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贰:大统一时代 汉王朝的光和影
中国的历史:贰:大统一时代 汉王朝的光和影作者:陈舜臣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11063086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3-12-01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中国的历史:贰:大统一时代 汉王朝的光和影 本书特色
《中国的历史》(全七卷)是一部中国通史,也是陈舜臣规模*的一部作品。与传统历史学家的写史方法有所不同,陈舜臣以时间为轴,以影响时代进程的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展开描写,讲述上古时期到近代数千年中国王朝的历史兴衰及所涌现的典型人物。
《中国的历史.第2卷》讲述的是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末期的历史变迁和王权兴衰,全景式再现了秦统一六国、楚汉相争、韩信被杀、汉武帝击败匈奴、王莽篡汉等一系列历史故事,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宏图。
陈舜臣对史料采取中立的态度,没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性,没有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弊病,他所讲述的事件都有史可查,绝不杜撰,但又不盲信史料,通过比较不同史学家的记载、论述,经过条分缕析,得出自己的历史判断,在不少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提出独到的观点。
中国的历史:贰:大统一时代 汉王朝的光和影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大统一时代 ; 汉王朝的光和影两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泰山风物 ; 百家争鸣 ; 战国七雄 ; 蜀和楚 ; 乱世末日 ; 统一天下等。
中国的历史:贰:大统一时代 汉王朝的光和影 目录
大统一时代泰山风物
百家争鸣
战国七雄
蜀和楚
乱世末日
统一天下
万里长城
楚汉相争
汉王朝的光和影
大风歌
创业
吕后时代
马王堆讲述的故事
休养生息的时代
年轻的武帝及其女人们
激情澎湃的活力
秋风辞
走向冬天
余韵时代
外戚时代
王莽之道
年表
中国的历史:贰:大统一时代 汉王朝的光和影 节选
张仪是魏人,学于鬼谷先生,同门还有洛阳出身的苏秦,这两人被称为鬼谷先生门下“双璧”,但张仪的成绩似乎更好。 鬼谷先生何许人也?不知其详,似为齐人。不清楚是否和稷下学士有关系。其专长,说得好听一点是国际外交,说得难听一点是谋略权术。与其说是钻研学问,不如说是擅长谋术。 近代疑古派史学家中,有人认为鬼谷先生是虚构的人物。不过,有一本着作《鬼谷子》,唐宋之前存世,里面有所记录,所以应该认为鬼谷先生实有其人。不仅鬼谷先生,甚至还有人怀疑鬼谷先生两大高足之一的苏秦也实无此人,这是疑古主义走过了头。 有关他们的事迹过于小说化,所以就有人觉得连人物本身也可能是编造的。 《史记》等史籍中故事性的记述或许掺杂着一点后人的创作。 毕业于鬼谷先生学门的这两个弟子到各国游说。说是游说,其实就是寻找工作。先就业的是成绩稍逊的苏秦。他的就业也并不顺利,原本就穷愁潦倒,受到妻子的轻蔑嘲笑,这样贫困的状态在当地都出了名,于是他远远地跑到西部秦国,宣扬统一天下的主张。当时正是惠文君时代,那个辩才商鞅刚刚被杀,所以很憎恨这种摇唇鼓舌的人,没有录用他。苏秦便来到燕国和赵国。 如果苏秦被秦国重用,一定会为统一天下出谋划策的,而他被燕、赵重用,又会为如何阻止秦国的统一天下而出谋划策。 两面事都可以做,可见鬼谷先生所教的不是学问,而是谋术。不能不说,这两人都是谋士,缺少哲学精神。 苏秦主张合纵。秦国过于强大,所以其他六国必须联合。 秦对六国同盟当然要分化瓦解。这个方法就是张仪主张的连衡(或为连横)。具体地说,就是秦国和六国单独媾和。 秦—燕 × 秦—赵 × 秦—韩 × 秦—魏 × 秦—齐 × 秦—楚 通过这样的横向联合破坏六国的纵向同盟。每一个国家都比秦国弱,秦国自然认为连衡*为合适。名义上是友好条约,但鉴于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近似于投降的条款。 如上图所示,对于六国来说,似乎合纵*为合适。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应该才是六国的生存之路。但是,六国的情况各不相同,即使六国同盟打败秦国,各自的势力范围的版图发生变化,接着就会发生六国之间的对立,所以六国同盟绝非易事。再加上秦国的连衡政策,不遗余力地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工作。领头指挥的正是比苏秦更具卓越才能的张仪。 合纵和连衡短兵相接,在虚虚实实之间展开激烈的交锋。这个时期的外交战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连衡的倡导者张仪在游说各国的时候,曾经跟随楚国宰相出席宴会。可是,恰在这时,这个宰相的珍贵玉璧丢失了,于是怀疑为食客张仪所偷。为什么会怀疑张仪呢?据《史记》记述,“仪贫无行”。贫穷还不要紧,主要是张仪的品行似乎不太好。与孔子的学堂不同,鬼谷先生的学塾对品德礼仪的教育一定不是很严格。 张仪受到怀疑,被鞭笞数百,但没有承认是自己所为。回到家里,全身鞭伤,他的妻子抱怨道:“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伸出舌头,问妻子道:“视吾舌尚在不?” 妻子笑着回答:“舌在也。” 张仪说道:“足矣。” 虽然遍体鳞伤,只要舌头在,这就足够了。辩士的形象跃然纸上。果然,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他终于出人头地。 《史记》记述张仪仕秦的部分也略显小说化。 不论怎么自信,如果没人把自己引见给诸侯,再大的本领也无用武之地。当时在诸侯手下有人把引见客人给诸侯作为一种获利的手段。不给这帮家伙相当的贿赂,就不会被引见给君主。张仪贫穷,知道自己的同窗同学苏秦已经仕于赵国,很有出息,便请他把自己引荐给赵王。结果被苏秦臭骂一顿赶了出来。 据说其实这是苏秦的深谋远虑。他仕于赵,推动各国合纵,但是他心里明白,一旦秦国攻打过来,各国诸侯不会齐心协力的。因此他要以事实来证明合纵的失败。 在合纵需要更加巩固的时候,不能让秦国出兵。能说服秦国不出兵的人,唯有张仪。苏秦*了解张仪这张嘴具有千军万马的力量。 张仪离开后,苏秦命部下带着许多金钱财宝追他。这些金钱财宝都是从赵国国库支取出来的。有何目的呢?张仪不知道这些金钱财宝的出处,便收纳下来。 他不知道送给他金钱财宝的人是苏秦的部下,表示感谢的时候,对方说道: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苏秦其实是激励你奋起,才故意这样对待你。他希望你说服秦国,不要出兵赵国。这些金钱财宝全部是他送给你的。 张仪利用这些金钱财宝,得以会见秦王。 据说张仪为报答苏秦之恩,说服秦王不出兵赵国。这件事总觉得是编造出来的。张仪的这张嘴决非万能。前面说过,他的灭周论就没有被采纳,而是采纳了司马错的讨蜀论,便是一例。 但无论如何,张仪作为秦国宰相,发挥聪明才智,以连衡破坏苏秦的六国同盟的合纵。另一方面,苏秦成功地实现六国合纵,据说亲自兼任六国宰相。《史记》说由于苏秦的努力,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 苏秦的合纵后来为张仪所破,苏秦辗转于赵、燕、齐,*后在齐国为刺客所杀。 苏秦之死也颇具小说化。据说他在燕国与易王之母私通,因害怕暴露被诛,便请求去齐国。他对易王说道:“在齐为燕谋事。” 其实,这是在燕获罪而亡齐。他利用如簧之舌得到齐缗王的信任。当时,齐宣王刚刚死去,苏秦劝缗王举办盛大隆重的葬礼以显示孝心,然后又建议大兴土木,兴建豪华的宫殿和巨大的庭园以显示政治的稳定。由于大肆挥霍,齐的国库迅速空虚,人民也疲惫不堪。齐的国力变弱,燕国自然安泰,苏秦的确是在为燕国尽力。 但是,曾为合纵之首、身兼六国宰相的苏秦如今在六国内部从事这种分化破坏的活动,所以他的行为不能不被低估。他在齐国受到重用,结果为嫉妒者暗杀。他的死应该说也不是很光彩。临死之前,他对齐王说道:“我死后,请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来示众,宣称‘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在齐国作乱’。这样,谋杀我的凶手必然会自我暴露。” 刺客果然以为自己杀了叛逆者,会获得奖赏,便公开出面,结果被抓斩首。这种死后复仇的做法和吴起很相似。 ……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