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作者:彭正德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0488279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0-05-0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本书特色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认同对于维护政治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50-1980年的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将农民在土地改革、合作化、大饥荒、人民公社化过程中的认同与反抗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置于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背景之下,对农民政治认同的形成和演变进行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农民在生存理性支配下政治认同发生和变化的一般机制。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50—1980年的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对农民认同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旨在探讨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认同机制。作者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形成和演变在本质上是农民受生存理性的支配与政治权力进行社会交换的互动过程,政治地位的根本改变和生存状态的改善带来了农民高度的政治认同和服从,而对生存威胁的感知则延伸出农民的不满和各种抗争行为。本书从农民政治心理和行为的角度为实现农村政治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目录


导论
研究意义与研究回顾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基本概念与本书结构
**章 翻身:农民政治认同的形成
土地改革前农民的生存状态
诉苦:阶级意识的觉醒
划成分:政治身份的获得
斗地主与分果实:经济欲望的释放
经济动机与政治目标的契合
第二章 徘徊于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之间
组织起来
统购统销中的无奈与“反抗”
入社与退社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节选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以1950-1980年的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以1950-1980年的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对农民认同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旨在探讨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认同机制。作者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形成和演变在本质上是农民受生存理性的支配与政治权力进行社会交换的互动过程,政治地位的根本改变和生存状态的改善带来了农民高度的政治认同和服从,而对生存威胁的感知则延伸出农民的不满和各种抗争行为。《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以1950-1980年的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从农民政治心理和行为的角度为实现农村政治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相关资料

插图:在这种变化中,诉苦、划成分、斗地主成为新旧两种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转换的仪式,正如特纳所说:“仪式总是发生在两种秩序转换的中间过渡状态。”①前面的论述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图景:农民通过诉苦、划成分、斗地主,获得了经济果实,特别是作为生存资源的土地;共产党通过领导和动员农民诉苦、划成分、斗地主,打垮了旧的乡村权威,也获得了农民的政治认同。本来,共产党发动土地改革和农民参加土地改革有着不同的动力,共产党的动力来自其政治目标:重建乡村政治秩序,为新政权的巩固构筑坚实的基础;农民的动力则来自其经济动机:分得果实,解决其生存危机。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中国共产党的观点看,摧毁中国农村中传统权力结构这一政治性的任务才是土改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农民看来,土改的主要目标则是经济性质的。绝大多数贫农参加土改是出于获得财富的愿望。”②但是,在土地改革中,农民的经济动机和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实现了完美的契合。经济动机与政治目标的契合是围绕“阶级”而展开的:诉苦是阶级动员,通过诉苦产生了阶级意识;划成分是阶级标准的应用,通过划成分区分了阶级阵营;斗地主是阶级斗争的展开,通过斗地主,打垮了旧的统治阶级。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阶级是一个表述社会成员划分情况的概念,这一概念表示。

生存政治-国家整合中的农民认同 作者简介

彭正德,男,1976年生于湖南省茶陵县,1996年至2003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治学理论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月读-干部经典读本-第9辑     下一篇:欧盟完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