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全11册)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全11册)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全11册)

作者:本书编委会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5141322

定价:495.0

出版时间:2017-11-01

出版社:红旗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全11册) 内容简介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套装共11册)》由白寿彝先生之子白至德先生编著,是一部精略的中国通史。  白寿彝在史学界有重要地位、知名度高,主持《二十四史》点校,总主编《中国通史》。  大师讲历史,观点专业,选材精要,表述通俗,全套丛书共十一册,每册二十讲,时间跨度由远古时期至公元1949年,内容丰富,角度专业,选材精要,适合作为通史性质的大众历史读物。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全11册) 目录

**册 远古时代
第二册 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三册 中古时代.秦汉时期
第四册 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五册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第六册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第七册 中古时代.元时期
第八册 中古时代.明时期
第九册 中古时代.清时期
第十册 近代前编(1840-1919)
第十一册 近代后编(1919-1949)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全11册) 节选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套装共11册)》:  隋文帝在平定南方,统一全国方面,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前,内迁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迫使晋室南移,逐而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以及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组合的进程;南方地区由于北方人民不断南迁,人口增加,生产技术有所进步,南方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就使得南北分裂,给人民都造成了战乱的苦难,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实现统一便成为当时南北人民一致的呼声。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便要吞并江南,即任用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今江苏扬州);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州(今安徽合肥),以侦察陈国的动静。同时,又在永安(今四川奉节)大造战舰,以为水战的需要。当时群臣竞献平陈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书:“今唯须武昌已下,蕲、和、滁、方(今江苏六合)、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信(今湖北巴东)、襄、荆、基(今湖北钟祥)、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隋文帝看了崔仲方对平陈之战的分折,非常高兴,从此也确立了平陈的方略。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因萧琮入朝,遂灭后梁。梁宗室萧岩等投奔了陈国。晋州刺史皇甫绩进言隋文帝,说有三条理由可灭陈国,“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元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于是隋文帝便以陈国收纳萧岩为借口,攻打陈国。于开皇八年3月下诏伐陈,并且宣布了陈后主的20条罪状。10月,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于是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信州,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吴州,燕荣出东海,合总管90,兵518000,都受杨广节制。隋文帝亲自到定城(今河南潢川)誓师,以要必胜。  正当隋军分道进发的时候,消息传到陈朝,施文庆、沈客卿用事,“并抑而不言,故无备御”。及闻隋军临江,陈后主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孔范也说隋军决无渡江之理。这个腐朽的统治集团,在末日已经降临的顷刻之暇,还“奏伎纵酒,作诗不辍”。  开皇九年正月,贺若弼自广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苏镇江)。韩擒虎自横江渡采石,进拔姑孰(今安徽当涂)。贺、韩两军东西夹攻建康。陈将萧摩诃被俘,任忠出降。隋军直人朱雀门,城内文武百官纷纷逃散,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躲到景阳宫内枯井中,为隋军所获。杨素与刘仁恩率水军下三峡,大破陈将吕忠肃,乘胜至汉口,与杨俊会合。此时,建康城已破,杨广使陈后主以手书招降上江诸将及岭南女首领冼氏,于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这一平定南方的巨大胜利,使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又重新获得了统一。  不久,又镇压了婺州、越州、苏州等地的豪强地主的叛乱,并下令销毁“人间甲仗”,对于江南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括人官”,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的统一。  政治上的改革和江南叛乱的平定,使隋初的政局得到了稳定,社会经济很快地发展起来。隋初十几年粮食经常丰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朝廷修建了许多粮仓,如洛阳的含嘉仓,能储粮48万石,洛口(今河南省巩县)的兴洛仓,能储粮240万石,洛阳北的回洛仓,能储粮240万石。据说到杨坚末年,储藏的粮食能供好多年食用。  隋文帝在发展经济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是继续推行魏、周以来的均田制。除授予贵族官僚大量土地外,农民每户夫妇规定授田140亩。开皇十二年(592年),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推行均田法,宽乡农民可以得到足数的土地,狭乡每丁才得20亩,老幼所得更少。但无地少地的农民终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岁役1月的12番法,减为岁役20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的18岁—59岁,改为21岁—50岁。裁减了服役年限,并缩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还注重农田水利的兴修。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开皇二年,隋文帝以长安城“凋残日久”,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兴城。城内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因系国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成为当时*大的商业都市。隋文帝鉴于前朝币制的混乱,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五铢钱“所在流布,百姓便之”,使货币得到统一。开皇时,又规定以古尺1尺2寸为1尺,以古斗3升为1升,以古秤3斤为1斤,采冀州刺史赵煲所定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度量衡也统一起来了。至于“除人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这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由于隋初以来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隋书》称:“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这虽不免有溢美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谓“开皇之治”的实际情况。  隋文帝与历代的封建统治者相比,算是比较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之初,就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氍袋献香料的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大加谴责”。史称,“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生活特别俭约。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553年—602年),是北周功臣独孤信的女儿。14岁嫁给了隋文帝,两人感情一直很好。有一次幽州总管阴寿报告一个情况,在与突厥的互市中,有一箧价值800万的明珠,劝她买了。独孤后说:“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800万分赏有功者。”隋文帝为此十分感动,并很敬重她,许多事情都与她商议。隋文帝临朝时,独孤后一同前去,坐在阁内,派宦官打听情况,“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因此宫中尊称独孤后为“二圣”。  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诏,要杨素于岐州之北,新建仁寿宫。平山填谷,以建宫殿,规模很大。又因督催工期,丁夫死者上万。开皇十五年,仁寿宫修成。隋文帝到了那里,看到宫殿十分壮丽,反而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杨素听了,很是害怕,但是独孤后对这所离宫很是满意,隋文帝的态度也就随之变了。第二天召见杨素,赐钱100万,锦绢3000段。由此于见“二圣”的感召,对于隋文帝来讲,也是很灵的。  独孤后生性嫉妒,后宫不敢进御。尉迟迥的孙女有美色,隋文帝很喜爱她,在仁寿宫得幸。独孤后伺文帝上朝,暗地将她处死。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愤怒,从苑中单骑出走,入山谷20多里。高颍、杨素慌忙追去,苦谏相劝。隋文帝叹息道:“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颍说:“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这才把隋文帝劝回宫中。后来皇后听到高颍说她是一妇人,心怀愧恨,便常在隋文帝面前,诋毁他,高颍终于被陷害,除名为民。  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曾经把蜀人所做精美铠甲,再加装饰,隋文帝看了很不高兴,告诫他,“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后来遇到冬至节日,百官都到太子宫,太子张灯奏乐来庆贺。隋文帝又是不快,下诏责难太子,从此父子便生猜忌。独孤后又因太子妃元氏无宠,心疾而死,疑有他故,颇为不平,乃派人暗察太子。而晋王杨广则矫情饰诈,谄媚母后,外结朝士,拉拢权臣杨素,积极进行夺取太子地位的活动。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废黜了“抚军监国几二十年”的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卧病在床,一次看到宠姬宣华夫人仓促从外面进来,神色有异,问她出了什么事。陈氏不觉流泪说:“太子无礼!”隋文帝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又时值杨广与杨素勾结密谋之信为文帝所知,便叫柳述、元岩,让他们草诏,召回杨勇。杨素得知,立刻告诉太子,矫诏逮捕了柳、元二人,派亲信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把宫人全部赶走。事隔不久,隋文帝就死了,时年64岁。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