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禅定与智慧
心定-禅定与智慧作者:心定和尚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44332118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0-10-01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心定-禅定与智慧 本书特色
唯有禅定的力量,才能控制心念,使情爱不到处乱窜。
唯有般若智慧,才能消除我们的习气。
每一位学佛的人都希望早一点开悟,都希望明心见性,但必须了解到无始以来的这些习气,不是一个禅七可以消除净尽的,一定要悟后而修。
人间佛教的修行,就是心里要明白世间一切都是假相,当下安住在所缘境上,才能离五欲、去五盖。
修习禅定的人,不要盼望未来,或是怀念过去。未来的还做不到,过去的挽得回来吗?
心定-禅定与智慧 内容简介
心定和尚出家弘法三十余年,其足迹遍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曾在台湾东海大学教授“佛教与人生”的课程,对佛理曾做缜密的思维,融贯了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法,并在南北传佛教的融合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
《心定》一书是根据心定和尚在禅堂或佛学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成,内容包括参禅修定的具体方法、要领,佛法上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修行的方法运用在生活上。心定和尚的这些弘法教学,既颇具深度,又能做条理的层次分析,对参禅修定的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禅修导引。
心定-禅定与智慧 目录
自序**章 烦恼的产生
一、“起七”仪式中对同参的叮咛
念头作用的过程
二、禅七期间的法语
(1)念头的起源
(2)存放念头的地方——阿赖耶识(第八识)
(3)阿赖耶识的现代语一记忆力
(4)记忆力的特性
(5)以戒定慧来断除烦恼
第二章 烦恼的制造过程
一、烦恼的方程式——十二因缘
二、烦恼的种类
(1)欲取
(2)见取
心定-禅定与智慧 节选
《心定:禅定与智慧》内容简介:心定和尚出家弘法三十余年,其足迹遍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曾在台湾东海大学教授“佛教与人生”的课程,对佛理曾做缜密的思维,融贯了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法,并在南北传佛教的融合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心定》一书是根据心定和尚在禅堂或佛学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成,内容包括参禅修定的具体方法、要领,佛法上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修行的方法运用在生活上。心定和尚的这些弘法教学,既颇具深度,又能做条理的层次分析,对参禅修定的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禅修导引。
心定-禅定与智慧 相关资料
插图:我们都会有很多习惯性的动作。做事、讲话是一种习惯,我们的念头也是一种习惯,因为我们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想它。一般凡夫没有修定的境界,是不可能叫他不要想的。但事实上的确有方法可以让妄念逐渐减少,达到一念不起的境界。我们的心念这么多,无法知道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多?佛法讲“无明”,就是说一开始即是这个样了的。例如虚空,不论是被白云或乌云覆盖,宇宙是本来就有的。佛法所说的地、水、火、风,也是本来就存在的。虚空里的乌云、白云这一类东西不晓得是何时形成的;我们的心意、念头很多,也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不过因为从有念头以后,我们就把不真实的误认为是真实的,从此继续在见解上繁衍出身、口、意三方面的错误行为。从错误的思想形成了见解上的一种执著,再由见解上的执著衍生了身、口、意的一些固定行为。这样反复辗转的相依、相关,使得我们生生世世都不断增加一些错误或没有意义的行为,最后这些身、口、意三业的痕迹就形成了我们的心意识。在唯识学里,我们身体、语言、心念的这些行为、动作,就是我们所谓的“有表业”。当其变成记忆力时,现行的这些有表业回到我们第八意识,成为第八意识里的一部分。第八意识就像一个大仓库,储存起来后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我们的任何动作,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心念的,这些都是质量化的状态。一旦发动成质量化的动作以后,就立刻转化成“能量”的状态。好比汽油挥发了以后,就成为一种能量化的状态(成为气体,而不再是液体),这种能量状态虽然看不见,但确实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动作、语言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者心念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已变成质量化的状态,称为“现行”。而这个现行,很自然而然地就转变成能量化的记忆力。所以我们说由“现行”回到阿赖耶识以后成为习气,这种习气也可以说是一种能量。就好比汽油挥发了以后,存在于虚空,虽看不见,但却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如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记忆力”。我们的记忆力当中哪一类最多,哪一类就会经常显现出来,包括做梦的时候。所以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记忆力较多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功能、作用。因此我们日常所说的话哪一类比较多,所做的事哪一类比较多,就称为“印象加深”或“印象深刻”,其实这都是我们记忆力里比较强的部分在起作用。这比较强的部分如果是针对某一个人,他心里就常常喜欢去找那个人;若是针对某一件事,就常常喜欢去做它。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喜欢吃的、喜欢穿的,他心里就常常喜欢去吃那个东西或是去穿那件衣服。在我们的记忆力里比较强的部分就是这样子驱使我们。从这里就可以想到,其实我们的心意识就是我们的行为所造成的。每一次行为之后,就强化了我们心意识的某一部分。因此在我们的脑海里,生生世世(不管古代、现代)都会增加一些记忆。因此,我们所作的许多现行(显现出来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我们曾经记忆过的心念所引发的。在我们的阿赖耶识(记忆)里收藏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事,然后见到现前的外在境界时(佛教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把它吸收进来,再回忆我们脑海里有没有曾经记忆过这些东西?如果曾经记忆过这些东西,很相同、很类似的记忆,那就称为“相应”。遇到相应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特别喜欢。譬如见到某一个人,我们心里就在想:“好像在哪里见过面?喔,对了!原来是这样,有这么一段因缘!”所以对这个人就特别喜欢,对一件东西也是这样子的。总之,我们的心意识(阿赖耶识)里的记忆是无量无边的,就像无数亿的电子一样(因为我们的记忆是能量化的)。我们不断地透过六根,吸收六尘的境界回来,再跟原有的记忆作比对。相类似的,就产生喜欢、染着、贪爱;不相同的,就排斥、打击、破坏它,并且不断透过六根来追逐六尘,制造身、口、意的一些贪、嗔、痴行为。这些行为马上又变成记忆力,成为阿赖耶识的一部分。等到临命终时,就是靠我们的记忆力中平时做得最多、最强的那一部分的力量,再引导我们去投胎转世。当我们投胎转世以后,就住进一个新的生命体里。在母亲的肚子里,这个胎儿的个性好坏、长得好不好看、健不健康,这些都不是母亲给的,而是由胎儿本身的这股超强记忆力的内涵来作为它的基因和标准。如果过去给人快乐、欢喜的成分比较多,那么这个小孩的原料就很好,生出来的样子就特别可爱,很好看、很有人缘。如果过去世的记忆力里常惹人生气,带给人家苦恼、痛苦,那么这一辈子的长相就没有人缘、很难看。过去世的记忆力除了构成一个人现在的身相、面貌、健康情况以及钱财多寡之外,还含藏了许多习气,跟着这个生命体一起继续长大。内心里曾经在过去世累积过某一类比较强的记忆力时,长大以后就会依照这一类记忆力而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或自己喜欢接触的人。就这样,我们一个人的心意识,可以说都是身、口、意行为不断从过去世累积到今生,又不断地在今生当中继续累积,然后再带着我们去投胎,在来生中无止尽地累积下去,所以我们心里会有许多这种特别强的力量。不管自己喜欢去做些什么、讲些什么、想些什么,都有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在内心里推动我们去做。其他的力量并不会完全消失,能量是不可能消灭的,它只是生生世世都含藏在我们的心意识里。因为心意识里习气种子的记忆力太多,所以当我们静下来以后,这些念头就一直往外窜。这就好比森林里的树木都抢着要争取阳光,而一直往高处冲,所以森林的树木一棵比一棵高。我们的妄念也是一样的,急速地想展现为现行,因此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由此可知,我们的念头就由身、口、意行为回到阿赖耶识,也就是从质量的行为转变成能量化的记忆力。
哲学/宗教 宗教 宗教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