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

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

作者:杜车别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1259700

定价:52.0

出版时间:2018-07-0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繁荣就算是静悄悄到来的,也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那些多年批判现实、深挖历史、预言崩溃的人,却不免感到茫然和尴尬。为了解释中国的贫穷落后,大家在历史中翻来翻去,大有心得,突然抬头一看,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却已大为改观。眼前一片繁荣兴旺,甚至是前所未有、举世无双的超大规模繁荣兴旺——十多亿人的经济体,经济、社会高速成长四十年!这在全人类历史上都找不到先例。那些心得怎么办?怎么自圆其说?
  我个人大概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就是2008、2009年前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应该算是后知后觉了,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从此以后,我就改变了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的视角。中国国家成功而迅速的复兴,这是巨大的、无法否定的事实。对这个事实,应该有个充分的解释。对之无视或者歪曲的,是在自欺欺人。就像以前解释中国的贫穷落后要从历史中找深层原因一样,这次,除了各方面的现实分析,我们的目光也要投向历史,要从中国古代史中为中国的迅速复兴找到深层的原因和解释。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成就,原因绝不可能仅仅在这几十年中。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政治史、社会史,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发展资源、人文资源和国家资源。正是凭借这些资源,中国一次次从历史的挫折乃至灾难中站起来,一次次复兴。其他古文明被毁灭一次就从世间消失,只留下废墟和古迹,中国却能顽强地一次次战胜灾难,延续文明,并且,复兴的速度越来越快,复兴后的水平越来越高。
  杜车别等学人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努力,正发生在这个问题背景的大转换上,从解释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转换为解释中国为什么能迅速复兴。这不是对某个朝代、事件、人物的翻案那么简单,这是历史研究范式转换级别的大变化。
  杜车别此前出版的两本书《明·冤——毛文龙、袁崇焕与明末中国的历史走向》《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都是这方面的优秀着作,用丰富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改变了读者心目中明朝的形象。这本《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又跨出了一大步,推翻了人们认为中国古代长期停滞的成见。我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且希望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深入思考这个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趣的问题——中国古代史中包含着哪些因素,让中国文明能一次次实现复兴?
  更重要的是,杜车别的这几本着作,虽然已经有了开启心智甚至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对这个宏大问题来说,仍然是筚路蓝缕的开拓之作。亟需完成的研究工作量之大,绝非几个人甚至这一代人所能完成,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激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一代历史学人,正面对着一个正在开启的巨大无比的学术矿藏。当我们从全新的视角、根据全新的范式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古代史,即使是过去非常熟悉的历史事实,也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和意义——令人鼓舞和振奋的形态和意义。
  这是一个无比庞大和伟大的学术工程。对于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现在和未来的几代学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际上,对这种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正是中国绵延不绝的历史传统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希望杜车别今后能写出更多更好的着作,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人加入这个伟大学术工程的建设中来。我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必将让中国悠久的历史焕发出前所未见的热烈光芒。
  2018年1月19日
  (李子旸罗辑思维撰稿人之一,出版有《市场的力量》《经济学思维》等。)
  《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跋
  在历史领域,对“理论”似乎总是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态度。
  离开理论,只是罗列史料,则陷入琐碎材料的汪洋大海,茫无头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罗列材料再多,都不知道这能说明什么,有什么意义。如果历史仅仅是罗列过去的材料,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又有什么相干?岂非如钱穆所说,那不过是死掉的历史。
  但是,如果提出理论,把史实的认识整合到理论框架中,则又难免“以论代史”之讥,为了迎合理论,强行曲解史实,削足适履。
  如毛佩琦教授在序言中所说,历史不应该是任人歪曲,任人利用的对象。相信存在真实的历史,尽可能还原这个真实,应该是历史研究者*大的信仰。如果说历史对现实有指引作用、启发作用,那前提也是这个历史是尽可能贴近真实的。如果是歪曲的历史,即便它能满足一时功利性的需要,从长远来看,终究会带来恶果。
  但是否因此可以完全否定理论,乃至刻意地回避理论呢?我觉得不应该,实际上也做不到。
  在历史领域的争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抱有传统观点的人对提出新观点的人说,你这是以论带史;然后提出新观点的人回击,你们以论带史不是更彻头彻尾吗?西方历史学界的人指责中国的学者以论带史,但问题是西方历史学界,果真是排斥理论,做到不以论代史吗?实际上当然不是。
  很大程度上,以论代史的标签成了不同观点的人互相攻击的工具。实际上真的严肃思考一下,理论是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的工具,工具本身是无罪的,排斥工具的使用,更非理性的做法。
  要克服以论代史的弊病,*有效的办法不是排斥理论,而是正视理论的工具性。也就是应该欢迎对历史提出不同的理论,欢迎不同学术观点的提出和争鸣。如果发现旧有的理论难以解释历史事实,合理的做法不是强行把史实附会到理论上,而是提出新的理论。不断用更丰富详尽的史料研究,推动理论自身的变革和进步,这样才能克服僵守一个理论所带来的弊病。
  这与自然科学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其实是类似的。提出理论,让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有更深刻的一致的认识,但这绝不意味着死守在一个理论上,把任何实验结果都附会到理论上。而是一旦发现某些现象、某些实验结果,无法用原先的理论给出简明的解释,就提出新的理论。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发展到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但提出新的理论,绝不是意味着否定旧有理论的巨大价值。相反,旧有理论对深化人们的认识,推动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做出了无法抹杀的巨大贡献。
  自然科学领域是如此,历史领域也应当是如此。承认真理的相对性,但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物质世界不断深化的认识来逼近绝对真理。这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由图入史:李清泉自选集     下一篇: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