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作者:许卫红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51809283 定价:86.0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本书特色
《说说秦俑那些事》真实记录了由作者领衔的2009—2011年兵马俑一号坑发掘过程。其中穿插了现场工作情景、材料考据和大量的文史知识,结构似散文,又似科普杂文。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书稿,在目前介绍兵马俑知识的图书中,还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内容简介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方面补充了专业发掘报告中不能反映的工作者的情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如实记录了一个考古工作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应对困境的心路。另一方面又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考古新收获,向普通公众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作者在编后语所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发掘的精髓,与发掘人一起分享赴约千年的特权。这种角度的呈现和解剖显然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目录
序千古一帝秦始皇
骊山与丽山园
兵马俑坑并不是秦陵老大
大秦帝国的地下军团
秦兵马俑坑的丧葬属性
谁是兵马俑的发现者
我所知道的秦俑家族
作了领队的喜与忧
“要人看得起,就别做让人看不起的事。”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期待,正是魅力所在
揣着特大的名片,却也有无可奈何时
如何防治秦俑的水土不服
秦俑发掘引来了愤青和粪青
发掘地层的失误
考古层位学简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古笔记不是盗墓日记
“一号坑建筑是精品工程吗?”
秦砖的玄机
一把“钥匙”打开的话题
“梅花桩”与万里长城
洗土寻宝
彩俑是如何被一刀一刀剔出的
忒! 陶俑“因人施彩”
朱唇皓齿,好一个爱美的男子汉
细线描眉,这一位男子更俊秀
惊!秦俑的衣装服色
秦人服色,众人纷纭
透视秦俑背后的女人
寻找秦军军服的徽章
彩色陶马与秦人养马
怎样才能把彩绘回贴了去
一波三折清理木鼓
木鼓以及文献对它的记录
重英:鲜为人知的兵器绘彩
秦人的强悍与长柄兵器的使用
秦国冷娃的浪漫情怀
谈点中国马车的来历
秦俑坑木车不是豪车
秦俑坑发现的**件皮盾
孑盾与祥云
秦俑坑的弓韬与秦代麻布
笼簸夹层里的秘密
弓弭解疑
秦弩的威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按图索骥:寻找秦代的匠作工具
秦俑坑里的古墓
宝贝搬家
陶俑的初步复原
陶片上的那些印记
秦剑和它的神话
差点被忽视的剑带
秦俑坑演绎《我侬词》
陶俑有瑕,但不掩瑜
谁是破坏秦俑的元凶
秦俑陶文和兵器刻文是一个意思吗
我说陶文≠“物勒工名”
秦代的群组式生产模式
俑坑内淤泥形成的原因
一号坑建筑并非精品工程
千年之约,机遇、责任与担当
第三次发掘成果快速浏览
Are you ready(代结语)
编后语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节选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一六考古层位学简说作为人类活动形成的遗址,既包括用途不同的建筑群体,例如民居、宫殿、官署、寺庙、作坊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烽燧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例如洞穴、采石场、沟渠、仓窖、矿坑等等。这些遗迹不是同一个时间点形成,像西安城,十三朝古都,每“都”一次,建房、造楼、修路、挖水沟、倒垃圾,每“都”一次形成的遗迹都和上次有区别,发掘时就得注意地层迭摞、打破关系,明代的水沟可能把汉代的城墙挖个坑,形成“打破”,也可能城墙土硬挖不好挖,直接在上面铺几块陶水管,形成“叠压”。兵马俑坑尽管从修建挖坑到放好陶俑,到填土填埋,整个过程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上,可以浓缩到一眨眼的工夫,小数点后的N位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是“同时”形成。从进入现场的**天开始,就一直疑惑隔墙上怎么能有过洞内遗物、遗迹,但没想到要刮刮地层,看看堆积异常的范围。一年之后看到洞口,豁然开朗。打破单位被编号为Hl,灰坑、垃圾坑、扰坑之意。考古发掘中,遗迹的单位编号常以**个字的拼音字母代替,比如房子代号F,窖穴代号J。 Hl出土遗物的来源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原本属于俑坑内的埋葬物,有易燃,易腐朽的木质彩绘圆环、秘、箭笥、箭菔背板等,这些遗物在被扰动时尚未发生质变,保存了比较完整的状态,没腐烂,还能拿起来,说明被扰时间与俑坑填埋间隔不远;其二为扰坑回填时混入的杂物,拿上来一看,没用,换不了钱,丢之,埋之。入过洞后,洞内堆积物包括带有席纹印痕的烧土块和石块、陶俑残片。 这是目前为止俑坑发现*早的地层破坏关系,较之以往所知的墓葬,形成年代更早。从Hl包含物分析,盗扰时间在秦末汉初、俑坑建设完成不久。填埋时间不好说,因为**拨人也许把坑没填满,草草了事,土虚,一下雨又是一个坑,第二拨人还得再垫土,再填,如此反复,具体次数难以明细。 而八十年代进行的发掘,采取的是水平下挖的方式,并不是按照层位形成的早晚,先清理上层的晚期堆积,再清理下层的早期堆积,估计是一直平层挖到木环等迹象时,发现“哎,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停下来吧”,所以Q8只有东段原来清理到了棚木层,再没有向西面延伸。很感谢这次的“戛然而知”,终于保留住了这难得的“打破”关系。从考古层位学的要求上说,不按先后次序水平下挖,是绝对不允许的事。人们习惯把“考古发掘”说成是“考古挖掘”。挖掘与发掘,一字之差,味道变了。发掘不是简单的挖土,不是挖坑、刨洞,是把珍贵的、埋藏在地下的物品,边保护、边发现地揭露出来。发掘的“挖”,针对的一定是宝贝,是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说,地下自有黄金屋。方式上讲,“挖掘”仅仅是一个侧重于具体动作的词而已。“发掘”有深入搜寻的意思。它不再仅仅是“挖”的工作,更是发现、整理、定义一套完整的考古流程。对象上讲,“发掘”的对象也不一定是具体的文物个体,更多的是指一个整体。比如,对一个古墓的发掘工作,这就意味着除了那些瓶瓶罐罐之类,还包括了历史研究、文献整理,首先要弄清墓葬的年代,墓主是男是女,生前得过什么病?墓里随葬了啥,都是干嘛用的……,考古“挖”的好坏,评判标准是其后解决了哪些问题,至于墓主是曹操还是刘备,并不重要。考古发掘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清理地层,是“挖掘”和“发掘”的根本区别,鼹鼠打洞不会遵循上、下地层的顺序。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每个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眼睛看看,土色是红?还是黑?手铲刮刮,土质是软?还是硬?延着一样土色的边界线,画出一个圈,这是灰坑;画出一个框,这是墓,很神。高考填报志愿,有色盲的同学绝对要慎重填报考古学考业。 根据土质、土色区分,画出圆的、方的、扃的……大大小小的圈,圈内是不同堆积,各种圈圈、框框,会有你在上、他在下的叠压关系,会有并列平行谁也没干扰谁的关系,会有圆圈挖去方框一半的打破关系。叠压、打破、平行,可以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地层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层次,确定层位关系。地层学是每位考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辨认层位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像把土地一层层翻页读书。 ……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