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凌钢
记忆凌钢作者:本书编委会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2472993 定价:80.0 出版时间:2016-07-01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
记忆凌钢 内容简介
《记忆凌钢》分为“岁月留痕”、“成长纪事”、“风雨同舟”三个篇章。收录的文章既有凌钢退休人员撰写的艰难创业经历,也有在职人员叙述的切身感受;既有高炉、转炉、轧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也有几代凌钢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喜怒哀乐;既有高校学子到企业员工之间的华丽转身,也有精诚合作、发展共赢的心手相牵。每个故事,每篇文章记录的都是凌钢真实走过的每段路。
记忆凌钢 目录
岁月留痕忆李德生将军视察凌钢
回忆宋士田
——在凌钢建厂50周年之际,谨以此献给曾为凌钢发展
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辈们
难以忘却的历史瞬间
我的女儿叫铁凌
难忘的历程
——追忆争取凌钢股票上市的岁月
凌钢总部变迁史
青春无悔献凌钢
一袋白面的故事
我在德国拆设备
我所亲历的凌钢企业文化
在记忆的*深处
凌钢伴我成长
火红的日子
崛起中的凌钢
沧海横流凌钢正道
凌钢工作服
激情燃烧的岁月
随队医生
我的记忆
2万与600万之比
光辉岁月
我与凌钢共成长
阅兵头阵朝柴“芯”
——朝柴动力技术服务保障团队圆满完成“9-3”大阅兵
服务保障工作纪实
棒材工程建设的日日夜夜
张凤阳炉高人为峰
巍巍钢铁丰碑
李亚明球跃彤窑驭长风
为钢铁谱写的交响乐章
2号麦窑诞生记
凌钢精神绘就的大手笔
成长纪事
承前启后的“老一炼”
口述王洪波整理高炉作证
说说当年的“连铸精神
回顾光辉历程见证炼钢风采
北大荒的变迁
廿四载人生路无悔青春献焦炉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燃烧激情结出富矿
回顾发展历程感悟多彩人生
求变图强说轧钢
——说说轧钢这些年的事
三十载春秋为热电
制氧变化那些事儿
为了铁水奔流
……
风雨同舟
编后语
记忆凌钢 节选
《记忆凌钢》: 在凌钢50年的发展史上,宋士田的名字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宋士田,1931年2月出生于辽宁庄河。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投身于新中国的钢铁工业,1950年初在大连钢厂参加工作,1954年被选送到苏联南乌拉尔兹斯大林冶金工厂学习特钢冶炼技术。1956年回国后,先后在北满钢厂、合肥钢厂工作。1967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凌钢,参加了凌钢的*初创业。1978年以后,他走上凌钢主要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凌源钢铁厂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1988年凌源钢铁公司成立后,任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凌钢股份公司董事长,1996年退休,2004年逝世。在近30年时间里,特别是担任凌钢主要领导18年间,他为凌钢的发展和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全部贡献给了凌钢的发展事业。他是凌钢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将永载凌钢的史册。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宋士田曾多年工作在一起。他既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良师益友,还是我的庄河老乡和忘年交。当年,我们朝夕相处,为了凌钢的发展,共同拼搏、奋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他已经退休离开凌钢20多年了,逝世也有12年之久,但对他的为人、对他的品德、对他的工作,以及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我至今记忆犹新,永难忘记。拨乱反正的头五年 宋士田是1978年5月担任凌源钢铁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在此之前,他是凌钢炼钢车间主任兼书记。1979年5月,根据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需要,他又被朝阳地委任命为凌钢党委副书记兼厂长。 这时虽然粉碎“四人帮”已将近两年,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外国有个加拿大,凌钢有个大家拿”,就是当时凌钢管理状况的真实写照。建厂初期确定的“五七十”设计生产能力(即年产5万吨钢材、7万吨钢、10万吨铁),历经十多年,迟迟不能形成。企业连年亏损,宋士田上任的上一年(1977年),亏损高达780万元,成为朝阳地区*大的亏损大户。 面对乱象,宋士田没有乱,工作更是稳扎稳打。他明白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摸清底数才能下决心。那时我也是刚被提拔为凌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经常陪他骑自行车到各车间了解情况。通过调查摸底,他准确抓住了凌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尤其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工作方向更明确了,思路更加清晰了。在随后的五年里,他按照上级和厂党委要求,大张旗鼓地拨乱反正,抓改造、抓整顿、抓改革,重点解决了影响凌钢生产经营、产品方向和企业管理等一些老大难问题,踢开了“头三脚”,使凌钢逐步走向正轨。 首先是“抓了龙头翻了身”,实现了“五七十”。由于“文革”当时按照“先主体,后辅助,先生产,后生活”的错误方针搞建设,造成凌钢很多设备不配套。当时,*卡脖子的环节在“龙头”——炼铁系统。高炉原料靠土烧,利用系数不到1,焦比高达lOOOkg,几乎炼一吨亏一吨。为高炉配套的两座8m2竖炉,原本是生产球团为高炉提供精料的,但设备工艺都不过关,球团成球率低、强度差。宋士田经过反复摸索,认为抓好竖炉过关是凌钢整个链条上*关键的环节,但光靠自身力量,尤其矿粉生产无法自控(当时保国铁矿不属凌钢),难以奏效。在他数次要求下,1978年6月,省冶金厅长周刚、副厅长沙正绪带队,来凌钢现场办公。他们在听取了宋士田汇报后,亲自拍板调来了粒度较细的桓仁矿粉,配合保国矿粉,使球团矿强度一下子上来了,竖炉攻关取得初步成功。 与此同时,大刀阔斧抓炼铁车间班子整顿。1978年夏,炼铁发生生产操作工人脱岗睡岗,误操作上错料,造成炉子大凉结瘤重大责任事故。按照惯例,就是直接处理几个操作工人完事。在党委讨论处理意见时,宋士田认为仅仅就事论事拿工人开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从头头抓起才能奏效。党委采纳了他的意见,改组了这个车间领导班子,免去了车间主任和书记职务,任命了新的车间领导班子。消息传出,全厂震动。炼铁车间从上至下抓管理、抓纪律、抓操作规程,精神面貌大为改观,高炉很快顺行,各项济技术指标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焦比降到600kg,炼铁成本大幅度降低。后来,冶金工业部领导曾高度评价这件事为“抓了龙头翻了身”。炼铁取得突破以后,宋士田又组织了以“填平补齐”为主要内容的全厂技术改造,到1980年凌钢基本上实现了“五七十”设计能力。这虽然是经过14年漫长煎熬才取得的成果,但它使宋士田和广大职工看到了希望,为凌钢后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