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陕北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

作者:李敬寅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224130874

定价:59.0

出版时间:2018-05-01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转战陕北 本书特色

转战陕北是我西北野战军在*亲自指挥下书写的中国革命史、世界战争*为精彩的一笔!为全景式地展现这一战争奇观及其历史细节,作者李敬寅先生带着历史使命感,亲临陕北,沿着*转战陕北走过的路线重走了一遍,凡12个县,38个村庄,在置身历史现场获取并激活红色记忆的基础上,取得了大量鲜活的史料,真实精彩地还原了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召开的重要会议,经历的重大战役,以及使用翔实的事例和数字分12个章节全方位展现了12个县域的百姓对革命所做出的重要的历史贡献,许多表现军民鱼水情的难忘的故事、感人的事迹,领袖与当地百姓之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等情节,为此书所仅见或独有。从多个侧面还原了*转战陕北的历史细节,佐证了*、党中央、解放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此书重在重拾红色元素,从源头上寻找优良传统,再现党群、军民水乳交融的真情,是一本走群众路线的活教材,借以加深后人对“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和“陕甘宁边区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纵深了解和立体感受,从而激发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转战陕北 内容简介

转战陕北是我西北野战军在亲自指挥下书写的中国革命史、世界战争目前很为精彩的一笔!为全景式地展现这一战争奇观及其历史细节,作者李敬寅先生带着历史使命感,亲临陕北,沿着转战陕北走过的路线重走了一遍,凡12个县,38个村庄,在置身历史现场获取并激活红色记忆的基础上,取得了大量鲜活的史料,真实精彩地还原了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召开的重要会议,经历的重大战役,以及使用翔实的事例和数字分12个章节多方面展现了12个县域的百姓对革命所做出的重要的历史贡献,许多表现军民鱼水情的难忘的故事、感人的事迹,与当地百姓之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等情节,为此书所仅见或专享。从多个侧面还原了转战陕北的历史细节,佐证了、党中央、解放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此书重在重拾红色元素,从源头上寻找优良传统,再现党群、军民水乳交融的真情,是一本走群众路线的活教材,借以加深后人对“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和“陕甘宁边区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纵深了解和立体感受,从而激发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转战陕北 目录

目 录 **章 宝塔春寒 1947年初春,蒋介石调集34个旅23万人的部队,凭借美式装备和飞机轰炸,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起疯狂进攻,妄图将中共首脑机关和解放军主力一举歼灭。面对优于我十倍以上的兵力,毛主席和党中央以超人的智慧与胆略,毅然做出“拿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伟大战略部署。3月18日傍晚,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在一年零五天的时间里,转战陕北12个县38个村庄,行程2000余里,采用“蘑菇”战术,寻机歼灭敌人,*终将蒋介石胡宗南部队赶出了陕北,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胸中自有数万甲兵001 二、战火即将烧到延安007 三、毛主席的妙计009 四、“让蒋介石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011 五、万人保卫边区誓师动员大会012 六、机场阅兵015 七、蒋介石进攻延安的兵力部署017 八、“嗬,这可以打两把菜刀!”019 九、南线七天阻击战022 十、“我是要*后撤离延安的!”023 十一、“要像一颗犀利的钉子扎在敌人的脑门上!”025 第二章 延川涛声 这里是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个宿营地;这里是红军*早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的地方;这里是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这里是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归来召开总结大会和西征誓师大会的地方。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在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帮助红军“扩红”、给红军送粮送菜、缝衣做鞋、组织担架队、积极支前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一、一方用烈士鲜血染红的热土030 二、转战陕北**个宿营地——刘家渠032 三、“来到陕北苏区,我们好像到了家一样!”036 四、红十五军团组建后的**个大胜仗039 五、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040 六、毛主席惊呼“刀下留人!”042 七、红军东征046 八、东征总结会和西征誓师会050 九、“不愧是老区人民!”051 十、民工榜样054 十一、“陕北老乡,我的再生父母!”057 第三章 子长夜月 子长县,英雄的土地。这里是著名的好汉县、将军县、英雄县。这里是谢子长的家乡,是谢子长、刘志丹创建的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个红都。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总方针,为全党在民族危 亡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毛主席在这里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党中央在这里纠正了“左”倾肃反错误。这里是红军抗日东征的出发点。党中央还在这里为在三交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刘志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47年,在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青化砭战役,谋划了羊马河战役,为将胡宗南赶出陕北奠定了基础。毛主席在这里为女英雄刘胡兰题词。在各个历史时期,子长人民都以无比赤诚之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2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 一、青化砭战役059 二、世界上影响*大、设备*为简陋的广播电台063 三、为刘胡兰题词064 四、“党中央必须同陕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067 五、夜过羊儿山068 六、“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071 七、瓦窑堡会议074 八、红旗漫卷西风076 九、“陕北出了个刘志丹!”080 十、羊马河战役087 十一、用数字看打江山的子长人089 第四章 清涧飞雪 清涧,一个响亮的名字。早在1927年10月,西北*早的武装起义就在这里打响。1936年2月,《红军东征宣言》从这里发出,毛主席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在这里诞生。1947年3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在这里做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留在陕北不走”的重大决定。在此期间,英雄的清涧人民以极大的赤诚,动员2000名子弟参军,帮助党中央安全转移和保存了13箱机密文件、200驮重要物资、10万两黄金。在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帮助部队运送粮食、转运伤 员、缝衣做鞋等支前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西北野战军授予“西北支前模范县”的光荣称号。 一、清涧起义094 二、河口战役098 三、袁家沟与《沁园春·雪》099 四、《东征宣言》与21只木船104 五、雪地早餐106 六、敌人的谣言108 七、枣林则沟会议110 八、为毛主席转移文件书籍112 九、十三箱珍贵文献和十万两黄金113 十、他被敌人割掉一只耳朵115 十一、西北支前模范县119 十二、解放清涧城120 第五章 安塞祝捷 安塞,延安的北大门,自古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谓。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延安时期,中央许多附属机构都设在安塞,毛主席曾先后五次来这里。张思德在此为党的七大召开烧木炭时,因炭窑倒塌保护战友而壮烈牺牲,毛主席在其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在安塞王家湾村驻扎了58天,在此指挥了羊马河战役和蟠龙战役,在真武洞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三战三捷祝捷大会。安塞人民以*大的真诚投入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战斗中。毛主席说:“陕北人民是真金子啊!” 一、张思德牺牲地123 二、毛主席五次来安塞126 三、毛主席和党中央在王家湾128 四、蟠龙战役130 五、安塞祝捷134 六、“毛主席和党中央还在陕北!”138 七、光明在前140 八、“陕北人民是真金子啊!”142 九、安塞游击队145 十、毫不掺假的真诚付出148 第六章 靖边枪声 靖边县的小河村和天赐湾,是毛主席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遇到险情*大、*为危险的地方。1947年3月18日傍晚,毛主席一行撤离延安仅仅一个半月时间,就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的胜利,歼敌三个旅1?5万人,致敌元气大伤。5月14日,党中央在真武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祝捷大会,边区军民士气大振。蒋介石闻讯惊恐不安,遂调集数万大军向王家湾扑来。当时西北野战兵团正在陇东一带作战,毛主席身边只有几个警卫连的兵力。在转移途中,雷雨交加,险象环生,在天赐湾和敌人大部队仅隔一座小山梁,情势万分紧急。毛主席和党中央镇静自若,在此演出了一场空城计,智退敌兵,化险为夷。后安全转移到小河村,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拉开了全国解放战场大反攻的序幕。 一、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诞生地150 二、鼓舞人心的《四九通知》154 三、风雨急行军158 四、山顶阻击战161 五、初到小河村162 六、迷路三岔口163 七、关陇咽喉天赐湾165 八、智演空城计167 九、二进小河村169 十、小河会议175 十一、主动出击177 第七章 横山烟云 横山,革命老区。英雄的横山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1947年8月2日至8月7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在横山县小水沟村、石湾镇和肖崖则村驻扎停留过。当时,我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正在围攻榆林,胡宗南趁机调集大部队对我中央机关进行疯狂追杀。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得到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赤诚拥戴与保护,化险为夷,顺利北上。在转移途中,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还注意关心解决当地群众生活和坚壁清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时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各个解放战场的战斗。真正体现了毛主席、党中央和人民群众根根相连、鱼水情深,牢不可破的密切关系。 一、风云突变182 二、夜宿小水沟184 三、路经石湾镇188 四、“咱们是一家子!”190 五、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193 六、横山起义197 七、横山县城之战201 八、党外的布尔什维克202 九、边区劳动英雄204 十、背起三弦上前线206 第八章 子洲晨晖 子洲县,是以革命先烈李子洲的名字命名的,是陕北革命老区。1928年2月,中共陕北特委**次代表大会就在这里的南丰寨召开,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点燃了火种。到1935年,这里就相继成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十支队和第二十三支队,全县建立了31个党支部,发展700多名共产党员。革命活动如火如荼,蓬勃开展。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在这里的邱家坪、高家塌、巡检司住宿过。西北局机关、陕甘宁边区政府也转移到这里的马蹄镇。彭德怀司令员在这里召开了西北野战兵团干部会议,部署围攻榆林战役。英雄的子洲人民对党的事业给予竭诚支持,用血与火、生命与赤诚谱写出辉煌篇章。 一、寒门才子李子洲208 二、陕北特委**次代表大会210 三、征马嘶北风212 四、夜宿巡检司217 五、蒋介石飞临延安220 六、十里盐湾222 七、巾帼英雄穆桂英故里225 八、血染的风采227 九、铁打的汉子230 第九章 绥德汉子 绥德,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绥德自古为陕北的交通枢纽、文化中心、商贸重镇,素有“天下名州”之誉。早在1923年,这里就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建立了绥德县委,1933年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全县游击队、自卫队很快发展到11个营96个连341个排,总人数达到14400人,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在这里的田庄、李家崖、黄家沟、延家岔、吉镇等5个村庄住宿过。绥德县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踊跃支前、捐粮捐款、缝衣做鞋、报名参军,在誓死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在和胡宗南匪军进行殊死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真正体现了绥德汉子精神。 一、绥德汉子234 二、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237 三、田庄分手238 四、诱敌北上240 五、急行军途中241 六、把锅台当作办公桌243 七、天下名州244 八、孙木沟大捷247 九、“不杀你贼,我无脸活在世上!”248 十、爱国进步人士霍子乐、安文钦、霍祝三254 十一、“让革命搞得热火朝天!”259 十二、对土改工作的激情261 第十章 佳县风雨 佳县,革命老区,《东方红》的故乡。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在这里的10多个村庄住宿过,在此生活战斗了1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这里的曹庄、佳芦河、白龙庙、玉女河几次遭遇险情。在这里,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使陕北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在这里,毛主席撰写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修改和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向全国发出了迎接革命新高潮的“神泉号令”。在这里,毛主席为佳县县委题写了“站在*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在佳县期间,也是粮食*为困难的时期,佳县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以*大的真诚投入保 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一、《东方红》的故乡266 二、风雨曹庄夜269 三、佳芦河上空的枪炮声274 四、玉女河遇险278 五、夜赴前东元村282 六、沙家店战役284 七、用黑豆糠菜做成的“钱钱饭”287 八、毛主席和张俊贤一席谈289 九、彻夜不灭的灯光294 十、神泉中秋297 十一、号角嘹亮300 十二、“站在*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303 第十一章 米脂婆姨 米脂,神奇的土地。米脂婆姨以其美貌出众、聪明能干而闻名天下。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有不少米脂婆姨出生入死,献身革命。米脂的著名爱国进步人士杜斌丞、李鼎铭等呼唤正义,支持革命事业,正义凛然。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在米脂的井家坪、陈家岔、申家硷、杨家沟等四个村庄住宿过,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羊马河、沙家店战役中,米脂婆姨及英雄的米脂人民竭尽全力,踊跃支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杨家沟的四个月中,毛主席和党中央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指挥了宜瓦战役和全国各个解放战场的战斗,纠正了土改中“左”的倾向,为夺取全国新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初到杨家沟308 二、大战前夕311 三、十里铺惨案313 四、走在时代前列的米脂婆姨316 五、70万斤粮食320 六、俊男靓女322 七、米脂“夜明珠”324 八、全国罕见的地主庄园327 九、爱国进步人士杜斌丞、李鼎铭、艾宪曾329 十、山沟里的《万有文库》334 十一、十二月会议337 十二、“完全同意习仲勋同志这些意见!”339 十三、宜瓦战役341 十四、真正的铜墙铁壁343 第十二章 吴堡春色 吴堡,东临黄河,自古为秦晋咽喉。早在1925年,这里就有人加入了共产党,1928年建立了吴堡县委,1933年建立了红军游击队,是刘志丹、谢子长创建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多次用大炮对吴堡县城进行猛烈轰炸,企图在这里西渡黄河,占领陕西。英雄的吴堡人民全力支持八路军河防部队,对日寇进行英勇还击,使其始终未能跨过黄河。转战陕北期间,吴堡人民为保护我中央机关、学校、后勤人员安全转移到山西和华北竭尽全力,立下了汗马功劳。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安全渡过黄河,前往西柏坡,开始了新的征程,吴堡,为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为转战陕北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毛主席动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陕北人民对革命是有功的!” 一、历史的选择345 二、渡河准备347 三、保卫黄河350 四、宋家川的水手们354 五、东渡大转移355 六、周恩来两次经过宋家川357 七、运送粮食359 八、依依惜别361 九、整装待发363 十、黄河颂歌365 十一、再见了,陕北!369 附一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行程路线373 附二转战陕北途经驻地378 附三转战陕北期间的几次重大战役379 后记382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历史知识读物 中国近现代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