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与歧异-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理念与方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根基与歧异-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理念与方向

根基与歧异-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理念与方向

作者:李洪卫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42654465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15-12-01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根基与歧异-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理念与方向 本书特色

  理性与秩序及其内在同一性是保守主义思想的实质。保守主义的内在精神是变动社会的秩序探索,包含了制度性、过程性与心灵秩序之一体性的关联思考。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康有为的个人修养功夫其实偏于心学,而且他的立论以平等为基础。同时。他在* 大程度上致力于达到政治秩序和心灵秩序的统一和均衡。蒋庆则偏于寻找超验的天道秩序对现实世界的统摄性乃至支配性。牟宗三等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良知天道观之内在性确保外在政治秩序建基于一种自足的完备的个体理性之上,以期展现人的尊严和责任;同时,又要在现实层面实现对这种理性的自我否定和裂解,这是两种理性秩序观的反映。   《根基与歧异(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理念与方向)》由李洪卫*。

根基与歧异-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理念与方向 目录

前言**章  秩序、理性与保守主义  一、秩序与理序  二、理性与理智  三、保守主义的精神特质:均衡、情境主义和理性  四、2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的理性特质第二章  康有为天道观略论  一、中国古代的天人政治哲学  二、天子、天民与平等  三、天、元、仁同一的形上学    (一)仁与身心感应和制度进化    (二)以元统天:世界秩序之本  四、王与群、君    五、万物一体归于仁心:康有为的思想与修养体证    六、结语第三章  变革社会政治秩序与精神秩序及其协调——政治保守主义的秩序理性认知  一、形式化的“定于一”与在世界民族时期避免民主的争斗或混乱  二、实质性的政府及其权威  三、变革秩序中君主之神和教主之神的协同    (一)杨度在国民主义与家族主义中的中道    (二)君权与孔教的虚实:康有为关于国家秩序的    二元一体性思路  四、情境主义秩序性观念的利弊得失    (一)历史与政治观念    (二)权利的本根性与人类精神价值的整合问题第四章  合法性、责任政治与精英治理一一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政治理念及其启示  一、牟宗三“政治”的概念:从良知的“天下”到分解对待的“政治”  二、徐复观自由主义与责任政治相统一的理念    (一)民主政治的质、量辩证法——认知的学术与利益分享的政治之比喻关系    (二)责任政治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政治向现代转进的根基  三、钱穆:中国士人政治历史及其价值重析    (一)政党政治与全民政治    (二)中国传统士人政治的历史特征  四、几点分析(一)政治合法性理念中的“形式化存在”与中国政治变革问题    (二)责任政治的理想与现实    (三)精英政治的崇拜者及其问题第五章  人文理性与政治秩序的关联性考察  一、扬弃天理:仁的说理理性观念的建构  二、良知政道:基于人文理性秩序的政统建构  三、人文理性的右翼:士人政治和接续主义  四、文化保守主义理性观念的反思    (一)人文理性与演化理性:中西保守主义关于“理性”的差异性认知    (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待:大陆新儒家对现    代新儒家的挑战及其问题第六章  蒋庆天道观研究  一、蒋庆的天人感应、理一分殊与阴阳互变  二、蒋庆关于自然与社会之二元参差性与不平等论证  三、蒋庆:三重合法性与重回礼治秩序    (一)天道神权与人民主权的对峙    (二)组织化的善与礼治秩序  四、综论       (一)天道与政治    (二)公羊学与保守主义    (三)政治合法性、礼制与吏治    (四)政权民主、治权民主与道德教化第七章  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之间的几个歧见  一、天道、个体与政治    (一)牟宗三:内在超越证成天道和个体的平等挺立    (二)蒋庆的天人感应、理一分殊与阴阳互变所形成的人际倾斜    (三)政治蕴涵  二、礼法、心性与政治    (一)礼法与治道    (二)礼乐与心性  三、礼教、良知普世伦理与政治发展    (一)蒋庆:以教御政、政教合一    (二)牟宗三:以敞开人性具体体现天道的“实证”人文教    (三)人文良知教与普世伦理的建构    (四)良知教或仁学与公民社会的建设附录l  康德论权利的内在结构关系与孔子之“直”  一、康德:人的权利义务之证成及其个体之间的权利关系架构    (一)独立意志和自由的确定    (二)义务、权利和所有意志并存    (三)力的平衡法则    (四)绝对命令与相互性原理  二、孔子之“直”及其所规定的结构性关系    (一)“直”的基本含义    (二)“直”的意识分析或“直”在个人的精神特征  三、康德和孔子正义架构中的“相互性”问题    余论:君子与公民——儒家“仁”和“直”的现代重构附录2  良知与公共理性的道德基础  一、罗尔斯公共理性概念及康德人类合作的相互关系证明    (一)罗尔斯的公共理性    (二)康德人类合作关系的义务论和“相互性”的证明  二、儒家良知观念中“伤生若己”的义务论元素    (一)“伤生若己”的根芽    (二)“伤生若己”的元德根据  三、良知之“直”的“相互性”与理征引文献举要索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