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作者:兰仁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0450105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4-07-01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本书特色

  庞大的历史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来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所在的时代中的强者,所以,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历史是强者的生存课本。”这句话值得咀嚼,细细品味。
  作者善于把浩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以极其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听众和读者一步步、一层层深入到历史中去,渐渐让读者和听众开拓自己的思维,从历史中真正地受益,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掌握一些历史的时间线索。
  历史从不是枯燥的史实和时间数字,是人们生存的智慧库,是人生可以获得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可谓是一次探寻中国古代历史的心灵之旅。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内容简介

★读历史,品人物,悟人生
  ★洞悉历史真相,还原历史人物,把握历史脉搏
  ★一部视野开阔、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国大历史
  ★斗争与权智·谋略与玄机·王道与人性·历史与现实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目录

**部分
 **讲 刺客生涯原是梦
  韩非子有句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是说,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那些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当中,也不乏有勇有谋的豪杰之辈,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景仰。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特地给一些“以武犯禁”的人以大量笔墨,他们的故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讲 英雄到此却思量
  历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仇恨写成的。史书当中,充满了蒙冤与复仇的故事,其间到处有血泪纠缠、刀光剑影。仇恨可以覆灭一个国家,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的王霸之业。看上去,恨似乎比爱更要永恒,也更要有力。前文专诸一节中曾经提到过伍子胥,因为仇恨,他以个人之力去对抗一个国家,其中艰险可想而知。那么,伍子胥的复仇到底怎样了呢?
 第三讲 风尘握手赠佩刀
  有句俗话“宁为太平鸡犬,不为乱世百姓”,是说乱世之中百姓生活的不易,而豪侠人物则正好相反,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英雄豪杰若恰恰生逢太平盛世,则也是另一种的悲哀。《史记?游侠列传》中,主人公郭解的一生正给人这样的感慨。
第二部分
  .第四讲 历史的经验等于智慧的宝库
  历史的功用在于其经验性,历史就是人类过去智慧经验的总结,有云:“鉴于往事,有资于道。”无数的历史经验就等于智慧的宝库了。
  .第五讲 秀才遇到兵
  我以为真正麻烦的,可能是原有价值观的失落和原来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急剧崩坏的问题。因为它是异质的,原来的崩坏了很难用外来的填补,这时便呈现真空混乱的状态。
 第六讲 开国君主的“心事”
  如果赏识代表的是人君意志的遂行和对未来的期待,赵襄子很清楚这种“晋阳前”和“晋阳后”的差异。用现代的流行语是,赵襄子这个赏识有“前瞻性”。
 第七讲 谁人更扫黄金台
  历史里充斥着很多“不共生死”的血淋淋故事,这是为什么呢?**个答案是“愚蠢”。再想下去的第二个答案可能恰恰倒过来,是“聪明”。
 第八讲 世界上*神奇的谋职术
  这实在是一则神奇得不得了的故事,“居乡三逐,事君五去”这样的履历表有人敢填,竟然也有人敢要,应征的还是国相这个*好的职位,这可能是全世界*神奇的谋职术了。
 第九讲 皇帝的魔镜
  谏官是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是中国历史很独特的现象,也关系着我们对历史的权力结构、官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理解。
 第十讲 当皇帝也得委曲求全
  在中国历史上不免要产生谏官这样的“民主橱窗”,当君王的即使满心不情愿,但如有一点小聪明,也知道留个有风骨的诤臣在身边。
 第十一讲 成功常常是个陷阱
  桓公的成就,看起来似乎大部分来自管仲,失败也似乎是因为没有了管仲,充分地体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老话的涵义,因此,齐桓公的遭遇,遂成了后代劝谏人君尊贤去佞的完美例证。
 第十二讲 性格决定命运
  鲍叔的太过正直廉洁,已到了洁癖的地步,绝不愿因任何天大的理由——比方说国家的利益安全——而有所妥协或委屈。
 第十三讲 管仲有什么了不起
  管仲的功绩直接关系着一段极其漫长而艰辛的文化大融合,想来孔子所说的“要是没有管仲,我现在大概也成了个奇装异服的野蛮人了。”就是意识到这个成就。
 第十四讲 成为“孔子”的那个年轻人
  对孔子而言,一个君王能拥有无与伦比的个人德性,是个理想的状况,而所谓的理想其实是一种无限美好的、非一蹴可及的境界,供我们立志和奋力逼近,并不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都该死。
 第十五讲 廉洁跟薪水有关
  我个人以为薪水*好还是得拿,像田子方那样,廉洁是廉洁,不贪是不贪,但这只能是个人对自我的要求和选择,万一进一步被当成一种道德尺度,拿来要求别人,难保不会出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