的奇袭让英军措手不及,但是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报复的时候,打击又接踵而至。1777年1月2日,华盛顿指挥北美大陆军避实就虚,利用一条废弃的小路绕到了普林斯顿后方,在英军背后又狠狠地敲了一记闷棍,缴获辎重无数,解了美军的燃眉之急,而后路差点被断的英军也被迫退出了新泽西,这轮从年中开始的艰苦战事总算告一段落。对美军来说,更重要的是,这接连两场大胜犹如及时雨,使一度陷入低潮的美国革命战争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当地人民的独立热情,士兵们开始相信他们能够胜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拿起武器奔赴独立战争的战场。这种精神上的加成,其影响可能要比单纯军事上的胜利更加意义巨大。华盛顿在这两次战斗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冷静和出色的战场指挥能力,也深得众人信服,连远在欧陆的腓特烈大帝都称赞道“此乃军事史上*伟大的战役之一”。   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艰难的战事继续考验着年轻的美利坚。虽然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战争势如破竹,但是富有七海的大英帝国总是能凭借其雄厚的国力财力,在新的一年继续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向殖民地发起攻击,而美军能拿出的,只有坚韧、热情和对国家独立的信念。这股信念鼓舞着更多年轻的生命去英勇参军,在英军如潮的攻势面前,这股信念的力量如惊涛骇浪中一片岩礁,顽强地抵御着国王的爪牙。这是双方意志的较量,就看是劳师袭远的大英帝国先崩溃,还是殖民地先不可抵御而向宗主屈服。   1777年夏天,大英帝国强悍的国力还是暂时压制了革命者们的努力和热情,登陆的英军三路齐发,南北对进,甚至攻克了北美独立的灯塔——费城。华盛顿在绝对优势的敌人面前一筹莫展,不得不带着残兵远走费城西北的福吉谷,蛰伏待机。   费城陷落敌手,似乎北美的独立事业又一次陷入低潮,然而今非昔比,即使*乐观、*骄狂的英军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们可以在战场上一次次地击溃北美大陆军,但已经完全无法扑灭在北美大陆遍地燃起的独立火焰。费城陷落了,但是各地的民兵武装依旧统一在美利坚的旗帜下,为了这个崭新的国家与侵略者做着殊死搏斗。固然现在大英帝国还可以凭借国力的优势逞一时之凶,然而战争的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完全逆转,从这个意义上讲,攻克费城,只不过是攻守双方达到临界点前的一次回光返照罢了。   果然战争的转折点很快来临,萨拉托加,纽约州一个以温泉而闻名的小镇,1777年9月,一支轻敌冒进的英军被人数占绝对优势的美国军民包围在了这里。这支从加拿大开过来的队伍本是英军的一路偏师,原计划是要配合费城的英军总司令威廉·豪进行下一步行动的,但是其焦躁的统帅伯戈因立功心切,不等友军部署完毕就一头扎向了南方,结果被好战的美军将领阿诺德逮个正着。不同于冷静睿智的华盛顿,阿诺德的指挥风格就是一个字——闯,看到英军来了,他二话不说就带着部队杀了过去,而周围的美国老百姓也闻风而动,纷纷拿起武器过来支援。被阿诺德缠住的英军眼见敌人越打越多,不得不龟缩进萨拉托加坚守待援。然而天降大雨,援军的交通中断,断粮又被雨水折磨得筋疲力尽的英军在包围圈内坚持了三天后选择了缴械投降。美国人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形式取得了一场歼敌超过5000人的大胜,顿时举世瞩目。原来对这场战争隔岸观火的欧洲诸国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些新大陆的乡巴佬们居然是如此有战斗力的一股力量,这个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是一个值得他们为之投资的盟友与伙伴。   受降约克敦   法国率先行动起来,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正式承认美国的国际地位。3月,法国对英宣战,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法国志愿兵团迫不及待开始向新大陆开拔。有这个榜样在前,之前历次战争中与英国有世仇的西班牙、荷兰也纷纷参与进来,出钱出力,美国终于不是独自在战斗。从莱克星敦至今,三年的努力和坚持终于让美国的独立事业熬过了*艰难的单打独斗时期,有了欧洲盟友的参与,独立战争的胜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福吉谷中挨过艰难冬天的华盛顿也迎来了欧洲的支援,弗里德里希·冯·施托伊本,一名曾服役于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军官,在1777年的冬天来到福吉谷,帮助华盛顿训练军队。施托伊本带来了经腓特烈大帝改良的普鲁士军队的战术和作战纪律,成功地把美军从一群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改造成了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战斗力有了显著提高,华盛顿终于可以放心地带着他的部队跟英国人正面交锋了。   在盟友的支援下,从福吉谷杀出的美军越战越勇,经过1778年、1779年两年的不懈战斗,美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英军在持久的战争消耗中疲态尽显,到1780年,整个北美战场的英军已经被压缩在纽约和约克敦两个孤立的沿海据点上,整个战场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军由战略相持阶段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把英军全部赶出北美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   1780年,罗尚博伯爵率领5500名法军在美国北方的罗得岛登陆,并于1781年在纽约北方与华盛顿会师,罗尚博伯爵本来是想帮助华盛顿解放被英军盘踞许久的纽约,但是仔细研究了战场形势后,两位统帅不约而同地决定:放下纽约暂且不打,集中兵力南下,在法军舰队的配合下包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的老巢——约克敦。   1780年9月,首先是法国海军司令德葛拉瑟指挥舰队在海战中击败了赶来援救康华利的英国舰队,封锁了约克敦的港口,断了他从海上逃跑的退路。与此同时,拉法耶特侯爵带领他的先遣兵团在陆上也死死牵制住了康华利的大部队。到了月底,华盛顿的大军赶到,联军在陆地上已经彻底封锁了英军,英军情势开始迅速恶化,康华利被迫在10月17日提出了投降的要求。经过两天的谈判,投降仪式于19日举行。美军在此场战役中仅抓到的俘虏就达8000多,英军在北美大陆的有生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约克敦之战是独立战争中*后一场大战,康华利的全军覆没导致英内阁倒台并促使双方和谈。英国新政府于1782年11月30日与美国达成停战协议。1783年9月3日,双方签订《美英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败宗主国并获得独立的战争,也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在国际援助下,美国人民用8年的时间艰苦抗争,争取到了和平与自由,打破了桎梏经济发展的枷锁,使这片土地的巨大潜力得以发挥,进入19世纪后很快便跃升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华盛顿在这漫长的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的“国父”。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世界史 美洲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葡萄牙     下一篇: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