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作者:阎学通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01235353

定价:15.0

出版时间:2008-12-0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本书特色

《国际政治科学》属于2008年4月第16期,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出版。聂宏毅、李彬,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尹继武,联盟信任的生成机制阎学通、黄宇兴,《战国策》的霸权思想及启示宋伟,国家认同与共有观念左希迎,国家、体系与地区秩序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内容简介

简介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领域的论文,尤其重视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稿件。《国际政治科学》倡导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但是特别欢迎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逻辑推论和经验检验等研究程序完整的学术论文,同时适当刊出学术性较强的评论文章和书评。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目录

作者简介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联盟信任的生成机制《战国策》的霸权思想及启示国家认同与共有观念——对社会建构主义核心概念的反思书评国家、体系与地区秩序——评《国家、民族与大国:地区战争与和平的来源》《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匿名评阅人名单《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全年总目录加强国际政治类期刊学术规范建设的倡议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节选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领域的论文,尤其重视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国际政治科学》倡导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但是特别欢迎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逻辑推论和经验检验等研究程序完整的学术论文,同时适当刊出学术性较强的评论文章和书评。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六期) 相关资料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能够同多数国家通过和平谈判方式顺利解决边界问题,但同印度、苏联和越南曾一度兵戎相见。在解决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上,中国为何有宽和与强硬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作者发现,邻国的边界政策属性对中国的政策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中国的政策选择是“强硬对扩张,宽和对现状”,即如果邻国奉行扩张性边界政策,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反之,如果邻国奉行维持现状的边界政策,则中国的政策选择则倾向于宽和。这种选择有利于维护边境的长治久安,符合中国长远利益。对该原则的揭示是对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理性回应。关键词 领土争端 边界政策属性 政策选择领土争端素来是战争与冲突的根源之一,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我国是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到目前为止,虽然已与12个邻国正式解决了边界问题,但中国220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领土,这些争议领土能否顺利解决,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但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更会对整个民族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新的挑战。新中国成立至今,已同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互谅互让的方式顺利解决领土和边界争端,①然而在同印度、苏联和越南的边界问题上,和平谈判、互谅互让却一度被武装冲突所取代。为什么中国在处理与邻国的陆地边界争端时会有宽和与强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处理领土争端的方式受哪些因素主导和影响?中国的发展是否如西方所渲染的“中国威胁论”一样会对国际社会造成威胁?本文将运用权力转移理论考察中国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上态度成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已有解释与不足目前关于中国处理陆地领土争端态度成因的剖析散见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且大多是针对中国与某个邻国所进行的国别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有关中国处理领土边界争端问题的态度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土争端问题上的态度。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民族问题影响”论。美国学者罗伊·阿纳达·比卡什(Roy Ananda Bikash)从国内政治的视角解释了国内政治作为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影响不同的边界争端,造成边界冲突和战争。①他的研究认为,当两个国家之间存在跨国界的种族联系时,种族冲突会对既存的边界稳定产生分裂性影响,进而提升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世界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     下一篇:反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