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村蒜岭的变迁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侨村蒜岭的变迁

侨村蒜岭的变迁

作者:郁贝红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9711415

定价:69.0

出版时间:2010-04-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侨村蒜岭的变迁 本书特色

《侨村蒜岭的变迁》:村落的历史与概况宗族结构、源流及其摩擦与融合“走番”传统土地制度及其政策性变迁农业生产与经济结构变迁第二次出国热潮村民生活水平变化与贫富差距人生仪礼和岁时节日民俗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娱乐文化

侨村蒜岭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百村调查”的分课题中,首部论述典型侨村特色及其变迁的课题成果。笔者分析了蒜岭成为侨村的根本原因,华侨华人的创业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后不遗余力援建家乡的情况。旅印尼蒜岭乡亲的援助一方面激发了蒜岭村的第二次出国热潮,使该村形成了以海外务工为主的多元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村民依赖侨资的思想。随着旅印尼老一辈华侨华人的相继离世,蒜岭已失去侨资援助,村民开始走上自筹资金建设家乡的道路。

侨村蒜岭的变迁 目录

**章 村落的历史与概况
**节 闽王荣赐易名的地方
第二节 古道穿越的村庄
第三节 历时嵌入型村庄与围海造田
第四节 繁荣数百年的蒜岭古街
第二章 宗族结构、源流及其摩擦与融合
**节 村庄的姓氏结构
第二节 林姓宗族的源流
第三节 同姓不同宗的陈姓源流
第四节 黄姓宗族的源流
第五节 宗族间的摩擦
第六节 宗族的融合与村庄共同体
第三章 “走番”
**节 蒜岭海外关系网络的形成
第二节 纷纷“走番”的原因
第三节 出国的方式
第四节 旅印尼蒜岭人的创业和产业
第五节 海内外架桥人陈金煌
第六节 大慈善家陈德发
第七节 商界奇才陈子兴
第八节 蒜岭社会的异国移植
第四章 传统土地制度及其政策性变迁
**节 传统土地制度
第二节 土地改革与爱国爱乡的华侨地主
第三节 激进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四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所有权规模变化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承包制”
第五章 农业生产与经济结构变迁
**节 新中国成立初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第二节 集体化时期的蒜岭经济
第三节 家庭承包制后蒜岭农业经济的变化
第四节 非农产业的兴起与衰败
第五节 出国出境务工为主的多元经济
第六章 第二次出国出境热潮
**节 出国出境务工者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出国出境原因、途径和费用
第三节 境外从事的职业、收入和汇款用途
第四节 出国出境务工者在海外的“血泪”生活
第五节 从打工仔成长起来的佼佼者
第六节 反哺的村庄
第七章 村民生活水平变化与贫富差距
**节 1949年前蒜岭人的生活
第二节 初级社时期的村民生活
第三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村民生活
第四节 包产到户后饮食、衣着的显著变化
第五节 从盖土墙房到盖“洋楼”再到盖“别墅楼”
第六节 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情况
第七节 村民收支情况及贫富差距
第八节 村民*关心的是挣钱
第八章 公共管理、民间组织及公共设施建设的特点与变迁
**节 1949年以前的村庄公共管理与公共活动设施
第二节 1949年以后的村庄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
第三节 民间组织
第四节 村两委
第五节 失去侨资开始村民集资建设
第九章 家庭、婚姻与外来媳妇
**节 家庭成员结构状况
第二节 婚姻状况变化
第三节 外来媳妇
第十章 人生仪礼和岁时节日民俗
**节 诞生仪礼
第二节 婚俗
第三节 寿宴礼俗
第四节 葬俗仪礼
第五节 岁时节日
第十一章 村庄教育的发展变迁与教育水平
**节 流传至今的名学堂:漆林书院
第二节 公立国民小学的创立
第三节 1949年后蒜岭小学的发展
第四节 蒜岭小学的消亡
第五节 蒜岭侨兴初级中学的创立
第六节 村民受教育水平结构及农村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一次发展机会的错失
第十二章 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娱乐文化
**节 以儿童、妇女与老年人为主体的赋闲的村庄
第二节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复兴与变异
第三节 现代文化娱乐活动几起几落与休闲文化的萌芽
第四节 对组织现代文化娱乐团体、活跃现代文化生活的思考
第十三章 医疗卫生的历史与变化
**节 新中国成立前蒜岭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村庄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第三节 个体医院——福清向阳骨科医院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第五节 依靠国家政策保证村卫生所的可持续发展
附录一 武当别院《扬德以名》石碑记载的捐款人名录
附录二 雪峰寺五皇大帝出巡仪式
附录三 撒帐诗
附录四 五盏灯经文
参考文献
后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