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
做人的佛法作者:九戒居士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3042940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09-07-0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
做人的佛法 本书特色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亦是种活法。
一名法师,前去一座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
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法师,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
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则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其实,佛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思想,而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佛经里面讲的也不是复杂的说教理论,而是很多非常生活化的故事。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做人,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
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以活得自在,而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只有去掉了妄想和执著,原本的佛性才会自然显现。
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做你的富贵梦,我有我的穷开心,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人如果都能这样活着,还能不快乐么?
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人生的态度,心中有阳光,生活便处处都灿烂;心中有爱,便处处有温暖;心中有善,处处是善;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世界上困扰人心的事,其实多半是因为修养不够引起的,正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于本来不必担忧的事,却整日里愁眉苦脸、思前想后,不是杞人忧天又是什么?
一个善念能使人摇身变成国王,一个恶念也能使人暴毙于马路边。所以,为人之道就是要常常观照自己的内心,时时起善念,不起恶念,做任何事都能尽心尽力,凡事才能成就。
做人的佛法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作者精选了人大量佛家禅语、故事,以佛法为依据,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困境,加以点评,精辟地阐释了“佛法是种活法”的道理,语言活泼,见解独到,使人耳目一新。
佛真的很好,读读佛经就能知道。世人都应该尊敬他、向他学习,感受他的真性情,领悟他的大智慧。
佛法真的很好,读完这本书就会明白。不论你信不信佛教,读点佛经、学点佛法,学点佛法,懂点佛法,对你的人生有百益而无一害。用佛法这个活法来活,你会活得轻松自在、快乐幸福。
做人的佛法 目录
**章 人生可以很圆满活着就要好好活
生命经不起等待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活出人间好时节
求人不如求己
佛不度人人自度
自己的路自己走
我的人生我做主
活着,要顺其自然
追求多元的人生
不要画地自限
从梦想照进现实
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
浮生若茶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章 让快乐成为天性
活着不是为生气
一切如来,亦皆随喜
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
“一生无性”*快活
放下才能得解脱
烦恼都是自找的
快乐无非常知足
何必在意小过
不幸之中有万幸
懂得付出才能收获快乐
把握当下的幸福
善意地解释一切
第三章 学佛就是学做人
认识你自己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善待自己,享受人生
保持一颗平常心
学会宽容,收获一生
忍辱是种大修养
宽容是*好的教育
善缘就是财富
花开无声
做人只求无愧于心
不见他人过
用心做事,真诚做人
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无量佛法量无边
常常检点自己
第四章 佛法是种活法
佛法是种活法
生活就是修行
生命只在呼吸间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本来都是缘
莫使心灵有尘埃
万法由心生
人人都是佛
得失寸心知
烦恼是因为修养不够
凡事不可太执著
人生需要觉悟
闲名破利如风尘
不可说
第五章 善哉,善在
用善心温暖世道
善恶存乎一念间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善待生命,关爱众生
莫以恶小而为之
布施不倦,求善不厌
善心无限,功德无边
浪子回头金不换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舍己度人,善莫大焉
第六章 持戒度心魔
贪欲就是一切烦恼
不要图口舌之快
世界上*愚蠢的事情莫过于生气
冲动是魔鬼
节俭生活的意义
别让贪心毁掉一生
以戒为师
代后记(弘一大师)青年人学佛应注意的四项
做人的佛法 节选
哲学/宗教 宗教 佛教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