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文化转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哲学的文化转向

哲学的文化转向

作者:洪晓楠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10082004

定价:56.0

出版时间:2009-09-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哲学的文化转向 本书特色

《哲学的文化转向》:《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是一套跨越科学与人文两个研究领域的综合性丛书,具有基础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内容主要涵盖科学与人文综合研究的诸多方面。举凡涉及科学、人文及其关系的内容,均收入这套丛书。以期实现“文理渗透、中西融汇”。促进我国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

哲学的文化转向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研究内容的逻辑性,围绕中国的现代性建构这条主线,分析了哲学的文化转向;以西方文化哲学作为参照,考察了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百年历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实践诠释学,重点研究了综合创新派文化哲学和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不同方案,具体分析了现代性在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来的“悖论”,展现了中国现代性的未来前景。

哲学的文化转向 目录

丛书思序
前言
一 文化哲学的实践诠释学
文化价值的有一无统一观
——兼评中国现当代文化哲学思潮
综合创新与文化发展
后新儒家时代的来临
二 文化哲学百年回眸
文化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与世界
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进规律和理论倾向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时空背景和演进规律
港台文化哲学透视
“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影响
再论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观
三 冯契哲学研究
冯契的哲学观
冯契与中国哲学现代化
冯契的文化哲学思想
四 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
张君劢对当代新儒家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以“科玄论战”为例
冯友兰的元哲学
蔡仁厚文化哲学思想述略
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论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
五 综合创新派文化哲学
论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
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建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主体性
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成果
——评方克立先生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论中华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六 中国现代性研究
传统与变革
——评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评吉尔伯特·罗兹曼等的《中国的现代化》
七 科技文化与人文精神
八 文明城市与城市文明

哲学的文化转向 节选

《哲学的文化转向》按照研究内容的逻辑性,围绕中国的现代性建构这条主线,分析了哲学的文化转向;以西方文化哲学作为参照,考察了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百年历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实践诠释学,重点研究了综合创新派文化哲学和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不同方案.具体分析了现代性在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来的“悖论”,展现了中国现代性的未来前景。

哲学的文化转向 作者简介

洪晓楠:男,1963年生,汉族,安徽桐城人。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中心主任,大连理工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辽宁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负责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委员会委员。1985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理论物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1年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5年任哲学原理教研室副主任,同年被遴选为安徽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995—199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1996年调入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大连理工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99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后担任“两课”教学部主任,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0年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两课”教学部主任。2001年被遴选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候选专家,2002年入选“教育部重点高校系主任出国研修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4年8月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2005年12月起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