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研究:3
溥仪研究:3作者:王志强主编 开 本:26cm 书号ISBN:9787567789487 定价:140.0 出版时间:2017-07-01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
溥仪研究:3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我是如何策划《老新闻上的溥仪》、慈禧的终局之棋: 立嗣溥仪、宣统元年国家图书馆创建始末、浅析溥仪的悲剧人生、溥仪的忏悔、溥仪审改《我的前半生》编年事辑等。
溥仪研究:3 目录
溥仪解读我是如何策划《老新闻上的溥仪》
慈禧的终局之棋:立嗣溥仪
宣统元年国家图书馆创建始末
浅析溥仪的悲剧人生
溥仪的忏悔
溥仪审改《我的前半生》编年事辑
1956年加拿大记者大卫·兰开夏采访溥仪
析读溥仪的宣统等“年号
《天津商报画刊》记录溥仪出走东北
《我的前半生》另类的图书档案
——从察存耆致李文达的一封信说起
伪满史论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势力向北满及内蒙东部的扩张
伪满洲国的“靖国神社
——“新京建国忠灵庙”的建造及祭祀
论伪满的“语学检定制度
日本在东北的“日满同化”策略探析
试论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税赋的掠夺
保甲制度与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农村的殖民统治
——以白城地区为中心
摧残与抵抗
——伪满时期日伪的文化专制与文教界爱国人士的反日精神
论日本殖民统治下“集团部落”建设对东北农民生活的影响
纳粹德国承认“满洲国”内幕
东北沦陷时期农村基层政权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伪满劳工研究述评
岸信介在伪满洲国究竟干了些什么
“满洲国”统辖蒙古事务中央和省级机构之沿革
伪满初期盛行祀孔活动之研究
旧址与文物
吉长道尹公署旧址沿革与研究
长春监狱旧址考
溥仪“兰花御纹章”佩刀鉴析
长春护国般若寺同戒录
日本关东军第100部队罪行述略
略析“Truth”(真相)史料中有关九一八事变的事实和证据
溥仪离津潜逃之“手谕”及题跋研究
长春原日军**○○部队遗址保护利用初步设想
地方史志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溥仪研究:3 节选
除筹办光绪皇帝丧礼,宫中又连续颁布了对于天下臣“敬行三年之丧”、“母后皇后应尊为皇太后”、“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应行礼节”、“溥仪避讳”,以及各直省将军、大臣等“均不必奏请来京叩谒梓官”等一系列懿旨。 笔者于三十年前在中国**历史档案馆,直接抄录慈禧的懿旨时,发现由内阁抄出的懿旨,虽然历经了百年历史的风雨,仍然宛如当天抄录的一般,字迹十分清晰,甚至似乎能感受到书写者的体温。 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即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自知“病势危笃”,遂又颁布一道极为关键的懿旨。此时,连慈禧太后也根本想不到,正是这道懿旨,导致清朝*终退出历史舞台: “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正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懿旨,由摄政王随时面议施行。”(注:又见《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出版,一九九三年十月**版) 颇引人深思的是,慈禧太后亦当日突然去世(注:慈禧太后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公历1980年11月15日),未正三刻(约下午一点四十五分)。 也就是说,在近十九个半小时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竟然相继去世,这一事件成了晚清历史一个未解之谜。 据慈禧太后身边的老太监——信修明记载: “太后、皇上殡天时,仅十日不朝。” 另据《我的前半生》全本所附关于“光绪病重的两封信”记载,可以看得更清楚。当时,曾任内务府大臣的增崇正在江宁织造的任上,向京城的家人打探光绪皇帝的病情,其弟经向宫中当差之人——远斋打听,“他云,皇上无病,所进的药也不吃。其他弟不知也。” 另一封信,是他的弟弟向御医打听的。信中说:“据医士云,此症不甚重,无非虚不受补之意。其脉案上话语,系由春季所有的病症,均奉旨不准撤,全叫写,其实病症不是那样。要是那样,人就不能动了。虽然煎药,未必全吃了,故此一时不能见效。” 由此看来,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二人,尤其是光绪的病情,并非所传言的那样,久已病人膏肓,而是另有更深的隐情。 老太监信修明久有一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八十多岁的太监刘和才。这位刘老太监从十三岁起,就开始伺候光绪皇帝。据刘和才回忆说,老万岁爷——光绪皇帝虽然有病,临殡天前一天,还在床上看折子呢。 再回过头来细看当月的情形,也许就更清楚了。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正值慈禧的“万寿节”,恰巧西藏达赖活佛来到京城朝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勉强打起精神来,赐达赖活佛一桌宴席并在万寿节上观看京戏演出。 没过几天,十月十一日,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患病,“均不能出殿”。 直到十月十九日清晨,内殿总管尹义忠和膳药房首领以及太医等人,走进宫内福昌殿为慈禧太后诊脉,同时向她报告光绪皇帝的*新病情: “奴才的万岁爷病重。据太医说,脉相不好,请预备后事。”此时,慈禧太后无力地躺卧着,百感交集地落下眼泪,说: “怎么他也病成这样啊。他的后事多未准备,他还没有地儿(注:慈禧此处所说的“地儿”,系指光绪皇帝的陵寝)呢。” 听到内殿总管尹义忠的报告之后,此时思路依然非常清晰的慈禧,坐卧在仪銮殿的病榻上随即发话: “传庆亲王、醇亲王、世续和袁世凯上来。” 慈禧一边传旨预备光绪皇帝后事,一边颁旨,命醇亲王载沣将其子“午格”(注:午格,系溥仪的乳名)——溥仪,从醇亲王府接进宫来。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临病危之际,仍念念不忘将幼小的溥仪作为“嗣皇帝”迎接进宫。可见,此事在慈禧太后心目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据老太监信修明的记载,十月二十日前夕,光绪皇帝病重,李莲英暗地前去告诉隆裕皇后说: “万岁爷已病重,皇后何不去瀛台看望?” 听到这一情况之后,隆裕皇后犹豫不定地说,没有太后的旨意,怎么敢去呢? 李莲英表现得心情异常沉重地说,老佛爷也病重了,这是非常之时啊。隆裕皇后听了李莲英的话之后,随即来到瀛台探望病重的光绪皇帝。两人相见,涕泪双流。光绪皇帝遂命屋内贴身太监暂回避,遂口述密旨两道。一是杀袁世凯。二是给李莲英特殊待遇, 这时,载沣按照慈禧的懿旨,亲自从醇亲王府接来溥仪,先到勤政殿见过慈禧太后,又去瀛台叩见光绪皇帝。据信修明记载:幸好皇上尚明白,溥仪向光绪皇帝请过跪安起来之后: “光绪爷张开口直乐,含笑而崩。” 也就是说,溥仪到瀛台见过光绪皇帝之后,光绪皇帝才死去(注:此事存有争议,另一说为载沣与溥仪在光绪皇帝“驾崩”前,未曾相见。此处采用老太监信修明之说)。 光绪皇帝殡天时,内殿总管尹义忠正守候在身旁。由隆裕皇后亲自为光绪皇帝穿起龙袍寿衣,抬上了吉祥轿,从西华门送至乾清官人殓,遂将梓宫停在宫内。 据老太监信修明记载,当光绪皇帝死后第二天,十月二十一日未正三刻,慈禧太后在福昌殿的榻上殡天(注:关于慈禧太后殡天地点,另一说为仪銮殿,即如今的怀仁堂。此处采用信修明的记载)。 ……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