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油气重大基础研究丛书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油气重大基础研究丛书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油气重大基础研究丛书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

作者:宋岩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030552112

定价:298.0

出版时间:2018-08-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油气重大基础研究丛书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 本书特色

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立足于解决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勘探和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阐述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形成机理、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地质效应、不同开发方式和压裂增产机理,针对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勘探,建立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评价方法体系和多信息融合的地球物理预测技术,针对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建立基于井间干扰理论的井间优化设计方法和多因素耦合的煤层裂缝导流能力评价方法体系。《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涵盖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形成、地质评价方法、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渗透变化规律、开发井间干扰、水力压裂裂缝导流能力评价等,是一部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结合的著作,为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油气重大基础研究丛书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 内容简介

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以及两淮矿区等为重点研究地区,针对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勘探和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围绕"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地质效应及机理"和"煤层气不同开发方式及压裂增产机理"三个科学问题,进行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渗流力学等多学科联合与交叉研究,野外观测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生产动态分析与物理和数值模拟相结合,以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地球物理识别、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地质效应及机理和煤层气增产机理为重点研究内容;加强成果的应用,以我国沁水盆地樊庄试验区和鄂尔多斯盆地韩城试验区作为实验基地,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这两个试验区进行预测与验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保证成果的可靠与实用。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油气重大基础研究丛书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及勘探开发基础研究 目录

目录丛书序前言**章 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形成机理 1**节 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地质特征 1一、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地质含义 1二、圣胡安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地质特征 4第二节 中高煤阶煤层气富集高产区主控因素 16一、中高阶煤含气性主控因素 16二、中高阶煤层气可采性主控因素 31第三节 中高煤阶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形成过程 36一、热史、埋藏史分析 37二、煤层气相态转化过程 40三、煤层气藏综合演化分析 44第四节 中高煤阶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形成模式 46一、斜坡区含气量和渗透率优势叠合富集高产模式 46二、脆韧性变形过渡带煤层气富集高产模式 50三、富集区相对构造高部位高产模式 54第二章 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评价方法及应用 63**节 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评价指标体系 63一、评价指标集及指标优化 63二、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评价指标取值 68第二节 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评价模型与方法体系 74一、煤层气富集高产区量化评价模型 75二、中-高煤阶煤层气富集高产区优选评价方法体系 83第三节 典型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分布与预测 85一、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评价及预测 86二、鄂尔多斯东缘中煤阶煤层气富集高产区评价及预测 96第三章 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及应用 111**节 煤层气储层含气量与地震响应关系 111一、煤层气储层等效介质模型 111二、煤层含气量与地震响应井下原位测试与分析 114三、煤储层含气量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与地震属性优选 118第二节 煤层气储层裂缝AVA预测方法 122一、沁水盆地煤岩弹性各向异性测试与分析 122二、煤层气储层薄层AVA正演模拟与地震响应 132三、煤层气储层裂缝AVA检测与处理方法 135第三节 基于信息融合的煤层气富集高产区地球物理预测方法 135一、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地震识别模式 136二、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 136三、煤层气富集高产区预测实例 138第四章 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阶段变化规律 145**节 煤储层渗流特性动态变化机理 145一、有效应力效应 145二、基质收缩/膨胀效应 151三、煤储层渗透率变化理论模型 155第二节 煤储层渗透率阶段变化规律 160一、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 160二、不同开发阶段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 173第五章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三级流动规律及排采制度优化 183**节 煤层气三级流动模型及机理 183一、煤储层空间结构 183二、煤储层不同尺度空间结构渗透率特征 189三、三级流动数学模型 192第二节 煤层气排采压力传播与控制 195一、煤储层水系统及储层压为类型 195二、排采阶段压力传播规律 195三、排采压力控制下的各阶段的解吸、流动规律 198第三节 煤层气井排采优化方案 204一、排采制度对产能的影响 204二、不同压力下煤层气井排采的流体效应 207三、排采制度优化分析 212四、应用实例及效果 213第六章 煤层气开发井间干扰与井网优化 218**节 煤层气开发井间压力传播规律 218一、煤层气开发井间压力传播过程 218二、开发过程中井间压力传播规律 219三、不同井型井间压力传播规律 222第二节 煤层气开发井间干扰控制因素 224一、煤层气井问干扰定量化评价指标 225二、井间干扰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 228三、井间压力干扰的主控因素厘定 234第三节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 237一、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方法 237二、煤层气开发井网自动优化设计方法 242第四节 应用实例及效果 243一、韩城地区煤层气井组优化应用及效果 244二、保德地区煤层气井组优化应用及效果 247第七章 煤层气水平井井壁稳定性与优化技术 250**节 煤粉来源和煤粉的赋存方式 250一、煤粉成因及分类 250二、煤粉成分与微观特征研究 258三、煤粉的来源对比研究 262第二节 煤粉的产出及运移 263一、裂缝宽度与出粉量关系 263二、煤粉迁移与渗透率的关系 265三、煤粉的流动特征研究 269四、煤粉迁移特征研究 272第三节 煤层气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研究 274一、构造与煤储层大裂隙系统之间的关系 274二、井眼稳定性与煤体结构、地应力的关系 283三、降压排水过程中煤层气井井壁稳定性模拟研究 286第四节 应用实例及效果 290一、排采过程中煤层水平井眼稳定性力学分析 291二、樊庄区块水平井的整体计算 295第八章 煤层水力伍裂裂缝导流能力评价及高效支撑压裂技术 300**节 煤岩裂缝导流能力单因素实验分析与评价 300一、导流能力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案 300二、导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02第二节 多因素裂缝导流能力评价 330一、多因素耦合裂缝导流能力评价模型及软件 330二、煤层压裂多因素耦合导流能力评价系统的应用 333第三节 煤层气高效支撑压裂技术及应用 337一、新型煤层压裂液体系 337二、高效支撑压裂施工控制方法及机理 349三、应用实例及效果 353参考文献 358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自然科学 地球科学 地质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