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案与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清代的案与刑

清代的案与刑

作者:郑小悠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203107934

定价:46.0

出版时间:2018-05-01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乾隆四十六年夏天,甘肃发生叛乱,乾隆皇帝命阿桂前去平叛。当时阿桂正在河南处理河工事务,不能即刻启程,遂由和珅先到甘肃,作为临时主帅。和珅立功心切,准备在阿桂到甘肃之前平定叛乱,于是独自督师进剿,却被叛军击败。和珅在军中毫无威信,下令调动各部将领,将领们都不理睬;开军事会议时每次提出想法,都被将领们刁难抗拒,他也无可奈何。等阿桂来到前线,和珅前往迎接。阿桂问他为什么战败,和珅只好悻悻回答:“将领们桀骜不驯,都不听我的命令。”阿桂说:“军中有令不行,就该斩首啊。”和珅请教下一步进兵方略,阿桂笑而不答,只是命令诸将领次日早上到辕门集合。第二天一早,阿桂升帐发令,命和珅侧坐旁观,见诸将凡有所调拨,无不凛然从命、应声如响。阿桂布置完毕,对一旁恼羞成怒的和珅说:“我看了半天,也没见哪个将领敢轻慢军令啊!那么前次之败,我的尚方宝剑该拿来谁的头呢?”和珅登时就吓得面无人色。阿桂随后命他离开军营,返回北京。

乾隆四十六年,即海昇案发生的四年前。为了提高和珅在朝中的威望,乾隆帝为他提供了出征平叛、建立军功的机会。哪知道和珅独自指挥作战时,不但轻敌躁进、大败而回,也让属下将领对其十分轻视,全然不肯听其调遣,与阿桂命将时的“辄应如响”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一段经历,是二人在朝中威信的真实写照,令和珅恼羞成怒,为他们日后的不断较量埋下伏笔。

案件始末

事实上,海昇案的缘起不过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务小事。海昇自幼娶妻乌雅氏,二人成亲之后一直争吵不断,四邻亲友无人不知。这天傍晚,海昇让自家十三岁的丫鬟点烟,坐在里屋的乌雅氏指其二人有私情,夫妻再次吵闹不休。吵到激烈处,二人动起手来,海昇走进屋去,踢了乌雅氏几下,乌雅氏大骂不止。海昇气急败坏,又向乌雅氏胸口猛踢一脚,乌雅氏应声倒在床上。海昇再用手掐住乌雅氏脖子,但此时乌雅氏已经气绝。海昇见此情形,赶忙稳住心神、装点现场,用搭包系住乌雅氏的脖子,吊在柜子腿上,装作自缢状。事发后,海昇不敢通知乌雅氏的娘家亲属,准备偷偷入殓。不过,乌雅氏陪嫁的小厮趁机偷跑回去,将乌雅氏缢死的消息告诉了娘家弟弟贵宁。贵宁闻讯,马上带着家属来到海昇家,欲看尸身。海昇将贵宁等人拦在门外,声称尸首已经装裹,须等盛殓再看。贵宁表示姐姐自缢横死,应该报官,不能私自入殓。海昇不肯,贵宁争执不下,遂到主管京师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递状,呈明亲姐死因不明,请求官府派人验尸。

时任步军统领的正是和珅。当得知被告海昇是阿桂的亲戚时,和珅一阵窃喜,颇欲借此机会令阿桂难堪。按照惯例,内城出现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应由步军统领衙门行文刑部,请刑部派员验尸。阿桂家族在刑部威望极高,其父阿克敦担任刑部尚书达十年之久,阿桂此时又分管刑部事务,部内尚书、侍郎和主要司官,几乎都是他们父子提拔培养的。刑部接到步军统领衙门行文后派出的司官李阔、业成额二人,都不愿兴起事端令阿桂蒙羞,而随同前往的仵作李玉又接受了海昇管家的贿赂,虽然认出乌雅氏脖颈上的伤痕并非致命伤,仍然以自缢喝报,二司官也囫囵以自缢定案。

事情到了这一步,如果是寻常案件,自然可以糊弄过去。而此案既由和珅经手,就难以蒙混过关。和珅一面挑唆贵宁在步军衙门不断喊冤,且状词直指阿桂,称其指示刑部司官包庇亲属;一面亲自上奏,将此案摆在乾隆帝御前,并建议“将海昇解职,交刑部传集应讯人证,审明确拟”。乾隆帝对此案颇为重视,下旨刑部再次派出得力官员验尸,并由都察院派员共同前往,起到监督作用。一时间,刑部派出侍郎景禄、杜玉林,司官王士棻、庆兴四人,都察院则由左都御史纪昀带领崇泰、郑澂两位御史,一起前往海昇家,又调都察院五城中的西城仵作王国泰代替刑部仵作检验尸首,以防舞弊。

事实上,和初验的几位官吏一样,这次参加覆验的七位官员和一名仵作,也没有人愿意把事情的真相捅破。首先,按照清代制度,京城内有仵作的衙门只有刑部和都察院五城。刑部仵作水平较高、薪水亦高;都察院仵作水平较低、薪水也低,且升迁方向就是进入刑部。因此,除非万不得已,都察院仵作断然不敢翻刑部之案。此外,这次检验官员中职位、资历高的当属纪昀,但更巧的是,阿桂之父阿克敦正是纪昀的乡试座师,且师生之谊甚笃,可称得上通家世好。既然事情碍着老朋友的脸面,一向精明过人的纪昀自然乐得成全。他一到验尸现场,就以年老眼花、不懂刑名为由,一语不发,随他前来的两名御史自然也不作声。至于刑部此次派来的几位堂、司官员,都是部内干练之员。如杜玉林任司官时,是刑部个还没有实缺就获得总办秋审殊荣的人;庆兴是有名的验尸老手;而王士棻更秉公处死过和珅的家奴。不过,刑部官员中越是得力能干之人,越与阿桂关系密切,受其提拔恩惠越多。综合以上几个因素,这次验尸的过程与初验毫无区别,结果也仍然是“自缢”,只比初验时多出左右膝四处不致命伤。

案子上奏后,贵宁仍然在步军衙门控告不休,一口咬定两次验伤结果都不属实,是刑部、都察院因为阿桂情面故意瞒报致命伤。乾隆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召见阿桂询问。当他问到柜子腿怎么能吊死活人时,阿桂以一副常年担任刑部堂官的自信态度回答说:“床档船舱,皆可自缢。”乾隆又问贵宁屡控不休如何是好。阿桂说:“如虚即应治罪。”这样的表述被和珅抓住把柄,事后成为阿桂包庇海昇的证据。

一件情节毫不稀奇的人命案,不但两次检验无果,亲属不肯罢休,还掺合进如此复杂的高层人事关系,令极其痛恨大臣结党的乾隆帝大为恼火。在和珅的撺掇下,皇帝干脆撇开刑部不用,改派户部侍郎曹文埴、工部侍郎伊龄阿,借调大兴县仵作第三次前往验尸。龙颜震怒之下,这一次的验尸官再也不敢糊弄了事。经过仔细勘验,这一次的验尸结果与前两次迥然不同,变为:“验得乌雅氏脖项耳际并无缢痕,亦无勒痕,而胸膛有脚踢致命伤一处,显系踢死。”乾隆帝恐阿桂等人不服,下旨阿桂、和珅与初验、覆验、三验的官员,以及刑部全体堂官都到海昇家公同再验。众目睽睽之下,阿桂和刑部也表示曹、伊二人所验是实,再将全部犯人、证人提到刑部大堂审讯。海昇招供,案件终于告破。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