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作者:孙德海 著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010199856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9-01-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当今时代,在民主已被深深嵌入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并被视为衡量不同社会制度优劣试金石,究竟何谓民主,却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书稿从历史与逻辑、比较与借鉴、传承与创新、解析与建构等多重维度,通过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上的追根溯源和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价值取向和人民主体实践路径的伟大创造,而且系统诠释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从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独特优势和时代价值。因此,自觉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快构建立体多层、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对于在全球日趋激烈的民主话语权竞争中掌握主导权,并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在民主已被深深嵌入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并被视为衡量不同社会制度优劣试金石,究竟何谓民主,却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书稿从历史与逻辑、比较与借鉴、传承与创新、解析与建构等多重维度,通过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上的追根溯源和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价值取向和人民主体实践路径的伟大创造,而且系统诠释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从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独特优势和时代价值。因此,自觉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快构建立体多层、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对于在优选日趋激烈的民主话语权竞争中掌握权,并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目录
导 论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立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合作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资源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第三章 比较视野下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和而不同 一、中西协商民主关系上的研究论争 二、中西协商民主起源上的时空错置 三、中西协商民主机理上的异曲同工 四、中西协商民主价值上的交流互鉴 五、中西协商民主本质上的同构异质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建构 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学术研究的背景述要 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话语建设的学理分析 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建构进路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 一、大力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二、积极开展人大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三、扎实推进政府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四、着力强化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五、努力推进人民团体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六、不断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七、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目标 一、丰富人类民主实现形式 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参考文献 后 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合作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深刻揭示工人阶级的阶级特点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而他们所阐述的政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竞争性政党体制的显著标志。列宁在创立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合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党合作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合作学说,而且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合作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政党是阶级组织的*高形式。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由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国家的先后兴起,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在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保持行动一致,开始尝试建立政治组织,于是不同阶级、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纷纷建立自己的政党,以实现共同的经济和政治目的。随着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政党的不断产生,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逐渐由君主或僭主政治时期转入政党政治时代。 历史进入到19世纪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和不断扩张,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个与资产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新的无产者阶级——工人阶级。为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尤其是随着阶级意识的不断觉醒,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渐由*初的自发阶段转入自觉阶段,于是把当时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无产者组织起来,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就成为当时斗争的迫切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发展状况、阶级斗争形势和工人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在亲身参加工人阶级建立自己政党的过程中,逐渐创立了系统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特别是他们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堪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纲领性文件和奠基之作。在这部伟大而经典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深刻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且全面论证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并且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斗争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策略。而其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与其他工人政党和民主政党进行合作与联合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合作理论的思想基础。 **,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一切政治民主只能是少数人的、虚伪的民主,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革命的**步就是要首先争取民主,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而“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的*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就是说,从根本上讲,共产党和其他一切工人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在阶级利益和奋斗目标上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那就是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工人阶级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权。 ……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