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大会战:1937(2次)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淞沪大会战:1937(2次)

淞沪大会战:1937(2次)

作者:徐志耕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21096173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7-01-01

出版社:贵州人民

淞沪大会战:1937(2次) 内容简介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淞沪大会战:1937》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斗争为背景,展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的凛然正气,描写了从统帅部的高级将领到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一触即发的虹桥事件,寸土必争的“血肉磨坊”,姚子青营宝山悲歌,八百壮士威名四行;大场撤退,杨行喋血,闸北大火,直至孤岛沦陷。既有枪林弹雨的浴血厮拼,又有秘密战线的除奸暗杀;还有赤胆忠心的悲壮英烈和名扬四海的慷慨义举。  作者采访当年官兵,踏看战场地形,查阅原始档案,以翔实的史料和文学笔法,全景式地再现了1937年8月13日开始历时3个月的上海战场的烽火硝烟,气势恢宏,场面雄奇,为历史留下了一部关于淞沪抗战的真实记录。

淞沪大会战:1937(2次) 目录

**章 一声枪响,揭开了中国抗战的序幕l
1.一触即发
2.风驰电掣
3.沪宁急电
4.剑拔弩张
5.计谋和阴谋
6.调兵遣将

第二章 攻击!攻击!攻击!
1.横扫千军
2.碧空扬威
3.寸土必争
4.弓与箭
5.长天大捷
6.众矢之的
7.铁拳行动
8.烈火尖刀

第三章 日本到上海是三天,贵州到上海走了三十七天
1.旧地故友
2.推波助澜
3.急如星火
4.大本营
5.百川归海

第四章 向全国的所有爱国军队和爱国同胞致以
革命的敬礼
1.誓师出征
2.豪气长歌
3.血雨江阴
4.铁军神炮

第五章 从优势进攻到弱势防御
1.全线登陆
2.吴淞失守
3.宝山青史
4.分割包围

第六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铁的后盾
2.捧出你的心
3.血色红十字
4.巾帼风采
5.患难相依

第七章 艰难的苦守,一寸山河一寸血
1.血肉磨坊(一)
2.血肉磨坊(二)
3.血肉磨坊(三)
4.血肉磨坊(四)

第八章 *后的拼搏
1.先下手为强
2.多路突击
3.以守为攻
……
第九章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后记

淞沪大会战:1937(2次) 节选

  《淞沪大会战:1937》:  松井石根先拜访的是外交部长张群和军政部长何应钦,他提出的谈判方案强调“南京政府目下先行怀柔西南”,及“中国一方警惕党部及中央军中之亲俄派和亲美派飞扬跋扈”,还有“满洲之既成事实暂可不议,但华北之特殊形势,应尽速解决”。张群柔中有刚,强调绝对不能承认满洲国的独立。何应钦态度强硬,他说:“无论日军如何强大,要想灭亡中国是不可能的。两国军队如果继续对峙下去,双方都将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  一身戎装的蒋介石礼节性地接见了松井。他们曾有过私人往来。蒋介石留学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去高田联队当兵,回到东京后,是松井石根帮他找的住宿地方。他们叙说旧情,海阔天空。当松井谈到“满洲交予溥仪”时,蒋介石怒斥溥仪是“叛变行为”。他对松井说:“先总理在神户演说过‘大亚细亚主义’,那是平等互利之大亚细亚主义,绝非恃强凌弱,侵略霸占!”  三天的南京游说留给松井石根的印象是:“蒋、张态度尚不十分明朗……彼等对日本今后之态度仍存不安也。”  蒋介石始终认为,日本人不可信任。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忍辱负重,步步退让,日本人却得寸进尺,一点不给他面子,这使得蒋介石由恼怒而义愤。19岁那年的一件事被牢记在他的心里。他从浙江跋涉一个月时间到保定去上陆军速成学堂。教卫生课的一个日本医官把一块泥土放到桌子上说:“这就是中国。这块泥土中有4亿个微生物,就像中国的4亿人口。”唯独没有辫子的蒋介石气得要命,他大步走上讲台,把那块泥土分成8小块,然后拿起其中的一小块对教官说:“你们日本有5千万人,是不是也像5千万个微生物,寄生在这一小块泥土中呢?”  日本教官一时目瞪口呆,血气方刚的蒋介石得意地笑了。  统一了中国的蒋介石并没有多少得意的笑容。严峻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形势,使得他忧虑重重。他寄希望于国际联盟,他认为,国际舆论和国际力量是无敌的。可是日本人无视这个国际联盟,而国际联盟对日本的扩张也无能为力。  倒是西方几个国家向蒋介石伸出了援手。  在逐渐稳定了长江流域的统治以后,蒋介石依靠美英等国的支持实行币制改革,建立了经济基础,又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进口了大批新式武器,开始进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为了加强部队的装备以准备对日作战,1935年,蒋介石就在武昌行营设立了陆军整理处,他决心对编制和装备杂乱的地方部队进行整编。以陈诚为主任的整理处准备在4年内整理好60个师,并将整理师的旅长以上军官调陆军大学学习。  抗战前夕,经过整编的调整师,官兵实力为10923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火炮与追击炮46门,掷弹筒243具。可惜,陈诚在完成了50个师的整编后,卢沟桥的枪声打响了。  这时,国民政府的陆军,已有49个军182个步兵师,46个独立步兵旅,9个骑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20个独立骑兵团,总兵力达170多万人。  从数量上来比较,中国的陆军比海空军的实力强一些。抗战初期,中国只有侦察机251架,战斗机212架,轰炸机257架,全是进口的,用于作战的飞机只有305架。海军的舰艇更比不上日本了,中国的4个舰队只有100艘计6万吨排水量,只有日本的1/101而且大部分舰艇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旧式舰船,装备落后,火力微弱,仿佛土炮鸟枪。  但中国有人,中国人抵御侵略的传统法宝是万里长城,从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动员了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大规模地构筑防御阵地。仅3年多时间,从内陆到沿海,从北方到南国,修筑了比万里长城还要长的防线。  从河北的石家庄、保定到河南的新乡为前进据点,以西起洛阳、开封,东到徐州、连云港为防御地带,在平汉、陇海路沿线,建设了一系列坚固阵地。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军事 中外战争纪实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